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都督家的小仵作 > 雨松青,你记住了吗?

雨松青,你记住了吗?(2 / 2)

饭毕后,雨松青差人收拾碗筷,李炽在屏风内洗漱,她觉得无聊起身走到桌案前,准备添茶时,瞥见台案上那张密折。

密折上净数写着关于稻田和桑苗的税率和福州人事变动。

李炽回到房间时,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

按照常理来说,这是越矩。

雨松青知晓他走近,但眼神还是没有离开过密折,“这是谁出的注意?”

大燕建国至今不到四十年,南省便开始将稻田改为桑田以多收赋税,这些人是真的没有把大遂的灭亡原因当做一回事吗?

还是想着重蹈覆辙,真可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李炽不冷不热地瞄了她一下,将茶水递到她面前,“户部侍郎梁京玉。”

“户部?”

雨松青敏锐的捕捉到一丝不对劲,“谁的人提出来的?”

这下,即便是李炽也不得不对她有些刮目相看。

“太后。”

“烫!”

喝下自己给自己斟的茶,却忘了他递过来的是热水,雨松青砸吧砸吧舌头,把青瓷茶盏重重一放,“你也不提醒我。”

她嫌弃道:“还是你喝过的。”

李炽眉头一蹙,不悦,“我吃你剩下的东西还少吗?”

雨松青不准备继续这个会让她吃亏的话题,她兴趣颇浓的看着这折子,“户部收支赤字啦?这东西百害而无一利,谁这么损?”

李炽挑起了眉,目光里带了一抹瞧不明白的情绪,“内阁朝臣都说好,你为何说损?”

雨松青嗤之以鼻,“你也不赞同啊?”

瞧这个表情就知道了。

“你知道市场规律吗?”雨松青指着这密折,随意的坐上了案几上,“大燕建国至今须臾几十年不到,国家正是百废待兴。可这改稻为桑在政策,分明是为了讨那位的好,增加赋税而提出来的主意。”

“南省自古就是中原国家财政收入和粮米大省,现今是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农业生产尚未有所进步,跨这么大的步子,谁敢做?谁做谁就是死!稻秧苗和桑苗可不同,稻秧苗一年就能有收获,桑苗得花费三到四年的时间,到时候南省米粮不仅收不上来,若调输粮运不配合,或是临省遇到天灾人祸,恐怕还会饿死许多人。”

历朝历代,只要是封建王朝,永远就会有两个主要矛盾。

其一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大燕已经设立内阁,所以暂不提。

其二是中央集权的力度。锦衣卫的设立,郡县制度和京畿军的设立都是围绕着中央集权而运作。可现在大燕最大的问题便是藩王过多,皇族宗亲以太后为首,国策推行不下去,所以提出这个策略的人到底是什么居心?

“这道政令的颁布,我只猜两点,第一,户部财政已经出现巨大纰漏和赤字;第二,国家急需用钱。”

李炽深深地看着她,几乎是缄默的状态,他扶着她的腰坐在台案上,字字千斤。

“此话,万不可对除我之外的任何人说。”

“雨松青,记住了吗?”

他看过来的眸子多了几分凉意,满脸严肃,也极少这般连名带姓的唤她。

他话里的警告,雨松青当然明白。

她低喃着,嘟着嘴,“知道了。”

她太聪明了。

这般的对政治和朝政的敏锐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世家培养出来的继承人,能单单凭借一张密折就可以推断出现今朝政的走向和大燕财政现状。

雨松青瞧着人面色不对,她也知道藏拙的道理,小脚在桌案下蹬回,一双手放在他手肘上,“好了,好了,我晓得的。”

她也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看待这些问题,若是没有李炽给她的信息,她也分析不出来。雨松青捏了捏他严肃的脸,从脸颊滑倒喉结上,哄着笑道:“少有看见你黑脸,一点都不好看。”

其实她见过很多次他铁青着脸,但有个词叫“恃宠而骄”,人有时候就是得寸进尺,面对心爱的人,总是很娇气。

掐着她的腰,李炽面色稍缓,“你自己要做的事,本座不拦你,但若遇到危险,不必怕扯出本座,只管往我身上退就是。若不然……你就乖乖的给我呆在松水院,一步也不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