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微微颔首,那动作沉稳而有力:“波才、赵弘已率军前去。元义,你带人安抚百姓,开仓放粮。”
马元义领命而去,他带着一队士兵,迅速奔向城中各处,安抚着惊慌失措的百姓,同时打开官府粮仓的大门,将粮食分发给那些饥饿的人们。
张角则转向城内最高的钟楼,那里将是他的临时指挥所。登上钟楼,宛城尽收眼底。城内多处冒起黑烟,但秩序并未大乱。起义军纪律严明,只攻击官府和富户,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百姓们看着那些头戴黄巾的士兵,眼中渐渐少了恐惧,多了一丝期待。
远处县衙方向传来激烈的厮杀声。张角眯起眼睛,看到一队头戴黄巾的士兵已经攻入县衙大门。县令周德安被拖到院中,肥胖的身躯如待宰的猪一般挣扎哭嚎。
“天师饶命!下官知错了!”周显涕泪横流,额头在地上磕得鲜血淋漓,那模样狼狈至极。
波才一脚将他踹翻,眼中满是愤怒:“狗官!你克扣赈灾粮饷,逼得百姓卖儿鬻女时,可曾想过今日?”
“我……我有银子!很多银子!都给你们!”周显爬到波才脚边,抱住他的腿哀求,那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波才冷笑一声,举刀欲砍,却被赶来的张角制止。
“且慢。”张角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洪钟般,让喧闹的院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角身上,仿佛在等待着他的裁决。
周显好似如见救星,转向张角连连磕头:“天师慈悲!下官愿献出全部家财,只求饶我一命!”
张角俯视着他,眼中无喜无悲,那眼神仿佛能看穿周显的灵魂:“粮仓在何处?”
周显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在……在后院……但……”
张角不再理会他,径直向后院走去。波才押着周显紧随其后。当他们来到粮仓前,守卫早已逃散,那原本应该装满粮食的粮仓,此刻却显得如此空旷。张角命人打开仓门,里面却空空如也,只有角落堆着几袋发霉的谷物,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腐臭味。
“粮食呢?”张角的声音冷了下来,仿佛寒冬的冷风,让人不寒而栗。
周显面如死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波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像拎起一只小鸡:“说!”
“卖……卖给了商人……”周德安终于崩溃,声音带着哭腔,“朝廷拨下的赈灾粮……我都卖了……”
张角闭目片刻,好似在强压怒火,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带我们去你家。”他缓缓说道,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
当起义军闯入周显的私宅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后院地下挖有巨大的地窖,里面堆满了粮食袋,那堆积如山的粮食,足够全县百姓吃上半个月。更令人发指的是,粮袋上还印着“赈灾”的字样,仿佛是对那些受苦百姓的无情嘲讽。
“狗官!”波才怒不可遏,一刀砍下周显一根手指。周显发出一声惨叫,像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地。张角却抬手制止了波才进一步的报复:“将他绑在县衙门前,让百姓审判。”
当衣衫不整、满身血污的周显被拖到县衙门前时,闻讯赶来的百姓越聚越多。人群中弥漫着愤怒的气息,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不知是谁先扔出了一块石头,紧接着,愤怒的百姓如潮水般涌上前去。他们用手中的农具、石块,发泄着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当人群散开时,地上只剩下一滩模糊的血肉,那是对贪官污吏的审判,是百姓愤怒的宣泄。
夜幕悄然降临。
张角登上县衙台阶,面对聚集的百姓,高声道:“从今日起,宛城归太平道管辖!所有官府粮仓,尽数分与百姓!”
欢呼声如雷鸣般响起,那声音响彻夜空,仿佛要将这黑暗的夜幕撕裂。百姓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们欢呼着,跳跃着,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张角继续道:“凡愿加入太平道者,皆可分得土地,免赋税三年!”
更多的百姓跪倒在地,向这位“大贤良师”叩首。黄色头巾如野火般在人群中传递,很快,整个宛城仿佛被染成了金色,那是太平道的颜色,是希望与正义的颜色。
夜幕降临时,张角在县衙大堂召集众将领议事。马元义报告了战果:“此战我军伤亡不足百人,缴获粮食五万石,金银财宝无数。守军降者三千,皆愿加入我军。”
波才补充道:“周边三镇听闻宛城陷落,已派人联络,愿归顺太平道。”
张角满意地点头:“传令下去,明日开仓放粮。同时整编降军,加紧训练。不出十日,朝廷必派大军来剿,我等按照计划,须早做准备。”
新弟子赵弘提出疑问:“天师,我黄巾军主力,我军虽众,但装备简陋,恐难敌朝廷精锐。”他的脸上带着担忧,毕竟朝廷军队的实力不容小觑。
张角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那竹简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智慧。“此乃《太平要术》中记载的阵法与兵法。从今夜起,所有新召将领须熟记于心。”
众将传阅竹简,眼中渐渐燃起希望的火光。他们仿佛看到了战胜朝廷军队的希望,看到了太平道的未来。
张角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满天星斗,那浩瀚的星空仿佛预示着他们的征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腐朽的楚国,是时候改天换地了。”
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进来:“报告天师!十六县起义也已顺利完成。”
“好。”张角双眼微眯,心中迅速盘算着。如此一来,楚国云昌府必然震动,起义如燎原之势,他们必然会调集府军,前来平叛镇压。而隐藏的黄巾军主力,出其不意之下,只要吃掉这两万府军精锐,整个云昌府,便是太平军的囊中之物。进而引发南楚朝廷的震动,从而真正完成,陛下既定的南方战略第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