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移置作用是《释梦》第六章第二节的主题。但在本书的许多其他地方也都对此做过讨论。]
[146][“表面的”联想不是根据两个联想词的意思,而是根据表面的联系(如声音的类似性),或纯粹偶然的联系。]
[147][在《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的第二章第二节以大量的实例对诙谐的“暗喻”技巧做了说明(1905c)。标准版第8卷第150页还讨论了较易理解这些暗喻的必要性。]
<!--PAGE10-->[148][在第235页及下页对此做了进一步讨论。]
[149][这是弗洛伊德最喜爱的一件轶事,早在10年前他就在《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中讲述过,而且8年后在《自我与本我》中又讲了一遍。]
[150][对此所做的主要讨论是在《释梦》第六章的第三节。]
[151][德文词“besitzen”(占有)比英文词(“sitzen”=“坐”)更明显地与坐着(sittg)有关。一个在梦中“坐下来”含有“占有”的意思的例子出现在“小汉斯”的一个梦里。《对“小汉斯”的分析》第二节(1909b),标准版,第10卷,第37页和第39页。]
[152]在我修改这几页时,偶尔看到报纸上的一段新闻,抄录如下,作为上面几句话的意外证据:上天的报应——违背婚约而断臂预备役军人的妻子安娜控告克勒孟坦夫人对其丈夫不贞。她控告说,K夫人在其丈夫在前线服役时,与卡尔·M私通。在私通期间,卡尔·M每个月送给她70克朗。她已接受了原告丈夫的一大笔钱,致使原告和孩子们处于忍饥挨饿的凄惨境地。原告丈夫的几位同事告诉她,她丈夫曾和K夫人一起到酒店,饮酒到深夜。被告人确有一次当着几个士兵的面,询问原告丈夫是否会与其“发妻”离婚而到她那儿去,K夫人的寓所看门人也多次看到原告的丈夫在K夫人的房间内赤身**。昨天,K夫人在利物浦斯诺特的地方法官面前说她根本不认识卡尔·M。并说,他们之间不可能发生亲密关系。但是,一位名叫阿伯丁·M的人提供证据说,他曾亲眼看到过K夫人和原告的丈夫接吻,当时她很吃惊。卡尔·M在前几次开庭时出庭作证,他否认与被告有任何亲密关系。可是昨天,他给地方法官一封信,推翻了自己先前的供词,供认自己直到去年6月份还在与K夫人私通。前几次出庭,他之所以否认与被告有染,是因为她在开庭前曾到过他那里,跪下哀求他,要他不要声张,他接着还写道:“今天,我觉得我不得不在法庭面前公开实情,因为我折断了左臂,我想这是上帝对我的惩罚。”法官最终判决如下:“该刑事犯罪为时已久,案件不能成立,原告撤回其控诉,被告予以释放。”
[153][《释梦》,标准版第4卷第314~316页以一个例子对此做了讨论。]
[154][参见,同上书,第333~335页。]
[155][在语文学中,这个术语用两个具有相同词源的不同词语来表示,例如“fashion”和“fa”,都源自拉丁文“foctio”。]
[156][梦中的荒唐在《释梦》第六章第七节做了讨论。]
[157][参见《释梦》。对强迫性神经症症状的怀疑是在第17讲阐述的。]
[158][弗洛伊德写过一篇很长的关于阿贝尔的专题评论文章(1910e),他在这里说的很多话都以压缩的形式引自该文。他在后面第15讲又回顾了这一主题。]
<!--PAGE11-->[159][见后面第13讲。]
[160][关于“退行”的主题在第22讲做了长篇讨论。]
[161][这是《释梦》第六章第一节的主题。]
[162][在其他地方弗洛伊德将润饰作用排除在梦的工作之外。参见《一个作为证据的梦》(1913a),标准版,第12卷,第275页及注释。]
[163][也请参见第235页及bsp;[164][在《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应用》(1911e)中对其原因做了说明,标准版,第12卷,第91页及以下几页。]
[165][这方面的主要例子是《对“杜拉”的分析》中的两个梦(1905e)和《关于“狼人”的童年期的梦》(1918b),后一案例虽然早已写成,但直到本演讲发表以后,它才真正发表。]
[166][在这里引用的梦当中,只有两个(六号和七号)梦可在别处发现。相当大量的其他的梦,主要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梦,是在《释梦》中报告和分析的。]
[167][这在后面第13讲的末尾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168][与这个梦即使不完全一样,也非常类似的梦的片断在《释梦》以及在《对心理活动的两个原则的系统论述》(1911b)中做了讨论。]
