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摸着下巴,紧盯着天幕,感慨道:“嘿,杨嗣昌和孙传庭这俩小子,还真有点本事。紫荆关泼水炸火器,京城用土炮反击,打得北方部落措手不及。不过北方部落又在拉帮手,还琢磨解决火器毛病,往后麻烦少不了。”
徐达在一旁点头,神情认真:“陛下,他俩这次指挥得确实巧妙,抓住战机给北方部落沉重一击。但北方部落野心勃勃,联合其他部落后实力增强,咱们得琢磨怎么彻底压制他们。”
刘伯温手抚长须,微微皱眉:“这一战虽暂时获胜,可隐患犹存。北方部落一旦解决火器问题,卷土重来,局面恐怕更难应付。得想个长远之计,增强自身实力,分化北方部落联盟。”
朱元璋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希望他们能未雨绸缪,加强防备,别等北方部落打过来才慌忙应对。”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目光专注,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杨嗣昌和孙传庭在战场上应变迅速,紫荆关利用火器受潮发动反击,京城土炮也发挥奇效,暂时击退北方部落。但北方部落贼心不死,又谋划新攻势,局势依旧严峻。”
郑和一脸担忧:“陛下明鉴,他们虽取得小胜,北方部落实力仍不容小觑。一旦联合其他部落,再次进攻,京城和紫荆关压力巨大。需提前谋划,加强防御工事,筹备粮草军备。”
姚广孝双手合十,神色忧虑:“陛下,杨嗣昌他们应趁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与新联合部落和小部落的合作,稳固联盟。同时,深入研究北方部落火器,找出彻底破解之法,不能仅满足于暂时应对。”
朱棣微微皱眉,眼神坚定:“密切关注局势,看他们如何应对北方部落新挑战,保我大明疆土安宁。”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兴奋地直跺脚:“哇塞,杨嗣昌和孙传庭好厉害呀,把北方部落打得落荒而逃!可是北方部落又要联合别人来进攻,这该咋办呢?”
杨士奇微笑着安慰:“陛下别急,杨嗣昌和孙传庭足智多谋,这次能成功击退敌军,想必心里已有应对之策。只是北方部落诡计多端,我们得时刻警惕。”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明军将士众志成城,定能守护京城和紫荆关。杨嗣昌他们回营后,定会加强防御部署,寻找更好的破敌之法。相信他们定能化解危机,保百姓平安。”
朱瞻基眉头紧皱,满脸担忧:“希望他们能快点想出办法,北方部落再来的话,可别让京城百姓受苦啦。”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微微颔首:“杨嗣昌和孙传庭此次表现尚可,暂时缓解了京城和紫荆关的危机。但北方部落联络其他部落,还想解决火器弊端,后续形势复杂难测。”
严嵩赔着笑脸附和:“大人所言极是,他们虽有小成,北方部落新的攻势却不容乐观。需提醒他们加强防范,留意北方部落一举一动,提前做好周全准备。”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杨嗣昌和孙传庭应总结此战经验,完善防御与进攻策略,强化与各方合作。面对北方部落新威胁,主动出击,掌握战争主动权,不能总是被动防御。”
朱厚熜思索片刻:“局势多变,且看他们如何应对北方部落新的谋划,保我大明安稳。”
……
杨嗣昌和孙传庭听闻此消息,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杨嗣昌率先开口:“北方部落动作如此迅速,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与我们一决高下。孙大人,此事刻不容缓,我们得立刻与洪大人商议应对之策。”
孙传庭点头表示赞同:“杨大人所言极是,此次北方部落联合强大部落,且有可能解决火器隐患,局势比之前更为严峻。”
两人匆忙赶回军营,与洪承畴会合。杨嗣昌将探子的消息告知洪承畴,洪承畴听完后,眉头紧锁:“没想到北方部落这么快就有新动作。他们解决火器受潮问题后,我们的防御压力会更大。当务之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防御,另一方面得想法子破坏他们的联合计划。”
杨嗣昌思索片刻说道:“我觉得可以派人秘密潜入北方部落,打探他们与远方部落联合的具体细节,看看能否从中找到破绽,分化他们的联盟。另外,我们也要继续研究火器应对之法,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破坏他们联盟上。”
孙传庭补充道:“还需加强京城和紫荆关周边的情报收集工作,密切关注北方部落一举一动。同时,督促工匠们日夜赶工,制造更多防御器械,改进现有应对火器的设施。”
洪承畴点头:“就按二位说的办。我这就安排人手,尽快潜入北方部落。杨大人,你和孙大人负责京城与紫荆关防御事宜以及应对火器的研究。”
三人迅速分工,各自忙碌起来。然而,此时朝堂之上却暗流涌动。一些官员嫉妒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在抵御北方部落中的功绩,开始在暗中谋划,试图打压他们。
一位名叫周延儒的大臣,在一次朝堂议事时,向朱由检进言:“陛下,杨嗣昌等人虽暂时击退北方部落,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未能彻底解决北方部落威胁。如今国库空虚,百姓赋税沉重,皆是他们指挥不力所致。”
朱由检微微皱眉:“周爱卿,杨嗣昌等人守卫京城和紫荆关,功劳不小。北方部落实力强大,解决其威胁并非易事,怎能怪他们指挥不力?”
