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
新高考在志愿填报的环节当中,除了“专业+学校”模式之外,还有一种叫作“院校+专业组”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志愿填报数量从个数上看,没有“专业+学校”模式多,填报起来相对选择比较少,报考起来相对容易。
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仍然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跟原来的老高考的志愿填报方法相比,这种志愿填报方法加了一个层级,就是“专业组”,大多数省市的考生可以填写6个专业,如果考生的分数达不到他所报考的6个专业的要求,他就会被调剂到组内的其他专业。虽然大部分的专业组不会出现6个以上专业,但是仍然有这种可能,尤其是选科要求为“必选物理”或者“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组,专业数量极有可能超过6个,虽然去掉了上大学需要学化学的专业,看似都是相关专业,但是仍然可能有跟自己最想上的专业不相关的专业出现。
第二,招生院校“物理历史分列计划”使得如何分组成为录取的关键。
因为报考的时候,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会组成同一个专业组,那么有些文理兼招的专业是否“物理历史分列计划”就成了关键。
比如像经济学类、管理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中文类、外国语类专业,选科要求都有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学校招生的时候严格执行的话,就会使得招生名额被分成了“首选科目为物理”招生若干,“首选科目为历史”招生若干。大家注意,如果某一个学校的中文专业选科要求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的话,它跟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的选科要求很有可能是相同的,因为计算机的选科要求也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那么,计算机专业和中文专业就有可能是一个专业组,如果计算机专业考不上,孩子很有可能就要去学中文了,这明显违背考生的报考意愿!
第三,考生无法通过像老高考和“专业+院校”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
在没有改革的参加老高考的省份,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定自由度的,比如一个考生想报考郑州大学,他的分数很高,他很有可能专业一志愿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二志愿报考计算机专业,专业三志愿报考化学专业(郑州大学的化学专业是王牌专业)。也就是说只要我分数足够高,我想学哪个专业我都可以报。但是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就不能这么报考了,因为临床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化学专业,这三个专业的选科要求完全不一样。临床医学专业的选科要求很有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和生物”,也就是必须选这三科;计算机专业的选科要求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化学专业的选科要求很有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考生在报考“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这个专业组的时候,如果没有被计算机专业录取,他很有可能就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组里的别的专业了!他就不可能上他想上的化学专业了,极有可能会被矿业工程、安全工程这种大家也许接受不了的专业录取。这也是违背考生的专业选择意愿的。
各位家长可以在各个省市的教育考试院的网站和教育厅的网站下载你省市的招生高校选科要求,提前了解一下各个专业到底怎样要求选科,以及你心仪的大学的专业组是怎么划分的。
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看到有的专业的首选科目是“物理或历史均可”,就一定要清楚它跟哪些专业可能会组成一个专业组。
那么具体该如何填报志愿呢?
大家可以参照以下这个步骤。
第一步,先用自己的位次,比对出往年大概能上的学校区间。
比如你是某省份的第20000名,那么你大概能报考的学校往年的招生位次应该在18000—25000名。18000—20000名的学校,咱们可能往年报考的时候有点儿费劲,但不是没有希望,20000—25000的学校咱们往年能上。但是在操作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可能会给学生看到往年30000名的学校。因为往往30000名左右的学校里有可能藏着一些宝藏学校,就是说这个学校可能大家看起来招生位次没有那么高,但是在这个学校里很有可能有它的王牌专业,或者你想上的专业。
这里一定要提醒各位家长,因为新高考改革是分批次进行的,如果你是上海、北京、天津、海南的考生和家长,这一步是可以省掉的,因为你首先要查的是去年在你省市招生的这些学校的各个专业组的招生位次。
如果你是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的考生和家长,这一步是必须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