[169][关于儿童性欲的研究和性欲理论在第20讲做了讨论。]
[170][这个梦最初是由塔纳尔(B.Dattner)报告的,出现在《释梦》中,说法上略有不同。]
[171][参见在《释梦》对此所做的某些说明。]
[172][维也纳的“布瓦·德·布隆尼公园”,里面有一个公共娱乐场。]
[173][这个梦以及对这个梦的分析几乎完全复制于《释梦》,标准版第5卷第364~365页。]
[174][在德文中“schwarz”(黑的)。]
[175][在乌兰德的诗中,查理国王和他的12名骑士在前往圣地的航行中遭遇风暴袭击。那12名骑士轮流表达了他们的不安心情——但是国王却镇静地坐在船舵旁,把船驶向安全地带。]
[176][这是作为一个不好的笑话引用的,是在1912年为弗洛伊德关于《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c)那本书所增补的一个脚注中。]
[177][这个象征在这些讲演之前未曾提到过。但在《释梦》中声明,一套房间可以代表一所妓院或闺阁,或者(反过来)代表一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178][对幼儿期记忆缺失症的更长篇讨论可在《性学三论》(1905d)的第二篇找到。]
[179][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b)第四章以及在早年发表的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独立论文(1899a)中讨论过掩蔽性记忆。]
[180][这个梦在《释梦》,标准版第4卷第17页做过描述,在那里可以找到进一步的论述。这个事件本身在标准版第5卷第560页做过描述。]
<!--PAGE12-->[181][弗洛伊德在1898年3月10日给弗利斯的一封信中注意到了这个事实(弗洛伊德,1950a,信84)。]
[182][这个梦在《释梦》,标准版第4卷第154~155页做了更长篇幅的描述,并在第249页又一次提到。在这些段落中,这个姑娘的年龄(在信中)提到三次都是“15岁”。在本书所有德文版中为“17”(这个数字可能是印刷错误)。]
[183][一个看来与此相同的故事在《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第八章的末尾做了更详细的讲述,但这个故事和一个梦无关,而是和一种“贻误行为”(“bungleda”)有关。]
[184][弗洛伊德在本演讲的末尾又回顾了这个问题。]
[185]欧洲人常欺骗孩子,说孩子降生是由鹳鸟衔来的。——中译者
[186][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在《释梦》第五章第四节以实例做过讨论。]
[187][在《人与超人》第二幕中的约翰·泰纳(JohnTanner)。]
[188][这个观点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第33讲中以更长的篇幅做过讨论。]
[189][在《释梦》的几乎最后一页,弗洛伊德在1914年插入一段话,引用了萨克斯(Sachs)使用过的实际的话(1912,第569页)。]
[190][弗洛伊德在第21讲中以更长的篇幅讨论了俄狄浦斯情结。]
[191][这当然是暗指阿德勒和荣格的退出。]
[192][在第20讲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
[193][在一篇当代论文《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困难》(1917a)中对此做了详述,标准版,第17卷,第140页。]
[194][婴儿期性欲的全部主题在第20讲和第21讲以更长的篇幅做了讨论。]
[195][为梦的内容所负的道德责任是弗洛伊德的一个专门讨论的主题(1925c)的第二节。也请参见后面第331页。]
[196][在第14讲的末尾再次讨论了这个问题。]
[197][弗洛伊德从很早期就坚持观念及其相伴随的情感之间关系的松弛。例如,参见他的《防御性神经精神病》(1894a)的第一篇论文,标准版,第3卷,第51~52页。]
[198][这完整的一段后来被弗洛伊德作为一个脚注包括在1919年版的《释梦》中,标准版,第5卷,第580~581页。在弗洛伊德的《“怪人”》(1919h)这篇论文中也引用了同一个神话,但却在相当不同的方面,标准版,第17卷,第246页。]
[199][这是第25讲的主题。]
[200][这里我们不清楚它的意图是什么。]
