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 九jiǔ月yuè九jiǔ日rì忆yì山shān东dōnɡ兄xiōnɡ弟dì

九jiǔ月yuè九jiǔ日rì忆yì山shān东dōnɡ兄xiōnɡ弟dì(1 / 2)

唐tánɡ·王wánɡ维wéi

独dú在zài异yì乡xiānɡ为wéi异yì客kè,

每ěi逢fénɡ佳jiā节jié倍bèi思sī亲qīn。

遥yáo知zhī兄xiōnɡ弟dì登dēnɡ高ɡāo处chù,

遍biàn插chā茱zhū萸yú少shǎo一yì人rén。

诗文大意

独自在异乡,身为外来客,

每逢佳节都格外思念至亲。

想必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

头插茱萸,只少了我一人。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十五岁就离开了家乡蒲州,在洛阳、长安一带游学、经商。十七岁时,他还是个少年,但已经离家两年了。

这天正是重阳节,家家户户团聚庆贺,诗人独自在异乡,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外地人”,在这样的日子分外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诗人忆起小时候在家中和兄弟们把臂同游、欢度佳节的场景,不禁想:我的兄弟们这时在做什么呢?他们一定像当年一样,一起登上了高山,不知他们有没有眺望我的方向?他们现在一定头插茱萸,互相嬉笑,会不会发现少了一个远在他乡的哥哥呢?

细品词句

这首诗把特定的时间和主题写在了题目中,正是在九九重阳佳节,回忆起身在山东的兄弟们。这里的“山东”可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王维当时在长安,身处华山西侧,而他的家乡蒲州在华山的东边,自己和兄弟之间隔着巍巍华山。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状态和心情。

第一句,起头就是“独”字,说明诗人孤孤单单的状态。接下来连用了两个“异”字:“异乡”是对诗人来说,身处的地方不是家乡,而是陌生的他乡;而“异客”是对这个地方而言,诗人只是个客人、是“外乡人”。这两个“异”传达出强烈的情感,突出了诗人背井离乡、举目无亲的状态。

第二句,描述诗人此时的心情。如果身在家乡,“每逢佳节”当然会觉得欣喜、快乐;而对异乡游子来说,“每逢佳节”却会引起对家乡亲人的回忆,更会觉得孤独,思乡之情会加倍地爆发、难以抑制。这句诗概括出古往今来游子的心声,也成为千百年来被不断引用的名句。

前两句已经把孤独的状态、情绪讲到极致。所以,后两句诗人转换了角度,转而去想象兄弟们此时的状况,不写自己对兄弟的思念,而写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这也是“人之常情”,人们在思念亲人时常会想:亲人是不是也在思念我?在诗歌中,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抒情方法,会让情感又进一层、更加深沉。

“遥”说明诗人和兄弟之间的距离,“知”却跨越了空间,这个“知”既说明诗人对兄弟的了解、相知,也点出题目中的“忆”字:正是因为回忆起在家乡和兄弟共度重阳的情景,所以“知”兄弟们此时的情态——他们一定携手登高、遍插茱萸。最后“少一人”三个字把情感推向了**——兄弟们一定也因为缺少了诗人这个哥哥而感到遗憾。情到深处,诗人关怀的不是孤单的自己,而是替兄弟们因为缺少自己而感到遗憾。这样的情感表达含蓄曲折,更显得厚重、真挚。

讲个故事

王维和他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