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06章 文师引荐,初窥鼎甲

第106章 文师引荐,初窥鼎甲(1 / 2)

“玉衡皂”的银钱细流汇入囊中,

三位少女的书信温情尚萦绕心头,

苏惟瑾却并未沉溺片刻安逸。

他深知,金陵之行的核心,

始终是科举,是人脉,

是那通往权力之巅的层层阶梯。

超频大脑如同永不疲倦的引擎,

持续处理着经义策问,

同时也精密计算着每一次社交可能带来的收益。

这日,文徵明府上送来请柬,

字迹飘逸洒落,内容却让苏惟瑾心头一跳

——并非寻常书画鉴赏,

而是邀他同往城外东山,

赴一场由致仕大学士王鏊主持的文会。

王鏊!

弘治朝名臣,文坛耆宿,

门生故旧遍布天下,虽致仕归乡,

其在江南士林的影响力仍堪称泰山北斗。

能踏入他的门槛,本身即是一种身份的认可。

文老师此举,提携之意再明显不过。

苏惟瑾郑重应下,悉心准备。

文会设在东山脚下王鏊的别业“怡老园”。

车马抵达时,但见青瓦白墙,

林木掩映,看似朴素,

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门庭并不喧闹,

往来之人皆气度沉稳,

或着官服,或衣青衫,

谈笑间引经据典,目光睿智。

文徵明携苏惟瑾入园,

一路低声提点:

“今日之会,非同小可。

在座多有前辈高官,

亦有当世才俊,玉衡你虽年少才高,

亦需谨言慎行,多听多看。”

“学生明白,谢老师提点。”

苏惟瑾恭敬应道,

目光快速扫过园中景致与人影,

超频大脑已开始高速运转,

识别、记忆、分析。

园内水榭中,十数人正凭栏而坐,品茗清谈。

主位上一位清瘦矍铄的老者,

须发皆白,目光温润却深邃,

正是主人王鏊。

其左右作陪的,赫然是南京太常寺少卿方鹏、礼部右侍郎顾清!

皆是南京官场上跺跺脚地皮颤的人物。

更有一位须发虬结、神态狂放不羁的老者,

正与王鏊高声谈笑,

竟是吴中四大才子之首,

以狂草闻名的祝允明!

这般阵仗,饶是苏惟瑾心有准备,

也不禁暗暗吸了口气。

文徵明上前与众人见礼,

寒暄过后,便将苏惟瑾引至人前:

“济之公(王鏊字),

各位大人,这位便是今科南直隶解元,苏惟瑾苏玉衡。”

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惟瑾身上。

惊讶、审视、好奇、探究……各种意味交织。

苏惟瑾稳住心神,上前一步,依足礼数,长揖及地:

“学生苏惟瑾,拜见济之公,拜见各位前辈大人。

晚生后学,蒙文老师错爱,

得窥盛筵,实乃三生有幸。”

举止从容,态度谦恭,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王鏊抚须微笑,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

“哦?便是那位策论惊动南闱的苏解元?

果然少年英才,一表人才。

不必多礼,坐吧。”

“谢济之公。”

苏惟瑾这才在下首最末的一个绣墩上小心坐了半个身子,

腰背挺直,垂眸敛目,做足聆听状。

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带着几分复杂意味响起:

“苏解元,别来无恙?”

苏惟瑾抬眼,只见对面坐着一人,

面容俊朗,眼神锐利,

正是乡试第二名,

他的老“熟人”——徐明轩。

徐明轩此刻笑容看似温和,

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较劲与审视。

在此地相遇,他显然也有些意外。

“原来是徐兄,”

苏惟瑾拱手回礼,笑容温和。

“金陵重逢,幸会。”

两人目光一触即分,空气中似有电光微闪。

众人皆是人精,岂看不出这新科一二名之间的微妙气氛?

皆含笑不语,乐见其趣。

谈话继续,多围绕古今典籍、朝野轶事。

苏惟瑾谨记文徵明之言,

多数时间沉默聆听,

偶尔被问及,便言简意赅回答,

引据恰当,见解虽新却不怪,

分寸拿捏得极好,

引得王鏊微微颔首。

席间,文徵明又为他引见了另几位年轻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