[201][惩罚的梦是在《释梦》,标准版第5卷第473~476页和第557~558页讨论的。]
[202]我没有提到在一个无子女的女人身上这个“三”所具有的另一种似乎合理的解释,因为这种分析并没有提供支持它的材料[参见第163页及下页]。
<!--PAGE13-->[203][这可能是“一百倍”之误。参见第124页。]
[204][这是在《对“杜拉”的分析》中的第一个梦(1905e),标准版,第7卷,第64~67页。]
[205][参见《一个作为证据的梦》(1913a)。]
[206][关于“梦”这个术语的恰当用法的进一步讨论将在分别于1925年和1914年为《释梦》,标准版第506~507页和第579~580页所增补的两个脚注中发现,也可以在《梦和心灵感应》(1922a)第一节的末尾找到,标准版,第18卷,第207~208页。]
[207][见第21页脚注。]
[208][这种类比最初出现在《释梦》第七章第三节,在那里做了更长篇幅的例证。]
[209][关于“潜意识”一词的使用问题对弗洛伊德学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在这些演讲过程中有好几处涉及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第113,189,212,227,294页及以下几页,以及——至少是简略地提到——在第437页)。但是,他显然已经对这个词感到不满意,而且事实上几年以后在《自我与本我》(1923b)中修正了他对全部主题的看法。对这个问题及其历史的详细说明将在该书的编者导言中找到,标准版,第19卷,第4页及以下几页。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的第31讲中对这种新的解决办法也做了解释。]
[210][第224页,第14行。在这句话的末尾所有的德文版都是复数形式“dieserWünsche(这些愿望)”,这似乎会使意义模糊。对原手稿的考察(原稿不太清楚)似乎表明,弗洛伊德实际上写的,或想要写的是单数“diesesWunsches”。对全部过程的更简短解释,尽管基本上是类似的解释,可在《一个作为证据的梦》(1913a)中找到,标准版,第12卷,第273页及以下几页。]
[211][参见较后期的一篇题为《解释的可能性的某些局限性》的论文,系《从整体上对释梦的补充说明》(1925i)第一节。]
[212][见第174页脚注。]
[213][原来在这里有一个无法翻译的双关语。]
[214][这个梦是在《释梦》,标准版第5卷第408~409页报告的。]
[215][《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c)。弗洛伊德在《释梦》,标准版第4卷第297~298页讲述了他是怎样在一个评论家(威廉·弗利斯)的引导下写这本著作的。这位评论家抱怨说,他报告的梦太富有诙谐性了。参见《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对这一观点所做的一段说明(标准版,第8卷,第173页)。]
[216][这个术语在第19讲做了解释。]
[217][见《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第六章,特别是标准版第8卷第173页和179~180页。这个观点已在上面第174页提到过了。]
[218][这也是在《释梦》,标准版第4卷第99页注中报告的。]
<!--PAGE14-->[219][弗洛伊德在《释梦》的两个脚注中对米德的这个理论做了长篇讨论,标准版,第5卷,第506~507页和第579~580页。]
[220][在《释梦》,标准版,第5卷,第523~524页和在《梦和心灵感应》(1922a,标准版,第18卷,第216页),以及在《心理玄学对梦理论的一个补充》(1917d,同上,第14卷,第228页)对此做了全面讨论。]
[221][对这个问题所做的进一步讨论,参见《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1923c)第七节。]
[222][在本系列讲演的最后一讲近末尾处有一处对梦的重新说明。]
[22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论》(1933a)第29讲又重新讨论了这个梦的主题。]
[224][弗洛伊德此时已约60岁。]
[225][这是弗洛伊德早期焦虑理论的主题。他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二篇论文(1895f)完全是关于洛温费尔德(L.L?wenfeld)的批评的。洛温费尔德尽管不是弗洛伊德观点的追随者,但最终却对这些观点更加喜爱。参见该论文的编者注,标准版,第3卷,第121页。]
