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7月08日,波兰起义军在格鲁耶茨击败了费奥多尔·冯·贝格将军带领的5万俄国军队。而格鲁耶茨离华沙仅30公里。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原本对普鲁士的放弃支持丹麦维持现状的提议嗤之以鼻,但现实让他青筋暴起,并且认清了现在的普鲁士王国跟俄国的不对付。
俄国的总理兼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亲王从现实利益出发开始和普鲁士王国进行谈判,不过在即将达成协议的时候,这场大败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停止谈判,根据费奥多尔·冯·贝格将军,击败他的波兰起义军里面有很多说德语的部队,可能是普鲁士人也可能是奥地利人,他抓到了几个俘虏,被证明是普属波兰的退役士兵。
普鲁士方面的确是很有耐心,普鲁士外交大臣阿尔布雷希特·冯·伯恩斯托夫伯爵边端起咖啡杯,边无所谓地跟离开的俄国谈判代表说道:“你们最后还是要回来求我们的。”
这个时空的普鲁士王国很强大,除了北德意志地区之外,他得到了洛林地区,那个地方有着布里耶铁矿、还有萨尔河流域的煤矿,农田也十分肥沃,唯一的忧患可能是多了一百多万到两百万左右的法兰西人。
随着边境的紧张局面,普鲁士刚刚削减不久的军费重新回来了,这让容克贵族军官们非常满意,首相安东亲王则还是想要压制容克军官团,但事情发展比计划的快得多,他的底线是不能和俄国真的开战,他非常想要和平得到丹麦王国治下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
哥本哈根传来的消息,弗雷德里克七世陛下病入膏肓了,他是奥尔登堡王朝最后一位丹麦君主,他的死,也就意味着丹麦没有了统治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的法理依据。
日本方面,因为生麦事件,英国代理公使约翰·尼尔强硬向日本政府和萨摩藩要求大量赔偿,而幕府在奥地利的支持下只象征性的赔偿了5000英镑(相比于原先的10万英镑少了许多),幕府老中安藤信正则是希望英国人向萨摩藩要赔偿,萨摩藩和英国关系隐隐有走向战争的趋势,英国代理公使约翰·尼尔向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奥古斯都.库柏中将求援,这支舰队是单纯只针对萨摩藩还是日本幕府,不得而知。
奥属东非,吉尔棉花种植园。
索登男爵看着一望无际的棉花田,乐呵地不得了,这一片种植园大概有5000亩地那么大,全都是海岛棉,这种棉花也是一种长绒棉,但是肯定比不上尼罗河三角洲产的顶级埃及棉,不过这也不错了。
“总督阁下,我这片种植园今年大概能产25-35万公斤棉花。”种植园主伊尔卡伊·冯·莱托男爵脸上也是止不住地笑意,拿着秘书给算的初步产量、预计收益什么的跟自己算得上是朋友的索登男爵报告着。
伊尔卡伊·冯·莱托男爵是奥属东非殖民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将自己在奥撒法战争中获得的封地,以及家族代代相传的祖产,全部抵押给了奥地利国家银行,换取了一笔低息贷款。这笔资金让他能够招募数十名退役军官,以及大量本地劳工,开垦土地,建立了这片5000亩的棉花种植园。
“这些棉花至少价值80-120万弗洛林。”
“今年的收成也不错。”索登男爵拍了拍身边的朋友,笑着说道,“你这片棉田的产量足够让国内的纺织厂抢破头了。”
美国内战激烈化的结果之一是美国南方的大量棉田种植园开始缺少劳动力,一个是南北双方都宣布解放黑奴,都在想办法让黑人参军,南方的解放黑奴事实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劣势的西部战线,很多黑人都煽动起来搞叛乱。另外一个就是大量白人劳动力参军,南方几乎动员了18-45岁所有的适龄白人,能拿得动枪的人全部都在捍卫家园的口号下参军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是致命性的。
奥地利凭借着之前的储备棉和护航制度勉强压住了棉花的价格,但最近也压不住了,每斤棉花由2弗洛林左右上涨到4.5弗洛林,棉花供应和价格问题正在导致一些棉纺织厂倒闭、破产,维也纳非常担心这会引起连锁的反应,担心会导致经济危机。
种植园主伊尔卡伊·冯·莱托男爵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挂着满意的笑容。他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秘书继续汇报采摘的进展。
“男爵阁下,目前我们已经采摘了大约10万公斤的棉花,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可以完成全部的采摘工作。”秘书翻动着手中的账本,继续说道,“港口装运的船只也已经安排妥当,第一批棉花将在下周启程运往的里雅斯特港。”
