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原本的时空不同,因为早早的知道智能机的发展,甚至时光科技本身就自行研发了智能手机,在去年随着苹果一同上市,引发了全民手机智能化和3G网络的热潮。
而早做规划的时光科技,不仅提前把旗下的软件和网站全部收计划,还针对自家智能手机,搭配上了所有的手机版软件,微博等产品应运而生。
而且因为博客的功能性提前了很多,跟原本的微博已经十分相近了,完全没有再另行开发的必要。
因此在众多工程师的努力之下,博客和微博成了分属电脑版和手机版的同一软件,无需单独邀请人们入驻,只是在手机上下载即可。
这番又一次的提前布局,再次让这个互联网行业惊掉了下巴,即便他们的产品部的员工们已经一大把的开始掉头发,也仍然没能想明白,时光到底是怎么能做到处处领先他们一步的,未卜先知嘛?
而除了互联网行业外,这一操作影响最大的便是娱乐圈了。
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微博的诞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关新闻热点性的内容,至此只剩下一个大本营,那就是时光微博。
热搜榜也几乎成了各家的必争之地。
虽然相比原本那个四处漏风,数据虚假到不行的某浪,时光微博完全不接受任何人为干涉的热点头条,对于买粉丝,买热度这种事更是深恶痛绝,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按理说这种事换做别家,无论是为了赚钱,还是出于扛不住各大公司的联合压力,多少都会松懈一点,放个口子出来。
但张嘉文深知这种事一旦开了口子,那势必会造成洪水倾泻一般难以挽回之势,绝对不能放开。
况且,他们也完全没有惯着任何人的必要。
于是这也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地位,独一无二,甚至堪比官方的公信力,自然……也就成了娱乐圈各大公司和艺人的必争之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管的越严格,他们还就越想各种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热度。
僵尸粉买完会被查,那就高价买活人粉;后台不直接干预热度,他们就雇真人水军聊自家的热点话题。
虽然也同样有被发现的风险,但风险与收获成正比,谁让网友对它认可呢,毕竟时光微博可是唯一一个敢连官方面子都不给的软件。
就这么说吧,搁去年的十一期间,国庆六十周年这么大的事,愣是有人不知死活的敢照旧雇水军炒热度。
当几个对家看到某个艺人的名字高挂在热搜榜上,甚至还压了“阅兵”一头时,简直有种惊喜从天而降的感觉,这……怎么还有这么不知死的鬼?
然后有意思的事来了。
作为这份榜单的管理者,时光科技……e,屁事没有。
至于那个艺人……再也没见过。
从此之后所有艺人和经纪公司都清楚了一件事,时光的热度榜是纯纯的用户讨论度的体现,24K纯真啊。
毕竟连十一这种大事都敢不买账,不后台调控一下,还有谁敢说能走时光的后门。
这也就导致了,后续每逢这种大事件,别说买热度或者组织粉丝团有规模的进行讨论和刷榜了,各个艺人和后援会的管理者,就差四处拜托粉丝了:
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作死,这两天少聊我几句吧。
今天自然也是如此,可控核聚变这么大的事,抛开仪式感不提,论起重要性那真是比09年的十一,甚至08年的的奥运会还要重要一百倍。
但……就是这样关键的时刻,却仍然有一个名字,随着可控核聚变的词条一同攀升,一开始还不显眼,不过在时间线越过七点四十以后,就开始飞速攀升。
如果有边看新闻,边关注热搜榜的观众,就不难发现,这段时间里整个新闻内容似乎都是对一个人纯粹的夸奖。
一直到八点整新闻联播结束时,这个名字甚至随着几个提条一同登顶前五,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涨幅速度居然在前五里都是最快的,眼看就要登顶榜首。
这显然又是一个十分作死的行为,而且在一众娱乐公司的视角里,对方按说应该也属于他们这个圈子的人。
只是这个时候,但凡看了新闻完整内容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奇怪。
只有部分掐头去尾,只看了个开头就跑来网上瞎侃,或者上网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才会后知后觉的发现:
“那个……冒昧的说一下,你们没注意到新闻里有一个名字,十分的突兀嘛?”
“卧槽!洛神!他怎么跑到榜首去了,时光科技疯了?快撤热搜啊!”
果然,卧龙凤雏总是结伴而行。
要说这人关注洛珞吧,连人家因为啥上热搜和聚变工程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要说不关心吧,他还在这喊着让时光抓紧撤热搜,一副十分担忧自家偶像前途的样子。
不过……无论他是真心假意,还是在这反串玩梗,总之这份担心肯定是多余的:
“放心吧,就算官方下场也只会巴不得热度再高一点,另外友情提示一下,以后称呼要尊重一些,要叫洛-总-设-计-师!”