[226][这是暗指弗洛伊德近一时期曾和阿德勒及荣格进行过争论。这在其《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d)中可以看到。]
[227][或许直到本演讲为止,弗洛伊德观点的主要变化是,他抛弃了神经症的纯创伤性的因果关系,以及他坚持先天的本能力量的重要性,坚持幻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可参见他的《我对性欲在神经症病因中的作用的看法》(1906a)一文,标准版,第7卷,第273~278页。当然,后来他的观点又发生了更重大的变化——例如,关于焦虑的本质(参见《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同上,第20卷,第157页及以下几页)以及关于女人的性欲发展(参见《两性解剖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后果》(1925j)的编者注,同上,第19卷,第243页及以下几页)。但是,首当其冲的是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g)中对本能理论的修正,以及在《自我与本我》(1923b)中对心灵所做的新的结构性描述,所有这些变化15年以后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中做了讨论。]
[228][指战争年代在日用物品杂货店外面排的长队。]
[229][在某些较早的德文版本中这个句子是以较不清晰的形式出现的。]
[230][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精神分析是这些系列演讲的最后一讲的主题(第28讲)。]
[231][弗朗斯瓦·劳伊莱特(FranisLeuret,1797~1851)。见劳伊莱特,1834,第131页。]
[232][例如参见让内,1888。]
[233][关于这个问题的要点,参见让内,1913,第39页。]
[234][弗洛伊德在他的《强迫性行为与宗教活动》(1907b)的论文中曾对这一病例做过较简短的说明,尽管在某些方面比较详细。标准版,第9卷,第120~122页。]
<!--PAGE15-->[235][在德国的其他地方通常使用法文的“duvet”一词。这种东西通常是一包不分开的鸭绒,不像在英国那样,缝制成许多分隔开的部分。]
[236][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所感觉到的闹钟和手表不相似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对“鼠人”的分析》(1909a)中提到的,标准版,第10卷,第232页。]
[237][弗洛伊德在关于妄想狂的案例《与精神分析疾病理论相违背的一例偏执狂》(1915f,标准版,第14卷,第270页)作了说明。]
[238][参见《图腾与禁忌》(1912~1913)中关于“群婚”的说明,标准版,第13卷,第7页,以及在《处女的禁忌》(1918a)中的讨论,同上第11卷,第194页,及以下几页,和196页注②。]
[239][参见弗洛伊德关于这个主题的论文(1916c),其中包括对这个案例的一个简短说明,标准版,第14卷,第339页。]
[240][弗洛伊德很久以前就在他《再论防御性神经精神病》(1896b)的论文中提到过一个几乎是同样精心阐述的睡眠仪式,标准版,第3卷,第172~173页注。]
[241][包括在《癔症研究》(1895d)中,标准版,第2卷,第21页及以下几页。]
[242][见《释梦》(1900a)中关于“典型的梦”的那一节,第五章(四)。]
[243][这个症状在弗洛伊德的《强迫性行为与宗教活动》(1907b)一文中对这个病例做过进一步的描述和解释,标准版,第9卷,第120~121页。]
[244][安娜·O从未结过婚。见琼斯,1953,第247~248页。]
[245][创伤性神经症在第381页再次被提到。弗洛伊德后来在《精神分析与战争神经症:导言》(1919d)做了更多的说明。]
[246][这个独特的观点几年以后在弗洛伊德对“强迫性重复”的第一次讨论中起一定作用。见《超越快乐原则》(1920g),标准版,第18卷,第13页和第23页。]