索登男爵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远处的棉田。
在这片广袤的棉花田中,数百名本地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他们戴着宽边草帽,穿着简单的长袍,双手熟练地将棉花从枝头摘下,然后装进背后的篮子里。
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人是由白人和少部分黄种人组成的,在弗朗茨的严格命令下,黑人是往别国进行劳务输出的,各个地方上必须要大量使用白人移民劳工,至于这些黄种人,则是兰芳共和国的总长刘阿生跟奥地利签订的协议,派遣许多劳工来东非进行打工,这里的工资高,尤其是棉花采摘季,季节过了可以选择回去又或者定居。
在不远处的一座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将棉花进行初步筛选和清理,装入麻袋。这些棉花包被整齐地堆放在仓库中,等待装上运往奥地利本土的货船。
“伊尔卡伊,你这次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索登男爵转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羡慕,“国内的棉花价格已经涨到了历史高点,你这批棉花运回去,至少能赚个盆满钵满。”
伊尔卡伊·冯·莱托男爵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为了这片种植园,几乎押上了全部身家,如今终于看到了回报的希望。
“是啊,索登,这次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伊尔卡伊感慨道,“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我计划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将产量翻一番。当然,”他对索登男爵挤了挤眼睛,“这还要靠你的帮忙。”
索登男爵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他知道,伊尔卡伊的野心远远不止于眼前的这片棉田。
作为奥属东非的总督,他见过不少像伊尔卡伊这样怀揣梦想与野心的殖民者,但没有几个能像他那样,真正将梦想变成现实。索登明白,随着奥地利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棉花的需求量只会与日俱增,而奥属东非这片肥沃的土地,正是种植棉花的绝佳之地。
而帮自己朋友一把也不算纪律错误,“尤其是像他这样,把整个东非的事业看作生命的家伙。伊尔卡伊男爵的成功,对整个殖民地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不过,伊尔卡伊,你也要小心。”索登男爵提醒道,“虽然现在棉花价格高,但市场波动也大。而且,东非这边的局势并不算完全稳定,你得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种植园主伊尔卡伊男爵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放心吧,索登。除了你们的驻军护卫,我这边还专门组建了一支护卫队,都是退役的士兵,大约有五十人。他们接受过正规训练,配备了足够的火器,完全可以应付那些闹事的土著。”
土著的问题依然存在,奥属东非圈占的土地面积太大了,而在这里的奥地利人口一共几十万人,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金矿附近,有个别不长眼的土著是存在的。
“伊尔卡伊,你这批棉花运回去后,打算怎么处理?”索登男爵突然问道。
伊尔卡伊的眼中闪过一抹精明的光芒,他回答道:“我已经和几家纺织厂谈好了,他们会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我的棉花。不过,我打算留一部分自己加工。毕竟,棉纺织业的利润比单纯卖棉花要高得多。”
他说着,脸上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机器什么的,我已经从布拉格订购了,都是最新的机械设备,大概这几个月就能运到东非。一旦机器到位,我会在种植园附近建一个小型的棉纺织厂。到时候,你一定要来参观。”
索登男爵笑了笑,拍了拍伊尔卡伊的肩膀:“你果然是个精明的商人,伊尔卡伊。看来,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奥地利最富有的棉花大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