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书架前,队员们正踮着脚翻找资料,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泛黄的书页上,扬起细小的尘埃。江浅抱着一摞从雾灵镇档案馆借来的《雾灵镇志》,放在石桌上:“之前梳理的时间线和推测还需要更多历史资料支撑,大家重点查找与三个生辰阶段(1890-1900年、1925-1930年、1950-1980年)相关的钟楼记载,尤其是涉及‘神秘人物’‘地脉异常应对’的内容,哪怕是民间传说也不要放过。”
周教授率先拿起1920-1930年卷的《雾灵镇志》,戴上老花镜,手指轻轻拂过书页上的霉斑:“1928年钟鸣失常是关键事件,志书中或许有更详细的记载,不只是之前看到的‘神秘人驱邪’那么简单。”他逐页翻阅,偶尔在空白处停顿,用笔标注可疑段落。突然,他手指一顿,指着一段小字记载:“你们看这里——‘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钟楼夜半鸣响不止,声忽高忽低,镇民皆恐。有外乡客居者,自称懂‘地脉调和之术’,于钟楼脚下设坛三日,后钟鸣复常,客居者旋即离去,姓名不详。’”
“外乡客居者!”江浅立刻凑过来,“‘懂地脉调和之术’,这不就是1927年生辰的守护者吗?设坛三日,很可能就是举行能量修复仪式,和我们推测的‘激活木属性能量’完全吻合!”小林也兴奋地说:“‘旋即离去’说明他完成使命后就隐匿了身份,符合守护者‘以普通人身份行动’的特点,之前志书中简化为‘驱邪’,其实是对‘地脉调和’的误解!”
李教授则专注于1890-1900年的资料,他手中的《雾灵镇百年传闻录》是一本手写的民间笔记,纸张已经脆化,需要小心翼翼地翻阅。“1895年钟楼选址时的地脉异常,官方记载很少,但民间传闻可能更详细。”他翻到一页标注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内容,轻声念道:“‘镇东拟建钟楼,破土时见地涌白光,工匠皆不敢动。有老者自山中来,观之曰‘此乃地脉灵核所在,需依五行设阵镇之,否则祸及一方’。后工匠依老者所言调整选址,白光乃消,老者亦不知所踪。’”
“山中老者!”赵工程师放下手中的青铜观测仪,快步走过来,“1892年生辰的守护者很可能就是这位老者!‘依五行设阵镇之’,说明他知道青铜棺阵的存在,甚至参与了选址调整,确保钟楼与地脉灵核的能量平衡,这和我们推测的‘参与地脉探测’完全一致!”江浅点点头,在时间线的“1892年生辰”旁补充:“推测身份:山中老者,懂地脉阵法,参与钟楼选址调整。”
此时,小林在1950-1980年的资料中也有了发现。他手中的《雾灵镇基建档案》记录着1955年钟楼地基修缮的详细过程,其中一页附有修缮工人的名单,在“技术指导”一栏,写着“江槐生”三个字,旁边标注着“临时聘请,熟悉地脉走向”。“江槐生!”小林激动地看向江浅,“江姐,这会不会是您太祖父的名字?‘熟悉地脉走向’,和之前推测的‘用守护者能力稳定地脉能量’完全吻合!”
江浅接过档案,手指轻轻抚摸着“江槐生”三个字,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奶奶曾说过,太祖父的名字就叫江槐生,只是年轻时一直在外做工,具体做什么从未细说。“是他!肯定是他!”江浅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临时聘请’是他刻意隐藏身份的借口,‘熟悉地脉走向’其实是守护者的天赋,他用自己的能力指导修缮,解决了地基裂缝问题,却从未向家人提及这份秘密使命。”
陈博士则在一份1956年的《雾灵镇日报》中,找到了一篇关于地基修缮的后续报道,报道中提到:“江槐生师傅在修缮过程中,提出‘沿地基边缘埋置青铜构件’的建议,称可‘稳固地基百年’。后按其建议施工,至今地基未再出现裂缝。”“青铜构件!”陈博士指着报道,“这肯定是青铜棺阵的配套构件,江槐生师傅通过埋置青铜构件,加强了土属性能量的传导,从而稳固地基,这进一步印证了他‘守护者’的身份!”
随着更多间接线索的发现,队员们的推测逐渐被历史资料印证。周教授将这些线索整理成表格,与时间线并列摆放:1892年生辰对应“山中老者”与选址调整,1927年生辰对应“外乡客居者”与钟鸣修复,1953年生辰对应“江槐生”与地基修缮,每个线索都与生辰时间线、能量异常事件形成完整的逻辑链。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些人物就是生辰守护者,但所有间接线索都指向同一结论,”周教授推了推老花镜,语气坚定,“民间传闻、基建档案、报纸报道,从不同角度印证了守护者的行动,且时间、事件、能力完全吻合,这绝不是偶然。”李教授补充道:“巫葬文化中‘守护者隐匿身份’的特点,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直接记载——他们刻意隐藏自己的使命,只在需要时出现,完成任务后便悄然离去,只留下零星的间接线索。”
江浅看着桌上的资料、表格和时间线,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她拿起曾祖父江槐生的旧怀表,轻轻打开,怀表背面的钟楼图案在阳光下格外清晰。“这些历史资料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守护者’‘生辰记录’,但每一条线索都像是拼图的碎片,”江浅说,“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就能看到百年守护者传承的完整图景。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沿着这些线索,进一步研究守护者的行动方式和能量调节方法,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能量异常事件做好准备。”
队员们纷纷点头,继续投入到资料查阅中。周教授和李教授开始整理民间传说中的“地脉调和之术”,试图还原1928年的能量修复仪式;小林和陈博士则研究“青铜构件”的材质和埋置位置,分析其对土属性能量的影响;赵工程师则根据“山中老者”的“五行设阵”说法,重新校准青铜罗盘的星象定位。
实验室里,书页翻动声、笔尖书写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在为揭开守护者的秘密而努力。江浅知道,虽然他们还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但这些间接线索已经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关于钟楼、青铜棺阵和守护者传承的秘密,终将被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