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宫那庄严肃穆的紫宸殿中,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听见群臣们紧张的心跳声。唐玄宗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严峻,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安禄山的威胁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大唐的心头,而消藩大计已然到了关键时刻。
李隆基微微皱眉,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安禄山内部虽已出现动摇,但仍不可小觑。如今我们需双管齐下,从外部施压与内部策反两方面同时发力,彻底打乱他的叛乱计划。”
张九龄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神色沉稳地说道:“陛下圣明!外部施压,可进一步限制安禄山的权力与资源,使其难以扩充势力;内部策反,则能从根本上瓦解他的阵营。如此双管齐下,定能让安禄山首尾难顾。”
李适之紧接着出列,抱拳说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可加强对范阳周边地区的封锁,截断安禄山与外界的联系,使其在物资、兵力等方面无法得到补充。同时,加大对其内部将领的策反力度,许以更优厚的条件,让他们彻底倒向朝廷。”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好,就依二位爱卿所言。传令下去,即刻加强对范阳的封锁,派遣精锐部队严守各交通要道,严禁任何物资流入范阳,除非经过朝廷许可。至于内部策反,选派能言善辩、忠诚可靠之人,务必让安禄山的将领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
于是,一场周密的行动迅速展开。在范阳周边,朝廷的军队迅速集结,如同钢铁长城般将范阳围得水泄不通。各交通要道上,士兵们荷枪实弹,对过往行人、商旅进行严格盘查,任何企图运往范阳的物资都被拦截。
在一处关卡,一位商人模样的人试图闯关,被士兵们拦住。他焦急地说道:“军爷,我这车上装的都是些普通货物,是要运往范阳做生意的,还请行个方便。”
负责盘查的将领冷冷地说道:“奉朝廷之命,严禁一切物资流入范阳,你速速离开。若有违抗,格杀勿论!”
商人无奈,只得悻悻离去。随着封锁的加强,范阳城内的物资逐渐紧张起来,物价飞涨,百姓人心惶惶。安禄山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
“朝廷竟敢如此对我!”安禄山在节度使府中怒不可遏,将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传令下去,让各地加快物资筹备,不惜一切代价突破封锁。”
然而,在朝廷的严密防守下,安禄山的物资运输屡屡受挫。与此同时,朝廷对其内部的策反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朝廷使者王义再次潜入范阳,找到了安禄山麾下的一位重要将领李归仁。在一处偏僻的小院里,王义与李归仁秘密会面。
王义看着李归仁,诚恳地说道:“李将军,如今形势已然十分明朗,安禄山叛乱之举不得人心,必败无疑。朝廷念及将军是个人才,若将军能迷途知返,协助朝廷平定叛乱,高官厚禄自不必说,朝廷还将保将军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李归仁眉头紧锁,心中犹豫不决:“我虽对安禄山的做法有所不满,但背叛他毕竟不是小事。万一事情败露,我全家都将性命不保。”
王义见状,赶忙说道:“李将军,如今安禄山内部人心惶惶,诸多将领都已与朝廷暗通款曲。将军此时加入,乃是顺应大势。况且朝廷已有万全之策,定能确保将军安全。若将军错失良机,待安禄山兵败,将军作为其亲信,恐难逃脱罪责。”
李归仁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王义趁热打铁:“李将军,时不我待啊。安禄山一旦发现内部有人动摇,必定会大开杀戒。将军还是尽早做出决断,以免追悔莫及。”
与此同时,其他朝廷使者也在与安禄山军中的将领们进行着类似的谈判。他们纷纷向将领们承诺,只要协助朝廷,不仅能保住性命,还能获得丰厚的奖赏。
在朝廷的威逼利诱之下,安禄山的势力内部愈发人心惶惶。将领们私下里纷纷议论,人心思变。一些原本对安禄山忠心耿耿的将领,也开始动摇。
将领崔乾佑对部下说道:“如今安禄山被朝廷逼得走投无路,我们跟着他恐怕没有好下场。朝廷开出的条件如此优厚,我们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