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示范作用(2 / 2)

每到一个地方,第一步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当地的地主、贪官、军头给抓了。

这些人是抵抗的核心,把他们解决了,其他人就散了。

然后开公审大会,让百姓们出来说冤情,把罪证摆清楚,该杀的当场杀,该抄家的立马抄,绝不拖泥带水。

接着,马上帮百姓成立农会,农会的人都是当地受欺负最深的老实人,让他们领着大伙分地、记账。再教百姓们练民兵,分发武器,让他们能自己守住分到的田。

这边刚把事儿理顺,主力部队就立马赶往下一个地方,只留下几个懂政策的工作人员,帮着农会把后续的事儿做好,防止有人反扑。

这法子效果极好,也起到了极其强大的示范作用,两浙和江东地区,那些还在观望、甚至想偷偷抵抗新政的地主官僚。

一听说石坨镇、秦县的事儿,吓得浑身发抖。杨家军不再是传说中的队伍,是真能随时打到家门口的。

反抗的代价不是丢官,是掉脑袋、抄家灭族啊!

有那机灵点的官僚地主,不等杨家军来,就主动找当地刚成立的农会,点头哈腰地说:“我愿意配合新政,租子我自己减,土地我全申报,绝不瞒一分。”

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襄王杨建国不再是传说里的人物。

是真的带兵来了,真的帮他们把欺负人的地主给杀了,真的把地契递到他们手里了。

这种亲眼看见、亲手拿到好处的感觉,比听一百遍宣传都管用,大伙心里都认襄王杨建国,愿意跟着他干,甚至很多地方都给杨建国建生祠,家里供他的画像。

就这么着,一个多月下来,杨建国带着主力部队,把两浙、江东那些抵抗最厉害的地方,全扫了一遍。

大军到哪儿,那些顽固的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就被连根拔起。该杀的杀,该抓的抓,没人敢再蹦跶。

农会的旗子,在一个又一个村子、一个又一个镇子竖了起来。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这辈子头一回拿到写着自己名字的地契,捧着纸哭半天,又笑着去地里看自己的田。

除了分给农民们土地之外,杨建国还给农民们杂交水稻的种子。

有了杂交水稻,每亩地能产两千多斤粮食,这下农民们的生活马上就能好起来。

农民们对新政的呼声也空前高涨。

农民们切身感受到新政的好处,新政以前就是写在纸上的字,老百姓看不着摸不着。

现在不一样了,变成了锅里的白米饭,有了地,就能种粮,就能吃饱。也变成了身上的新衣裳,卖了粮食,就能扯布做衣服,实打实的好处。

除了对新政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民们对杨建国的崇拜更是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两浙、江东的农民都知道,如今的好日子都是襄王杨建国给他们的。是襄王给他们打跑了鞑子,是襄王让他们过上了有田种有饭吃的好日子。

杨建国率领杨家军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杨建国离开的时候,百姓们夹道相送,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