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96章 拜谒座师门,清流寄厚望

第96章 拜谒座师门,清流寄厚望(1 / 2)

解元的热浪,席卷金陵三日未歇。

悦来客栈的门槛几乎被道贺的人群踏破,

苏惟瑾的名字如同插上了翅膀,

飞入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从秦淮河畔的画舫歌楼,

到勋贵云集的乌衣巷口,

再到市井街坊的茶肆酒铺,

无人不在谈论这匹横空出世、

力压江南才子的北方黑马。

寒门,十六岁,解元。

每一个词都足以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传奇。

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好奇探究者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喧嚣之外,

科举之后的一项重要礼仪

——新科举人拜见主考官“认座师”,也如期而至。

这不仅是礼制,更是官场人脉编织的起点。

座师与门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乃是明代官场上最为牢固的关系纽带之一。

这一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苏惟瑾换上了一身新裁的举人襕衫,

头戴方巾,虽依旧年轻面嫩,

但连日来的历练与解元光环加身,

使他眉宇间那份沉稳气度愈发凸显,

行走间自有一股从容不迫的风范。

他在苏惟山二人的陪同下,

前往翟銮下榻的官邸。

翟銮身为本次南闱主考,

暂居于南京吏部辖下的一处清雅官舍。

此处虽无豪门巨邸的奢华,

却自有一股肃穆清贵的官气。

门庭若市,车马盈门,

前来拜谒的新科举人们络绎不绝,

个个脸上洋溢着激动与恭敬。

苏惟瑾递上名帖,

门房一见“解元苏惟瑾”五字,

不敢怠慢,立刻躬身引他入内。

穿过几重院落,

来到一处花木扶疏的静室门外。

“苏解元请稍候,

我家大人正在见客。”

门房低声道。

苏惟瑾颔首,静立廊下,

目光平静地打量着庭院中的一株老桂,花开正盛,香气袭人。

他能感受到周围其他等候举人投来的复杂目光

——好奇、打量、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较劲。

他只是微微颔首致意,并不多言。

不多时,前一位举人满面红光地退出。

门房示意苏惟瑾可以进去了。

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迈步入内。

室内陈设简朴,却处处透着文雅气息。

四壁书架环立,典籍琳琅满目。

翟銮并未身着官服,

只穿一件藏青色直裰,

正坐在窗边的明式官帽椅上品茶,

见苏惟瑾进来,放下茶盏,

目光温和却带着审视地落在他身上。

“学生苏惟瑾,拜见座师大人。”

苏惟瑾上前几步,依足礼数,

撩袍端带,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态度谦逊,却不显谄媚。

翟銮并未立刻让他起身,

而是细细打量了他片刻。

少年人身姿挺拔,面容清俊,

眼神清澈而沉稳,行礼的姿态一丝不苟,

全然没有骤得大名后的轻狂之态,

心中先自点头。

“起来吧,看座。”

翟銮声音平和。

“谢座师。”

苏惟瑾这才起身,

在下首一张绣墩上欠身坐了半个屁股,腰背依旧挺直。

胥吏奉上香茗。

翟銮并未过多寒暄,

略问了几句苏惟瑾的籍贯、

师承等基本情况,

苏惟瑾一一恭敬作答,言简意赅。

很快,翟銮便将话题引向了正题,

他拿起手边一份显然是抄录的文稿(正是苏惟瑾的漕运策论),

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玉衡,你这篇策论,老夫反复看了数遍。

其中观点,可谓石破天惊。

当日阅卷,争议不小啊。”

苏惟瑾心下一凛,

知道真正的考较来了,忙道:

“学生年轻识浅,妄议国政,

言辞或有孟浪之处,

还请座师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