周延儒心中一紧,但仍继续说道:“陛下,臣听闻杨嗣昌等人在军中结党营私,滥用军饷,中饱私囊。如此行为,恐对朝廷不利。”
朱由检脸色一沉:“周爱卿,此乃重大指控,可有证据?若无端污蔑大臣,朕定不轻饶。”
周延儒没想到朱由检如此维护杨嗣昌等人,心中有些慌乱,但他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陛下,臣暂时还未找到确凿证据,但坊间已有诸多传言,陛下不可不查。”
朱由检思索片刻:“既如此,朕会派人暗中调查。若杨嗣昌等人真有不法行为,朕绝不姑息;若有人恶意造谣,朕也定要严惩。”
退朝后,周延儒与几位同样对杨嗣昌等人不满的大臣聚在一起。
“周大人,陛下似乎并不相信我们的话,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大臣焦急地说道。
周延儒冷哼一声:“陛下一时被杨嗣昌等人蒙蔽,只要我们找到证据,不怕陛下不处置他们。诸位回去后,继续收集杨嗣昌等人的‘罪证’,哪怕是捕风捉影之事,也可添油加醋。”
而此时,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还不知朝堂上有人正谋划着对付他们。杨嗣昌在紫荆关,正与工匠们研究如何改进应对火器的设施。
“杨大人,我们发现若在城墙外设置一层厚厚的铁板,或许能更好地抵挡火器攻击。只是铁板耗费巨大,且短时间内难以收集足够数量。”一位工匠说道。
杨嗣昌点头:“这是个思路,铁板之事我会想办法解决。你们继续研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孙传庭在京城也没闲着,他亲自指挥士兵加强城防,同时询问应对火器的土炮改进情况。
“孙大人,土炮的精准度和发射速度都有了一定提高,但还需进一步优化。另外,制造土炮所需的火药也有些短缺。”将领汇报。
孙传庭说道:“尽快想办法解决火药短缺问题,继续改进土炮。对了,情报收集工作进展如何?”
将领回答:“孙大人,我们在京城周边布下了许多眼线,密切关注北方部落动向。只是目前还未发现他们与远方部落联合的具体行动。”
而洪承畴派去北方部落的人,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潜入北方部落营地附近。
“队长,这里守卫森严,我们如何才能打探到他们联合的消息?”一名手下问道。
队长思索片刻:“我们先潜伏下来,观察几日,寻找机会。注意不要暴露行踪。”
就在他们等待时机时,周延儒等人在朝堂上再次发难。周延儒联合几位大臣,联名上奏,弹劾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罗列了诸多莫须有的罪名。
朱由检看着奏章,心中有些动摇。他虽信任杨嗣昌等人,但众大臣联名弹劾,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来人,宣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即刻进京面圣。”朱由检下令。
杨嗣昌等人接到圣旨后,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回京城。
“杨大人,此次陛下急召我们进京,不知所谓何事?”洪承畴说道。
杨嗣昌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我也不知,但看这情形,恐怕与朝堂上某些人有关。不管怎样,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无需畏惧。”
三人进宫面见朱由检。朱由检看着他们,神色严肃:“朕收到大臣联名弹劾你们的奏章,说你们结党营私、滥用军饷等,可有此事?”
杨嗣昌心中一惊,立刻跪地:“陛下,此乃污蔑。臣等一心为朝廷效力,全力抵御北方部落,怎会做出此等事?”
洪承畴和孙传庭也纷纷跪地:“陛下明察,臣等冤枉。”
朱由检看着他们,心中有些犹豫。他深知杨嗣昌等人的能力和忠诚,但朝堂上大臣们的压力也不得不考虑。
“朕已派人调查,若你们真的清白,朕自会还你们公道;若真有此事,朕绝不姑息。你们先回去,等候调查结果。”朱由检说道。
杨嗣昌等人无奈,只得退下。离开皇宫后,杨嗣昌说道:“看来朝堂上有人容不下我们,想借此机会打压我们。”
孙传庭怒道:“这些人不顾大局,在这关键时刻搞小动作,实在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