[247][这已在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的《绪言》(1893a)的第四节得到承认,标准版,第2卷第14页。]
[248][弗洛伊德后来又回顾了这一点(第356页)。]
[249][例如,见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绪言》(1893a)的第二节,特别是它的最后两段,标准版,第2卷,第11页。]
[250][这个主题在第22讲再次做了讨论。]
[251][关于这个主题,见弗洛伊德的心理玄学论文《悲伤与抑郁症》(1917e),虽然该文是在两年以前写的,但实际上是在本演讲之后才发表的。简短地提到抑郁症是在第26讲。]
[252][弗洛伊德对这段情节做了更全面的说明,那是在他最后一篇未完成的论文《精神分析的一些基本教训》(1940b[1938])中说明的,他本人在现场。也请参见第103页。]
[253][参见第257页。]
<!--PAGE16-->[254][布洛伊尔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可在《癔症研究》(1895d)关于安娜·O的案例中找到,标准版,第2卷,第34~35页。]
[255][在第27讲,弗洛伊德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来。]
[256][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困难》(1917a)这篇论文中以更长的篇幅展开了这个主题,标准版,第17卷,第139页及以下几页。]
[257][弗洛伊德关于压抑的观点的实质已在他对《癔症研究》(1895d)的贡献中做了说明,标准版,第2卷,第268~270页。在他的《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d)中他对其发现做了类似的描述,同上,第14卷,第16页。对弗洛伊德压抑理论的发展情况的说明将在关于这个主题的心理玄学论文(1915d)的编者注中找到,同上,第143页及以下几页——这篇论文,连同关于《论潜意识》(1915e)一文的第四节,同上,第180页及以下几页,包含着弗洛伊德对这个问题最深刻的反思。]
[258][关于抵抗的概念在第7讲已做过介绍,第116页。第二次观察是在第298页描述的。]
[259][弗洛伊德在第7讲已经说明过与释梦有关的规则。他第一次是在《释梦》(1900a)的第二章对此做阐述的,标准版,第4卷,第100~102页。然后又在他对洛温费尔德的一本书撰写的文稿中做了说明(弗洛伊德,1904a[1903],同上,第7卷,第251页)。“基本的规则”这个实际的术语第一次是在《移情动力学》(1912b)这篇技术论文中使用的,同上,第12卷,第107页。在那篇论文中编者的一个脚注提到了其他一些早期参考文献。或许最全面的解释是在另一篇技术论文《治疗初始》(1913c)中,同上,第134~136页。后来提到的还可能包括《自传研究》(1925d)第四章靠近开头的一段话,同上,第20卷,第40~41页;以及在《抑制、症状和焦虑》的第六章接近末尾处,对服从这一规则的障碍的更深刻原因有一个有趣的暗喻,同上,第121页。在后面这段文字中,正讨论“孤独”的防御过程在一般有方向的思维中所起作用时,弗洛伊德特别提到了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在这一方面所感觉到的困难,见第289页。]
[260][参见上一个脚注的末尾。]
[261][关于强迫性神经症中怀疑所起的作用在上面第17讲提到过。弗洛伊德稍后在他的布达佩斯大会的论文中(1919a)提到了处理这种病例一些特殊的技术方法的必要性,标准版,第17卷,第166页。]
[262][第27讲对这种现象做了全面讨论。]
[263][这是分析技术的较晚的发展,例如,弗洛伊德在纽伦堡会议上的论文(1910d)中有一段话对此做了说明,标准版,第11卷,第144页。]
[264][目前关于抵抗所采取的形式的描述一般地说和弗洛伊德的任何描述同样全面。但是,移情抵抗的特殊案例是在他的《移情动力学》(1912b)一文中更详细地加以讨论的。]
<!--PAGE17-->[265][见第18讲,第279页及下页。]
[266][弗洛伊德使用催眠术的相当确切时期(1887~1896)会在《癔症研究》(1895d)关于露西·R的案例的编者注中找到,标准版,第2卷,第110~111页。]
[267][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他是在对伊丽莎白·冯·R(ElisabethvonR)的分析期间才认识到抵抗的重要作用的。他是在那时使用无需催眠的“按压”技术的。见《癔症研究》(1895d),标准版,第2卷,第154页。]
