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陪同前来的畜牧官员补充道:“嘎扎尔汗,我们在畜牧养殖方面也面临一些技术难题。虽然水草丰美,但牲畜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指导。我们希望能够与虞国的农业专家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土地管理官员也表示:“随着人口增长,牧场分配和土地规划也需要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希望能学习虞国的土地管理经验,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朱昭熙认真听取每个人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待所有人发言结束后,她沉思片刻,说道:“你们提出的这些需求都很实际,也很有远见。发展现代化设施和提高教育水平确实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不过,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朱昭熙心里开始仔细盘算,对虞元国的情况她十分清楚:这个国家拥有三千万人口,土地面积比虞国还要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大部分人仍然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
这些年来,虞国确实派遣了一些人员暗中协助管理,比如帮助制定牧场划分制度、建立基础医疗点,但从未触及现代化建设。这主要是因为之前虞国自身的工业还在发展中,没有足够精力顾及他国,同时也担心改革步伐太快可能会引发问题。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虞国的工业水平已经接近一战前后的标准,铁路网络覆盖了主要城市,电报系统四通八达,还能够自主生产拖拉机、纺织机等机械设备。
更重要的是,熙洲大陆的南北两端,虞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如果虞元国一直停留在游牧时代,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地区差距,甚至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你的想法没有错。”朱昭熙终于开口,“一个国家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必须跟随时代发展。虞元国想要推进现代化,我表示支持。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朱见沽听到“支持”两个字,激动得几乎要站起来:“真的吗?嘎扎尔汗您同意了?”
“我同意了。”朱昭熙平静地说,“但需要先做好几项准备工作。第一,必须全面了解虞元国的具体情况——哪些地区适合修建铁路,哪里蕴藏矿产资源,人口分布情况如何。我会派遣一支专业考察队前往南熙洲,用半年时间进行详细调研,然后才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需要培养本土人才。”她继续说道,“现代化需要懂技术的人才,光靠虞国派遣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让你们自己的人掌握这些技术。
我建议从虞元国选拔一批年轻人,来虞国的工厂和学校学习铁路建设、电报技术、机械维修等专业知识。等他们学成回国,就能带动更多人。”
朱见沽连忙点头:“没问题!我们一定会认真选拔年轻人,确保他们好好学习!”
“第三,要从基础项目开始做起。”朱昭熙强调,“不能一开始就追求修建大铁路、建设大工厂。可以先在几个主要聚居点建立小学,让孩子们先接受基础教育。
建设小型发电站,先解决照明问题;还可以兴办小型农机厂,生产剪羊毛机、打草机等设备,帮助牧民减轻劳动强度。这些项目难度较小,见效快,能让民众很快感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