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薛瓒还在个人博客上发表长文,信誓旦旦地推断新专辑主题将与“孩童般的赤子之心”有关。
故事并不总会有好结局,大家都懂得。
但是薛瓒没有想过,故事还可能根本不会有结局。
六月六日六点零六分,新星乐队的账号没有动静。
世界在一瞬间的寂静之后,迅速被各种猜度与追问淹没。卫承和江时鸣在发出那解散信息后再没出现在人前,世人的揣测开始沸反盈天。大家开始向公司追责,向合作方质问,最后,这把火烧到了两人中更不受欢迎的那个身上。
直到这时,大家的猜测都还算比较现实。
分账不均、理念冲突、江郎才尽、资源争夺、感情纠纷……
不管哪一样猜测,大都指向两人都有问题。这是当然的了,一对一起长大的少年人若最终分道扬镳,怎么会只是其中一方的过错?江时鸣的性格很冷,卫承的创作能力较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
就这样接受这个悲伤的事实吧,这只是世界上许许多多遗憾的分别中的一个。
但这两个人似乎并不希望大众就这样普普通通地把这件事忘记。
被粉丝抱有更多期待的江时鸣失去踪迹的几个月后,卫承高调向媒体透露了他和江时鸣签署了版权分割合同的事实,随后注册了个人账号,开始宣传自己参演的话剧。
——不是什么值得被记住的剧目,甚至不能算是一次正式演出,但无疑在向大众宣告,他已经彻底背离从前的道路。
他已经舍弃了音乐,他要离开了,而且要用过去的荣耀为自己的未来垫脚。
按理来说,薛瓒所在的节目是不该报道这个消息的,但他们不得不。
那一年同样也年轻,也踌躇满志的薛瓒对卫承的做法全然无法理解。
他围观着粉丝对卫承的口诛笔伐,看着江时鸣成为这场散伙里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那个,看着大家在杂志上疯狂开始期待江时鸣甩开拖油瓶发布新的作品……
这场风波给决心消失的江时鸣续起了整整一年的热度,卫承每一次露面都招致更狠的骂声。
一开始他还需要自己联络媒体,后面,他那个小小的学生社团已经获得了远超常理的关注度,形成了一条全自动的挨骂流水线。
薛瓒同样被那场舆论的怒火裹挟,开始从心底认同卫承是个背叛者。他在专栏里写下一篇通讯稿,言辞锋利地评价卫承“是一个年轻而精明的商人,却不是一个真诚的内容创作者”。
直到江时鸣的新曲悄悄上线。
毫无商业经验的他甚至没有选择一家像样的发行商,或者说,他根本无意于此。歌曲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音频平台上,平台也不知道这是江时鸣的账号,没有给出任何推荐页。配套的物料也没打任何话题标签,只是发在他的新账号上。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这样的宣发足以让这曲子彻底被淹没在代码里。但是有卫承维持的热度在前,江时鸣发布新曲的消息很快被发掘出来,冲上热榜。
所以仔细想想,除了卫承独自承受着骂名,这场风波的其他参与者都从中获得了实际的好处,就连那个学生社团都收获了数不清的门票钱。
薛瓒找不到任何理由说服自己这不是因为爱。
除非正主亲自告诉他,那只是伟大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