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旁边,一个烫着卷发的大妈挤过来,拿起一根黄瓜,无意间的说道:“去年这时候也有个年轻小伙子,在临时摊区那边卖黄瓜……”
王小英的心猛地一跳,又惊又喜:“去年在临时摊卖黄瓜的,就是我哥!”
“哎哟!你们是两兄妹嗦?!”卷发大妈脸上笑开了花,嗓门都提高了八度,引得旁边几个挑菜的都看了过来,“去年我就在你哥那儿买,后来天热和了,他就不来了,今年我来好几次了也都没看到他,搞半天是你哥的摊子搬进来了啊?”
这大妈简直就是个活广告,她这一嚷嚷,旁边几个原本只是看热闹的顾客立刻围了上来。
卷发大妈豪气地一挥手:“妹儿,黄瓜给我称3斤,菠菜也称3斤,就冲你哥去年那瓜的品相,我信得过。”
她又指了指那盖着湿布的香菜:“那是香菜?冬天还有这么精神的香菜?咋卖?”
“阿姨,香菜五块一斤。”王小英赶紧回答。
“五块?!”周围响起一片吸气声。
大妈也愣了下,但随即又笑了:“贵是贵点,也给我称3两,今天吃羊肉汤,刚好合适!”
有了这个“活招牌”大妈带头,王小英的摊位前迅速聚拢了人气。
王小英开始手忙脚乱起来,收钱、称重、找零,脸上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冻僵的手指也灵活起来。
“这根黄瓜八两,3块3毛6,收您3块3!”
“菠菜3块1,这把1斤2两,3块7毛2,算3块7!”
……
筐里的黄瓜和菠菜眼见着矮了下去。
那斤不被看好的香菜,也在几个讲究汤品的顾客的光顾下全卖掉了。
不到7点,三十斤黄瓜和五十斤菠菜竟然见了底。
送走最后一个顾客,王小英长长舒了口气,感觉后背都出汗了。
她一边收拾空筐,打扫摊位,一边在心里算着账。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深灰色夹克的年轻男人拎着个饭盒走了过来。
正是王小英的对象周英华,他在东门的机械厂当技术员。
“小英,今天这么早收摊啦?”周英华看到空空荡荡的摊位愣住了,平时他下班后都会带着晚饭来陪着王小英守菜摊,每天的菜都会剩一大半第二天卖。
他突然想起昨天小英说过今天李家沟的大棚菜要运过来了:“今天卖的大棚菜?”
“嗯!”王小英点了点头,一脸的兴奋,随后把刚才的“盛况”向周英华说了一遍。
周英华听着,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他把手里还温热的饭盒递过去:“我来收拾,你快趁热吃饭,食堂打的回锅肉,我让师傅多舀了点肥肉。”
王小英接过饭盒,揭开盖子,浓郁的肉香混着豆瓣酱的味道扑面而来。
她一边小口扒着饭,一边忍不住又去翻看那个装钱的木头盒子,手指头在里面拨弄着那些钞票和闪亮的硬币,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这实实在在到手的钱,让她觉得这半年枯燥的等待,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