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院校+专业组”模式该如何进行填报(2 / 2)

如果你是上述五个省份的家长,但是你买这本书的时间是2021年6月份以后,也就是2022年以后高考的考生和家长,这一步也可以省掉,因为到时候,相信你省再给你发资料就是以“院校+专业组”的形式给你数据了。

如果你是其他参加老高考的省份,在你省变革的第一年,也就是2024年高考的时候,如果你省也是“院校+专业组”的模式,那么这一步也是需要的。在你省的第二年,则这一步是不需要的。

唉,这个分批改革,真的要累死我们这些写书而且非常严谨的老师,我们生怕你在这一决定孩子一辈子命运的事情上受到错误指导。

第二步,将你肯定不去的学校去掉。

实际上,18000—25000名的学校特别多。这也是我个人给孩子们报志愿不用那些所谓的数据填报卡的原因。现在市面上很多数据填报卡,家长买了以后,填写自己孩子的分数和位次,结果就蹦出来几个学校。问题来了,手机屏幕也就最多展示5个学校,那为什么优先蹦出来这几个学校呢?这些数据填报卡的网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孩子的分数和位次吗?

但是实际上家长和考生有着自己十分个性的需求,比如城市,比如这个学校在郊区还是在市区,男生多、女生多还是男女平衡,这些内容几乎没有一个数据填报卡能满足。关键还得靠学生自己去筛选。

这个环节中家长和考生对学校最好有个充分的了解,我在这本书后面讲了很多了解一个学校的方法,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在我个人给家长和考生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学校我是不可能给学生报的,因为涉及具体学校的利益,我不敢在这里给大家列举,这些被我个人拉进黑名单的学校有的学风不好,我当年去那个学校讲座的时候,看到的学生都是不太喜欢学习的,考研成功率非常非常低;有的学校本科生住宿条件十分艰苦,学生管理十分混乱;有的学校就业率实在是不敢恭维,在就业市场普遍被用人单位诟病。像这种学校家长和考生只能自己去辨别。

第三步,专业组变身。

这里,我们2021年参加新高考的省市的家长和考生,就要祈祷你省市给你发的资料是直接完成专业组变身的数据吧。但是我个人估计不太可能,所以这个工作你必须自己做一下。

什么意思呢?

你省市给你发的资料很有可能跟去年的数据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学校的各个专业的招生录取位次,但是这个时候你要根据这个学校的专业组划分,将同一个专业组的专业组合一下。看一下这个组里哪个专业录取位次最高,哪个专业录取位次最低,自己这个位次去年报考的话大概会被什么专业录取,前年报考的话大概会被什么专业录取,做到心中有数。

至于其他的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一些小技巧我在后面都有具体的介绍,大家根据我后面介绍的了解一个学校的具体方法和报考的一些小技巧去进行了解就可以了。

这里再提醒大家几点:

第一,湖南、湖北、江苏、广东、福建的考生请注意,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历史,同时是选了化学或者生物的考生,可能会因为部分学校的专业组满足条件人数较少而成为为数不多的符合条件的报考考生,使得你虽然位次不高但是可以报考一些名校,但是要不要报,这样的志愿占你志愿表的几个志愿一定要想好了。

就是说,假如有一个还不错的学校,它的某个专业选科要求为“首选科目为历史,再选科目为化学”的话,很有可能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比较少,而你符合。尤其是江苏省,江苏省在2021年高考的考生中,选考化学的学生比例很低(12%),这就导致选了化学的人少。而选了化学的人大多数可能会去报医学,选科要求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或者“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选化学的人大多选了物理,他们很有可能报考计算机这种专业),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成为少数符合这个学校招生条件的人,根据自己的化学排名,你可以大致预测出,你在符合条件的人当中处于什么位置,从而以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上一个整体实力可能很强的学校。

但是这个方法大家要慎重使用,因为这会浪费你的一个志愿,而且大多数首选科目可以选历史,再选科目要求选化学或者生物的专业都是一些轻工业类或者农学类专业,要不要为了上一个学校整体实力不错,但是可能你并不喜欢的专业,这个你要想好了。

第二,湖南、湖北、江苏、广东、福建的考生请注意,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物理,报考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原非文理兼招的社会人文学科专业跟工科类专业成为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情况,如果报考这些学校和专业组,就要做好被调剂到原非文理兼招的社会人文学科专业的心理准备。这个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报考计算机专业被调剂到中文专业的可能。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当然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历史的话,也有你报考日语专业最后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的可能。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院校+专业组”填报模式的同学,注意专业分组和组内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