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趁热打铁:“高将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安禄山生性多疑,一旦他察觉到你们的不满,恐怕会先下手为强。将军还是尽早做出决断为好。”
与此同时,其他策反使者也在与蔡希德、田承嗣等将领进行接触。他们纷纷向将领们陈述利弊,描绘着与朝廷合作的美好前景。
在朝廷的策反攻势下,这些将领开始动摇。蔡希德对田承嗣说:“田将军,我觉得朝廷开出的条件颇为诱人。安禄山如此对待我们,我们又何必为他卖命?”
田承嗣微微点头,说道:“话虽如此,但此事风险极大。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万无一失。”
高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下定决心,对王忠说道:“我愿意与朝廷合作,但你们必须保证我的家人安全,并且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王忠大喜,说道:“高将军放心,朝廷定会信守承诺。至于行动方案,我们已有详细计划。届时,将军只需按照计划行事,里应外合,必能成功。”
随着越来越多的将领动摇,安禄山的军队内部出现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而朝廷则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准备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予安禄山致命一击。
在这个关键时刻,安禄山似乎也隐隐察觉到了军中的异样。他发现一些将领在他面前表现得更加小心翼翼,私下里却频繁接触。安禄山心中起疑,叫来严庄说道:“我感觉军中有些不对劲,你去暗中调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人心怀不轨。”
严庄领命而去,开始在军中秘密调查。然而,朝廷的策反行动极为隐秘,严庄一时之间并未发现什么端倪。
而那些已经动摇的将领们,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在安禄山察觉之前,与朝廷完成策反计划的对接。他们表面上继续听从安禄山的命令,暗中却与朝廷使者频繁联络,商讨着如何里应外合,为消藩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一场惊心动魄的内部较量在安禄山的军队中悄然上演,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起来。究竟安禄山能否及时发现内部的变故,还是朝廷能够成功利用这一机会,实现消藩的重大突破,一切都充满了变数,而大唐的命运,也在这微妙的局势中,悬于一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策反计划逐渐完善。朝廷与安禄山军中动摇的将领约定,在安禄山准备起兵的关键时刻,这些将领将率领所部倒戈,打乱安禄山的军事部署。同时,朝廷也在加紧军事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对安禄山发起全面进攻。
在这个紧张的等待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将领们一方面要小心应对安禄山的日常指令,另一方面要与朝廷使者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而朝廷这边,也在不断收集情报,调整战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终于,安禄山决定起兵的日子逐渐临近。范阳城内,气氛愈发紧张,安禄山的军队开始大规模调动,粮草、兵器等物资也在加紧运往指定地点。而此时,那些已经被策反的将领们,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们知道,自己即将做出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将对大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高邈、蔡希德、田承嗣等将领秘密聚集在一起,进行最后的商议。高邈神色严肃地说:“兄弟们,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与朝廷合作,就必须全力以赴。明日安禄山若下令起兵,我们便依计行事,倒戈相向。”
蔡希德握紧拳头,说道:“没错,为了我们自己的前途,也为了天下百姓,我们不能再跟着安禄山一条道走到黑。”
田承嗣微微皱眉,说道:“大家务必小心谨慎,行动时听从指挥,切不可出现丝毫差错。一旦被安禄山发现,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而在长安,李隆基也收到了策反将领们传来的消息,得知一切准备就绪。他看着手中的情报,神色凝重地对张九龄等人说:“诸位爱卿,消藩的关键时刻即将来临。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机会,一举平定安禄山之乱。传令下去,让各路大军做好准备,听候调遣。”
张九龄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已做好万全准备。只待安禄山起兵,我们便内外夹击,将其彻底消灭。”
李适之也说道:“陛下,此次消藩若能成功,大唐必将迎来新的繁荣。愿陛下洪福齐天,我大唐国运昌盛。”
随着安禄山起兵之日的逼近,大唐朝廷与安禄山内部的矛盾即将迎来总爆发。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整个大唐都在紧张地等待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