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愤怒(1 / 2)

第281章愤怒

邓绥现在压力非常大,连续三年天灾,府库空虚,羌胡叛乱,兄长又打了大败仗,虽然大臣们没说什么,但周章招呼都不打,就敢搞这么大的事情,可见大臣们对她的蔑视。

现在皇后又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虽然她知道皇后的说辞更有利於稳固汉室统治,可干了这样的事情,那些个士人还不知道怎么编排她,寇淑有没有考虑过这些吗皇帝和寇淑现在想得就是逼她这个太后背锅!

一个个都想著欺负朕这个寡妇,邓绥勃然大怒,大发雷霆,寇淑闻言拔掉头上的子,叩首谢罪,小皇帝连忙说好话,“母后暂息雷霆之怒,皇后也是为了江山社稷著想!”

皇帝不说还好,这么一说,邓绥更加愤怒,“你们一个个都为了江山社稷著想,朕难道是为了一己之私吗”

面对邓绥的发怒,寇淑反而相当冷静,该做的都做了,该提醒的都挺提醒了,接下来等她吃了亏就知道谁对谁错。

中国歷史上的那些个太后凡是想著和儒家土人集团妥协,获得儒家土人集团好感以维系统治的,基本都是妄想,这帮人本事没有多少,但一个个心比天高,皇帝都想著架空,

更不要说皇太后,你算什么东西,竟然敢对我们指手画脚。

对儒家土人集团最好的办法就是清王朝那条路,手里有一个基本盘,然后是一手大棒,一手黄油,不听话就用大棒收拾,听话了就餵点黄油,不断的驯服他们听话。

东汉恰恰有这个条件,寇淑的设想就是建立议会,通过分封、组建公司等等办法建立偏远皇族-外戚-列侯的大联盟,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贵族执政联盟,同时不断督促这个集团学习格物,要想长期掌握帝国的权力,必须拥有生產力的领先。

而儒家士人集团则应回到本来的设置,也就是帝国行政人员,同时承担对被统治阶级的安抚,他们若是想和西汉后期一样题统治权,那就一定要收拾他们。

这一制度的设计与歷史上大英帝国的玩法比较类似,虽然说英国人最终衰落了,但昂撒人统治世界几百年,一直到后世中国重新崛起,昂撒人的统治才真正出现危机。

而昂撒人出现危机的根源归根到底是生產力不行了,霸权的根基武力被中国赶上並超过,没有了枪桿子,霸权自然不稳。

虽然昂撒人的路子不是最好,但非常有利於扩张,在这个古典时代,凡是有力量的国家都可以隨意扩张,中国明显有强大的生產力,但却无法有效动员,寇淑十分恼火。

在她眼中,最大的祸首就是儒家士人集团,仁好不好,好,但能够对外扩张,输出矛盾,就没必要太早谈仁,已经她都搞出了枪炮,还不出现抢,更待何时

在汉廷诸多家族中,耿氏家族就是寇淑最理想的贵族代表,家族几代从军,动不动就跑到西域和草原上一通廝杀,然后凭著胡人的人头立功,这些这些充满野性的军事贵族存在,中华文明才能长盛不衰。

相反,马氏、邓氏这种一门心思学儒的家族,寇淑反而看不上,中华古典文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差一点灭亡,也跟这些家族一味学文,丧失武德有很大的关係。

更让她不能容忍的是,五胡乱华时,一大批留在北方的士人,竟然甘心充当蛮夷统治基层的走狗、代言人,可见这帮人的墮落之深。

而从寇淑的政治利益考虑,她本身也是贵族政治集团的一员,屁股决定脑袋,她很清楚自己要想坐得稳,也一定要不断拉拢贵族,这会让她立於不败之地。

所以寇淑对袁敲为代表的关东土人集团相当反感,不断变著法子打击,当邓绥为了渡过危机,有意拉拢关东士人后,寇淑自然要表达不满,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她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相信一旦斗起来,邓绥不是她的对手。

大汉帝国的宫禁系统实际上分为三部分,一是宦官们控制的宫禁系统,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一系统,尤其是这一系统的底层与寇淑的关係相当不错。

二是左右羽林,羽林大多来自於关西六郡,寇淑反对从关东调兵,支持启用凉州人,

这帮人肯定是支持的,他们做梦都希望提升关西的影响力。

三是邓掌握的虎责禁军,这只部队最初是刘秀的起家部队,从军中挑选精锐,由外戚和列侯担任主官,主要负责保卫皇帝。

这样的军队组成也就意味著虎賁禁军不是邓家的私兵,当皇帝和外戚出现爭斗时,虎责禁军的作用实际上很难发挥,这也是为什么东汉多次政变,掌握禁卫军的外戚被迅速掀翻的根源,一旦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这只部队能中立就不错了!

此时此刻的寇淑压根不畏惧邓绥,她容忍邓绥,说到底也跟两家属於一个政治集团,

又不断联姻很有关係,寇淑用暴力推翻邓氏,等於两家內耗,內耗之后,实力大损,反倒便宜了儒家士人集团,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她都会选择等待,时间一边。

说到底,寇淑只是皇后,不是皇帝,只要邓绥不危及到她的根本,她完全可以等待看著邓绥犯错,等到吃了亏,不用寇淑催促,她都会使用种种狠辣的手段。

邓绥发火不止,皇后谢罪,皇帝求情,其他人自然也跟著求情,邓绥心情烦躁,把帝后直接赶回了宫,刘胜非常不高兴,回到宫中,就抱怨起来,“皇后又没有说错!”

“太后现在压力很大,也是臣妾太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