[268][参见弗洛伊德以非常类似的话语在他的《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d)中所做的说明,标准版,第14卷,第16页。早先他并没有画出这样一条清晰的界限(参见,同上,第1卷,第7~8页)。]
[269][这里所遵循的抵抗和压抑的空间类比和他在《精神分析五讲》的第2讲中的类比非常相似(1910a),标准版,第11卷,第25~27页。]
[270][这个例外似乎没有被人们注意到,毫无疑问它必定是外部知觉的情况。]
[271][“Bewstsesunf?hig”(意识)这个术语是布洛伊尔提出来的,他以“hoff?hig”(有权进入宫廷的)为模型建构了该术语。见他为《癔症研究》(1895d)撰稿的第五节,标准版,第2卷,第225页注。]
[272][弗洛伊德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
[273][安培(A.-M.Apere,1775~1836),电磁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一个早期的实验室里利用一个磁铁模型确立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74][弗洛伊德在《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e)这本著作的第二章近末尾处解释了他对使用“下意识”这一术语的反对意见,标准版,第20卷,第197~198页。也请参见《论潜意识》(1915e)第一节的一个编者脚注,同上,第14卷,第170页。]
[275][参见第13讲和第14讲末尾的讨论。]
[276][在第17讲,第261页及以下几页。]
[277][对这个术语的解释是在后面的演讲中作的,第445页。]
[278][见第26讲中关于自恋的讨论。]
[279][这在第22讲中做了更详细的讨论,第344页及以下几页。]
[280][例如第11讲,第178页。]
[281][在《对“鼠人”的分析》(1909d)的第一部分第五节将找到这方面的例子,及对其所做的讨论,标准版,第10卷,第191~192页及脚注。]
[282][弗洛伊德关于这个主题的主要著作当然是他的《性学三论》(1905d),在以后的20多年一系列的版本中,他对此做了大量的补充和更正。他对这一主题的其他一些主要贡献是在标准版第7卷第244~245页的那本著作的附录中做出的。本讲以及下一讲中的材料主要是从《性学三论》中得出的。]
[283][“überdegsfehler”。见西尔伯勒,1914,第161页。毫无疑问,西尔伯勒在心里想的是,当你实际在看两件相互附加的不同的事情时,你看的却是一件事情。]
<!--PAGE18-->[284][在第26讲中对妄想狂做了进一步讨论。]
[285][这个观点在《精神分析关于心因性视觉障碍的观点》(1910i)的论文中做了更长篇幅的讨论,标准版,第11卷,第215页及以下几页。]
[286][关于强迫性活动发展的机制在《强迫性行为与宗教活动》(1907b)的论文中做了详细描述,标准版,第9卷,第123页及以下几页。]
[287][这种通过互联通道而进行的并行流动的类比在弗洛伊德《性学三论》(1905d)的第一篇第六节做了更清楚的解释,标准版,第7卷,第170页。参见第345页。]
[288][这最后一种观点在弗洛伊德关于《“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1908d)这篇论文中做了长篇讨论,标准版,第9卷,特别是第200~201页。]
[289][首先是性变态在神经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第13讲更简洁地涉及这点。]
[290][这些直接的观察中最早期的观察是在《对“小汉斯”的分析》(1909b)做的。]
[291][这里所用的德文托儿所术语是“ts”或“deln”,没有明显的与之相应的英文同义词。]
[292][弗洛伊德在《性格与肛欲》(1908b)这篇论文和后来的一篇几乎与本演讲同时的论文《关于在肛欲中所证明的本能转变》(1917c)中讨论了粪便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在《释梦》(1900a)的一个梦分析中指明了排尿与骄傲之间的联系。]
<!--PAGE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