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40章 第四代战斗机数据整合完毕,周部长狂喜!

第540章 第四代战斗机数据整合完毕,周部长狂喜!(1 / 2)

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关。

四九城里已经有了浓浓的年味儿,家家户户窗户上贴起了红色的窗花。

胡同口的孩子们穿着新衣裳,捂着耳朵点燃一挂挂的小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和硝烟味儿。

混杂着各家厨房里飘出的肉香,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朴素也最热闹的春节图景。

然而,这份热闹却似乎与研究所隔绝了。

高大的院墙之内,除了大门口和几栋主要建筑上挂起了象征性的红灯笼外,一切都和往日没什么两样。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计算机房里风扇的嗡鸣声从未停歇,走廊里回荡着科研人员们来去匆匆的脚步声和低声讨论问题的声音。

第四代战斗机项目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数据整合和理论验证收尾阶段,就像一场万米长跑的最后冲刺,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松劲。

大部分员工都没有回家过年,尤其是那些从外地调来的吃骨干,更是把铺盖卷直接搬到了办公室的行军床上。

只有除夕那天下午,研究所破例放了半天假,让家在四九城的员工们能回去吃上一口团圆饭。

饶是如此,整个研究所上下,却没有一个人有一句怨言。

原因无他,实在是研究所这次给的太多了。

王主任的后勤部门效率高得惊人,在白杨的亲自督办下,年终福利的发放现场堪称壮观。

一袋袋沉甸甸的富强粉和东北大米堆成了小山。

一桶桶金黄的花生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后勤人员用秤杆子称着一块块带着肥膘的猪肉。

那明晃晃的肉票、布票、工业券,还有各种紧俏的副食品票,厚厚的一沓子发到每个人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心里踏实得不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笔丰厚的年终奖金,根据每个人的贡献和岗位不同,从几十到几百块不等。

对于许多普通科研人员来说,光是这笔奖金,就顶得上他们四五个月的工资了。

“老李,你家分到缝纫机票了?哎哟,你媳妇儿可得乐坏了!”

“张工,听说你拿了八百块的奖金?嚯!这顶我大半年工资了!应该的,你们项目组最辛苦!”

“快看!白所长给咱们食堂批的,今晚加餐,有猪肉白菜馅儿的饺子!管够!”

领物资的队伍里,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满足。

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一杆秤,所里待他们不薄,白所长更是把大家伙儿的冷暖都放在了心上。

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为国家做项目,心里头那股劲儿,是拿什么都换不来的。

除夕夜。

研究所的大食堂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后勤的同志们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几口大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一盘盘地端上来,还有红烧肉、炖鸡块、炸丸子……

虽然比不上外头大饭店的丰盛,但在这个年代,这已经是能想象到的顶级盛宴了。

白杨端着一个搪瓷缸子,里面装着热乎乎的白开水,走遍了每一张桌子。

“同志们,辛苦了!”他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食堂,“我知道,让大家伙儿过年都不能回家,是我这个所长不近人情。”

“但是我代表研究所,也代表国家,感谢大家!感谢大家为了咱们自己的争气机,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他举起搪瓷缸子:“今天是大年三十,咱们以水代酒,我敬大家一杯!”

“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预祝我们项目,马到成功!”

“祝白所长新春快乐!”

“祝项目马到成功!”

食堂里响起了雷鸣般的响应声,所有人,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是刚毕业的年轻学生,都站起身来,举起了手中的杯子、饭碗,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

没有酒,但气氛比任何酒席都要热烈。

这顿热闹的年夜饭只吃了不到一个小时。

饭后,白杨带头,所有人几乎是同一时间放下了碗筷,擦了擦嘴,又精神抖擞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计算机房里,键盘的敲击声再次变得密集。

实验室里,仪器的指示灯闪烁着规律的光芒。

绘图室里,铅笔在图纸上滑动的沙沙声,谱写着未来的篇章。

这个除夕夜,对于研究所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注定终生难忘。

他们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春晚的欢声笑语,但他们心中充斥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亲手铸造一柄能够保卫这个国家的利剑。

时间一天天过去,日历翻到了大年初八。

这一天,对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组,乃至整个研究所来说,都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

清晨,项目核心计算机房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几十名核心科研人员围在几台大型计算机前,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最后一行数据流。

张明站在主机旁,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双手紧紧地攥着一份报告,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白杨站在他身后,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但那双锐利的眼睛里,也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计算机风扇的嗡鸣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终于,随着最后一个回车键被敲下,屏幕上所有的数据流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绿色的“PLETE”字样。

整个计算机房安静了一秒钟。

下一秒。

“成功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声音因为过度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

这声嘶喊仿佛一个信号,瞬间点燃了整个房间。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所有数据模型全部通过!理论验证完成!”

“天呐!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压抑了数月的疲惫、紧张和压力,在这一刻尽数爆发。

欢呼声、呐喊声、甚至喜极而泣的呜咽声,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将机房的屋顶掀翻。

年轻的科研人员们互相拥抱着,又蹦又跳,像一群孩子。

几位年长的老专家,此刻也顾不上平日的稳重,激动地摘下老花镜,用手背擦拭着湿润的眼角。

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从理论层面,从数据层面,第四代战斗机,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白杨构想中的未来武器,已经彻底成型!

它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梦,而是拥有了坚实骨架和血肉的雏形!

白杨看着眼前这群欢呼雀跃的下属,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清了清嗓子,抬手向下压了压。

原本喧闹的机房,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无比的崇敬和信赖,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同志们,”白杨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成功了。”

“这一个多月,不,应该说是这几年来,大家付出的每一滴汗水,熬的每一个夜晚,都没有白费。”

“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奇迹!”

“我,白杨,为能和你们并肩作战,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