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878章 能量波动与生辰的关联探索

第878章 能量波动与生辰的关联探索(1 / 1)

实验室里,江浅摩挲着曾祖父的旧怀表,目光落在桌上的生辰时间线表格上。之前梳理的12组生辰与钟楼事件的关联已被历史资料印证,但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她心头:青铜棺的能量波动是否与生辰存在更深层的联系?她突然想起之前测量“土”位棺木(刻有自己生辰)时,其能量波动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无生辰记录的棺木,这个细节让她心跳骤然加快。

“大家先停一停,我有个新想法。”江浅召集队员围到石桌旁,指着能量数据表格,“之前我们只关注了能量波动的频率,却忽略了强度。刻有生辰的青铜棺,能量波动强度会不会与生辰年代有关?比如年代越近,波动越强?”

小林立刻拿出能量探测仪,眼神发亮:“这个猜测太关键了!如果能证实,我们就能通过能量强度快速定位有生辰记录的棺木,还能反过来验证生辰的真实性!”赵工程师也点头附和:“之前测量时确实发现不同棺木的能量强度有差异,但没和生辰年代关联起来,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关键线索。”

江浅当即决定:“我们立刻返回地底,重新测量所有刻有生辰的青铜棺能量波动,同时记录对应的生辰年代,回来后进行数据分析,验证这个猜测。”众人迅速收拾装备,青铜观测仪、能量探测仪、数据记录表一一装入背包,江浅特意将旧怀表放入内袋,仿佛能从这份家族信物中获得探索的力量。

再次抵达地底青铜棺阵,应急灯的光束穿透黑暗,照亮排列整齐的棺木。江浅按照生辰年代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标记出12具目标棺木:1892年(金位)、1901年(木位)、1927年(水位)……1987年(土位)。“小林负责操作探测仪,每具棺木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赵工记录生辰年代和对应棺位;我和周教授、李教授负责确认棺木上的生辰刻痕,避免误判。”江浅分配好任务,率先走向1892年生辰对应的“金”为棺木。

小林蹲在棺木旁,将探测仪探头紧贴棺盖刻有生辰的区域,屏幕上的能量强度数值缓缓跳动,最终稳定在“12.7能量单位”。“1892年,12.7单位!”他高声报出数据,赵工立刻在表格中记录。江浅则用晶体放大镜仔细检查刻痕,确认“1892.03.21”的数字清晰无误,与之前拍摄的照片完全一致。

接下来测量1901年生辰的“木”位棺木,能量强度数值跳到“15.3单位”;1927年“水位”棺木,数值升至“18.9单位”;1953年“火位”棺木,数值达到“23.5单位”……随着生辰年代逐渐靠近现代,能量强度数值稳步上升,队员们的呼吸也越来越急促,江浅的猜测正在被验证。

当测量到1978年生辰的“金”位棺木时,探测仪屏幕上的数值突然跳到“28.1单位”,比1953年的棺木高出近5各单位。“数值提升幅度变大了!”小林惊讶地喊道,“1953到1978年间隔25年,强度提升4.6单位;之前1927到1953年间隔26年,只提升4.6单位,难道年代越近,强度提升越快?”

江浅皱起眉头,让小林重新测量三次,结果依旧稳定在“28.1单位”。“可能是因为1978年离我们现在更近,地脉能量与现代时空的共鸣更强,所以棺木的能量强度也更高。”她推测道,“继续测量最后一具,1987年的‘土’位棺木,看看数值能达到多少。”

小林将探头对准刻有江浅生辰的棺木区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探测仪屏幕上。数值快速跳动,从25到30,再到35,最终稳定在“36.2单位”——这个数值比1892年的棺木高出近3倍,比1978年的棺木也高出8.1单位,称为12具棺木中能量强度最高的一具。

“真的!年代越近,能量波动越强!”赵工激动地将数据填入表格,用折线图呈现后,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赫然出现,“从1892年的12.7单位,到1987年的36.2单位,强度随年代推移呈线性上升,没有任何例外!”

周教授看着数据曲线,若有所思:“这说明生辰不仅是传承标记,还是‘能量锚点’——生辰年代越近,锚定的现代地脉能量越强,所以棺木的能量波动也越强。古代巫者刻下生辰,其实是为了让青铜棺阵能持续与不同时代的地脉能量共鸣,确保灵核的能量供给不中断。”

李教授补充道:“从巫葬文化角度看,‘能量随年代递增’也符合‘传承递进’的理念——每一代守护者的生辰锚定的能量更强,意味着守护使命的‘能量基础’在不断强化,应对未来地脉异常的能力也更强,江姐的生辰能量强度最高,说明她肩负的是最关键的‘现代守护’使命。”

江浅拿起数据表格,手指沿着上升曲线滑动,心中的困惑渐渐解开:“之前我们不明白为什么青铜棺阵能维持百年能量稳定,现在终于知道——是不同年代的生辰锚定了不同时期的地脉能量,形成了‘能量接力’,让棺阵的能量场始终与时代同步。而能量强度的差异,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可以通过测量能量强度,反推生辰年代,甚至预测未来守护者的生辰可能对应的能量范围。”

小林突然想到一个新方向:“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出‘能量强度-年代’的对应公式,然后检测那些没有发现生辰刻痕的棺木,如果能量强度符合某个年代的数值,说不定能找到隐藏的生辰记录,甚至发现未被我们注意到的守护者!”

赵工程师立刻拿出计算器,根据12组数据开始推导公式:“以年代为x轴,能量强度为Y轴,代入数据计算……初步得出公式是Y=0.23x-445.6,比如1987年代入,Y=0.23x1987-445.6≈36.2,和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

江浅看着推导出来的公式,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个公式太重要了!不仅能验证已知生辰的真实性,还能指导我们寻找未知的生辰记录。接下来,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用公式检测所有无生辰记录的青铜棺,寻找隐藏的守护者线索;第二步,结合能量强度和星象数据,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守护者生辰年代,为长期守护做准备。”

队员们纷纷点头,之前的研究成果与新发现的规律相互结合,形成了更完整的研究体系。小林开始调试探测仪,准备对无生辰记录的棺木进行批量检测;赵工程师则根据公式制作“能量-年代”对照表格,方便快速查询;周教授和李教授则研究如何将能量强度数据与星象定位结合,完善预测模型。

地底空间里,应急灯的光束在棺木间穿梭,探测仪的“滴滴”声与队员们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江浅站在刻有自己生辰的棺木前,感受着从棺木中传来的微弱能量波动——这股能量不仅连接着她的过去,更指引着未来的守护方向。她知道,能量波动与生辰的关联发现,为解开青铜棺阵的秘密打开了新的大门,而更多关于时空守护的真相,正等待着他们在后续的探索中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