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都督家的小仵作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1 / 2)

勤王的消息传至涪城,李宪已经是蹙紧了眉心,他实在不解李炽究竟在想什么,也不理解为何他非要与大燕对着干!

嘉峪关起兵只是权宜之计,那是因为李继已经撕破脸皮率先开战,而玄甲军只能化守为攻。但这一路南下以来,李炽丝毫没有想要公布遗诏的心思,他就像与大燕有什么血海深仇似的,对燕军丝毫不手软。

可他才是李氏嫡系血脉,是昭烈帝嫡长孙,如今在凤阁台上颐指气使的太子不过才是鸠占鹊巢的赝品!李炽到底哪里来与大燕这么大的恨意?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非要一路杀回大燕都城!非要杀了那无辜的四千名将士!

他这样做,除了徒增杀戮和无辜性命,使得民心尽失外,有什么益处?

或许是有的,不过就是让全天下的人都认识到他这个“叛臣贼子”有多么残暴,不过就是杀鸡儆猴,让后世口诛笔伐,被史官“青史留名”。

为了儿女私情影响大局,为了一个女人不惜用自己的名誉和未来做赌注!

李宪恨铁不成钢地注视他。

“占据涪城、城阳,就已经占据大燕近三分之一的江山,此时是公布先帝遗诏最佳时机,若真的等到藩王勤王,燕军陡增数十万军队,你拿什么跟他们争?”

他的玄甲军不过二十几万,耗损之后,能够上战场的也不足二十万。若加上锡林现今占据城阳的北伐军,那也不过三十万左右,不说如今郭自忠手中主力军已经多达三十万,就是李绍手中的军力就足以低过北伐军,如果那些藩王要来强插一脚,他这么多年的心血算是白费了。

到时候,他有何颜面去面对先帝?

李宪冷着一张棺材似的脸,咬牙切齿地劝诫,“昭谏,如今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肩上是将全副身家性命托在你肩上的将士兄弟!是先帝的心血!你不能如此任性!”

他们才是天理昭昭,是河清海晏,是正统!

但李炽现今所做的每一笔,无疑不坐实了他“狼子野心”的污名。

“那又如何?”

那双深邃的黑眸中染上了一层雾气,李炽冷冷地扫视李宪,厌烦地转过头去。

“本座做事,轮不到雍王置喙。”

能让他们留在涪城,已经算他“尊老爱幼”,已经是他能力之下最大的容忍。

谁也没有说话,两相僵持着,等李宪抬眼望他时,却欲言又止。

日暮偏阳散落在地,透过窗棂镂空将他笼罩,李炽就斜靠在侧堂偏椅上,在暖意澄澄的夕阳下,却显得如此落寞孤寂,像是受了重伤舔舐伤口的兽,蜷缩在唯一的光亮之下,沐浴着稍纵即逝的温暖。

平静,孤寂,毫无生机。

李宪静默地看了他好一会儿,心头有几分后悔。

得知玉玺就在雨松青手中后,他太心急了。

他认为普天之下所有女人都会倾尽全力的辅助自己的男人,会倾其所有为他铺路。

可她好像不是。

她有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也有自己的坚持,不是一个将一切都委身于男人的女人。

正如她所说,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失去自己的灵魂,放弃自己的世界。

不是攀岩而生的凌霄花,也不是依附他人而生的牵牛花,她自己便是一颗临立人间的青竹,任由风吹雨打。

李宪有几分懂她,又有几分不懂她。只是悔恨于当时把李炽的身份告诉了她,直接导致她的离开,造就了今日的局面。

儿女情长,不过是漫长人生中一味调味剂,可有可无,但在昭谏看来,却比他的命更重。

李宪深叹了一口气,眼神带着悲怆和遗憾,“我知你怨我,也知你不愿见我。但服务你是我的职责和使命。你的前途命运关系着大燕的兴盛落败,也关系着先帝的心血,若被他人夺了江山,我万死难辞其咎。”

“说的冠冕堂皇。”

李炽讽刺地看着他,“你与赵云成又有何区别?为了所谓天下,为了所谓一个主子,用尽手段,赶尽杀绝。个个都认为自己忠心耿耿,认为自己肩上担负着天下。”

“用忠心来掩饰自己的私欲,维护一家之姓的天下。”

李宪见鬼似的看着李炽,瞪大了嘴,“你……你!”

他到底知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

一家之姓的天下,难道他不姓李?他不是李家的儿子?

“她说,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黎民百姓不需要政客,不需要利己主义的门阀世家,若是可以,百姓甚至不需要皇帝。”

“这天下,不是什么李家王家周家的天下,也不是什么藩王世家的天下。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坐在皇位上的人姓甚名谁,不重要,是不是谁的子嗣,也不重要。”

“前遂会亡,大燕也会亡,乃至于以后的所有朝代都有将亡的一日。这不是当权者无能,也不能怪罪在哪一代人的头上,这只是历史而已。”

这个皇帝,李继来做可以,李绍来做也可以,甚至姓王姓李,他都不在乎。

他命中带煞,为大燕安定,昭烈帝不惜混淆皇室血统狸猫换太子,以盼来日河清海晏,天下升平。可是这天下还是乱了,还是沦陷战火之中。李承意还是会死,成华帝还是会中风瘫痪,皇权还是会旁落,太子还是会与太后夺权,所有的一切还是会安照既定的命运运转,他还是会反。

昭烈帝便是节度使出身,他知道节度使的权势和不可控,所以他置藩王而弃节度使,认为血缘能成为中央和地方凝固的纽带。可是随着藩王越多,已经成为尾大不掉诟病,这也是李继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削藩的原因。

李继的问题,便是既想着赢得藩王的支持,又想收回藩王实权。

这条路,注定会走入穷巷。

但他不怕,当着叛臣贼子的骂名,他就敢将藩王这一个制度赶尽杀绝,彻底废除,连带着大燕建设支出所制定的不合理和与世家大族妥协的制度,他都要一一铲除。

夏风吹出了凉意,吹得窗纱幔帐摇曳飘逸,吹得湖水泛起涟漪点点,吹得他的瞳眸中杀意腾腾。

挖出腐肉必定痛彻心扉,他也要他们尝尝,他今日的滋味。

……

……

成华二十三年八月,随着藩王们陆续入朝,燕都腹地一时间聚集了各地军马,随着内阁最后一轮拟票批红,总数二十一万人马从藩王地方上调来的府军随着谢安的一声号令,浩浩汤汤的前往了澜江以南,与郭自忠的燕军,李绍的京畿军形成了三军联合包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