第一条疑惑问出还没等一分钟,回复就接踵而至,而且毫无疑问全是回怼他的。
显然,随着新闻联播的结束,又一大批网友涌了进来。
尽管新闻联播这个信息传播渠道看上去跟年轻人有些格格不入,但不得不说,它依旧是目前重大信息广而告之的最佳途径。
当时间来到八点半,距离新闻结束不过半小时,几个跟“聚变工程”、“盘古堆”、“洛总设计师”相关的词条,讨论度已经上了千万。
而随着大量看到洛珞相关新闻的网友涌入,这一词条也飞快登顶。
尽管可控核聚变确实十分重要,但技术性问题确实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博客和微博相对来说还是娱乐圈的主场,不像贴吧上都是清一色聊着技术难题和能源未来。
这里对洛珞的关注度显然更高。
当然了,可控核聚变越难,他们的技术越领先,也就意味着洛珞越牛批。
所以不仅是洛珞的粉丝团体,大量的路人粉,甚至原本对洛珞无感的普通网友,此刻也十分愿意聊一聊,这个看上去凭一己之力解决了聚变难题的人。
“我就好奇一件事,他难道不是个演员吗?”
“只是个演员?你以为他为什么被叫洛教授?”
“嗯?不是因为《星你》里他演的洛教授吗?”
“无语,你的消息也太滞后了吧,就算你不知道他解决世界级数学难题N-S方程的事,那菲尔兹奖和水木终身荣誉教授的新闻你也没看啊,洛神可是名副其实的洛教授,要论起含金量,比《星你》里的角色高出不知道多少。”
回复的这个网友是真有些无语了,对洛珞的认知还停留在演员上,这是哪年的老古董突然跑来上网了?
不过他更多的也是感叹,毕竟别的演员演戏都要各种揣摩角色,他这倒好,直接本色出演,甚至还得收敛一些。
“服了,人家都是在戏里演各种角色,洛神倒好,在戏里演他自己,而且居然还限制发挥了。”
“可不,这么一看洛神还真是收敛,他演的那些角色,无论是《星你》里的洛教授、《流浪地球》里的刘启,还是《深空防线》里的工程师,真的都比他现实中弱爆了”
有人对洛珞出演的那些角色反而比现实中的他更弱,打抱不平。
“我已经想象到了当时拍摄《深空防线》时,导演找到洛神的场景了,导演拿着本子请洛神客串:‘您看看这个剧本,客串个角色就行,是个负责聚变堆的天才工程师,对主角团起了关键性的帮助。’”
“然后洛神拿过本子看了看,一脸不屑的摇了摇头:‘这也不天才啊~’。”
还有更确切的:
“洛神:导演,我这个角色怎么演?”
“导演:您收着点就行。”
网友们绘声绘色的开始畅享了起来。
此话一出,附和者众多: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比洛神更适合演聚变堆工程师的人吗?太权威了吧。”
“诶!我突然想起来之前似乎看过一个帖子,质疑洛神《流浪地球》科研部分的合理性来着。”
与此同时,一个沉寂了半年的帖子突然被人扒了出来,内容是一个黑粉当初对《流浪地球》的合理性质疑。
一篇帖子洋洋洒洒的几千字,详细记录了他视角里《流浪地球》的全部问题,从地球迁移本身的合理性上,一直到华国在人联占据主导地位的质疑,通篇都是对电影的批斗。
其实这篇帖子之前就很火,刚发出来时就被骂了上千楼,有洛珞的粉丝,也有《流浪地球》的正常观众。
只不过当时正赶上了《流浪地球》口碑发生了一点小逆转,虽然骂的人很多,但支持的人也不算势单力薄。
尤其是帖子挂的很多反向标签,导致很多喜欢洛珞和《流浪地球》的人看到这种帖子有时候根本就不会理会,但黑粉却全都在这里抱团取暖,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
于是,明明洛珞的风评理性一边倒的支持,但在这个帖子
而且这种事哪怕粉丝再怎么讲道理,也很难去说服那些黑粉,哪怕那内地38亿全球50亿,断层式领先的票房在这摆着,他们也完全无视,甚至还要说电影“德不配位”,配不上这么高的票房。
然后……
“科幻部分虚假”、“剧情俗套”、“演技不达标”、“看着一点不爽”等大量的理由被他们找了出来。
想给一部电影洗白不容易,但挑毛病简直不要太简单。
毕竟对这一群能说商业大片没内涵,说文艺片不好看的人,你很难讲出来任何道理。
于是,凭借着这样不要脸的精神,这条帖子愣是就这么立住了,让粉丝的反驳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不过……随着新闻的播出,一切都不同了。
“楼主看新闻了吗,关于您这段评判核聚变发动机能源不足的问题,我有些不太明白,可否请您展开讲解一下。”
“之前错怪楼主了,你这篇帖子写的太好了,批评的对啊,洛珞他一个搞可控核聚变的一个区区总设计师,他懂什么拍电影啊,这剧情肯定不合理啊,什么破工程系统设计的,简直狗屁不通,支持楼主!”
单单是正常的反驳已经不够了,各种阴阳怪气的评论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