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 第153章 任务完成,回旅顺,讲鞍山加052

第153章 任务完成,回旅顺,讲鞍山加052(1 / 2)

夕阳的余晖,泼洒在松辽盆地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黑色洗礼”的土地上。

巨大的油池里,粘稠乌亮的原油翻滚着,空气中,浓重的油气味混合着荒草和泥土的气息,形成了一种奇异的独特味道。

临时营地里,灯火早早地亮了起来,比往日更加明亮。一场简陋到极致,却蕴含着激情的庆功宴正在举行。

没有精致的菜肴,只有大盆的炖肉、成筐的馒头、堆成小山的罐头,还有用行军水壶装着的、度数极高的老白干。

灯光被特意安排的很亮,光芒映照着每一张依旧沾着油污,却洋溢着喜悦的脸庞。

钻井工人们围坐在灯光下方,用粗瓷碗豪迈地碰着杯,大声地谈笑着,讲述着刚才那惊心动魄的喷涌瞬间,声音洪亮,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干了!为了咱们打出来的油!”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司钻吼着,一碗烈酒仰头灌下,辛辣的液体顺着嘴角流下,和尚未洗净的油污混在一起。

“干!为了松辽!”众人轰然应和,碗盏碰撞声、豪饮声、开怀大笑声响成一片。

黄总工、陈工等几位老专家被工人们簇拥在中间,此刻也全然放下了平日的威严和矜持。

黄总工端着碗,脸上带着罕见的畅快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痛快地和工人们碰杯。

陈工也是激动得满面红光,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中跳跃,他拍着一个年轻钻工的肩膀,大声说着什么,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石毅坐在稍靠外围的一截木桩上。他换下那身完全被原油浸透的工装,穿了件干净的军绿色衬衣,但脸上、脖子上、手臂上那些深入纹理的油污,在这简陋的环境下也难以洗净,留下了斑驳的黑色印记。

他手里也端着一碗酒,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豪饮,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眼前这喧腾欢庆的场面。

灯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跳跃,映亮了他眼中的平静。那喷薄而出的狂喜已经沉淀下去。这里已经不再需要他了,他也要回去了。

但他并没有难过,因为他的任务完成了,黑金也出世了,这就已经足够了。

周慧兰端着一碗刚热好的菜汤走过来,挨着石毅坐下。她仔细地清洗过,换上了干净衣服,但发梢和指甲缝里依然残留着难以祛除的油渍。

火光映着她的侧脸,柔和而温婉。她将汤碗递给石毅:“喝点热的,暖暖胃,光喝酒不行。”

石毅接过碗并没有喝,而是先递到周慧兰唇边。

周慧兰也会心一笑,顺从地就着他的手,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汁滑入胃中,带来一阵熨帖的暖意。

然后周慧兰又示意他喝一口,石毅也没有拒绝,两人一碗汤,甜蜜的你一口我一口的喝了起来。

很快,庆功的喧嚣就走向尾声。烈酒放倒了大部分兴奋的工人和专家,鼾声开始在帐篷间此起彼伏。

石毅安顿好沉沉睡去的周慧兰,为她掖好被角。

他站在帐篷口,望着外面沉寂下来的营地。月光清冷如水,洒在覆盖着油污的土地上,洒在那高耸沉默的钻塔上,也洒在远处油池里依旧泛着微光的黑色原油上。

夜风带着凉意吹过,吹动他额前汗湿的碎发,也吹散了空气中残留的酒气。一种巨大的满足感,混合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在他胸中缓缓升腾。

他没有走向自己的床铺,而是转身,踏着月光,向着那座钻塔走去。

他一步步走上钻台,走到井口旁。防喷器的巨大钢铁身躯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幽光,防喷管线里,低沉的原油奔流声持续不断地传来。

他伸出手,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缓缓地抚上那沾满油污的钻杆。

指尖传来钢铁的冰冷和原油的粘腻触感。这触感如此真实,如此粗粝,带着大地深处最原始的力量。

静静的看了一会,他也回去休息了。

翌日清晨

石毅两人吃过早饭后,就找到了黄总工。

“黄工,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事情就拜托你们了。

我们也要回旅顺了,那边还有这工作呢。”石毅笑着说道。

黄总工虽然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毕竟石毅不是他们部门的人,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这才刚出油,他们就要走。

说实话,他是不舍得,石毅别看年轻,但知识并不比他这个老头子差,有着他在,他能安心不少。

但他也知道石毅还有着更重要的任务,后面的那些琐事,让他来,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他只能遗憾的握了握石毅的手。

“小石,这次你可帮了大忙了,如果没有你们,我们还不知道多久找到,甚至找到了,也不一定能坚持到开采成功。

这次的事情,我会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的,绝对不能亏待了功臣。”黄总工感激的说道。

“黄总工,你客气了,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只是凑巧发现而已。”石毅也谦虚的说了一句。

几人寒颤几句,石毅就和周慧兰上了猛士,启动车子,准备离开这里。

黄总工和一众专家,将石毅送出营地,石毅两人打了个招呼,就驾驶着猛士向着旅顺方向疾驰而去。

几天后,猛士越野车在初升朝阳的金辉里,进入旅顺造船厂的大门。哨兵持枪肃立,目光扫过熟悉的车牌,啪地一个标准的军礼。

车轮碾过基地内部平整的水泥路,最终稳稳停在办公楼前。

车门推开,石毅和周慧兰下了车,向着大楼里面走去。

“石工!周处长!”刚踏入大楼,一个穿着海军蓝工作服的中年人便快步迎了上来,正是造船厂技术处的张处长,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可把你们盼回来了,专家团已经到了好几天,积累了好多问题,就等你们了!鞍山舰的技术细节、理论核心,没你们在,我们也解决不了啊!”

石毅点点头,“辛苦了,张处。人都在哪?图纸资料准备好了吗?”

“都在一号技术会议室!图纸、模型、设计手册都备齐了!”张处长连忙引路。

推开一号技术会议室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纸张油墨、烟草和浓茶的气息扑面而来。

会议室内灯火通明,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人,大多是两鬓斑白、神情专注的老者,也有不少戴着眼镜的中青年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