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身子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天幕,不禁感慨道:“嘿,杨嗣昌他们这应对还算有点章法,城墙上各种防御手段都使出来了,孙传庭还派敢死队去破坏火器,有股子狠劲。新联合部落要是真倒戈,那局势可就有转机了。”
徐达在一旁点头赞同,神色认真地说:“陛下,杨嗣昌在紫荆关指挥得不错,孙传庭在京城也果断。只是北方部落火器威力确实大,城墙都被炸破了,还好预备队及时顶上。新联合部落倒戈这事儿,要是成了,对北方部落打击可不小。”
刘伯温手抚胡须,微微皱眉道:“局势虽有转机,但还不能掉以轻心。北方部落不会轻易认输,肯定会想办法应对新联合部落的倒戈和小部落的骚扰。就看杨嗣昌他们能不能抓住这机会,反败为胜了。”
朱元璋神色凝重,微微点头:“希望他们能乘胜追击,彻底击退北方部落,守住京城和紫荆关,可别功亏一篑。”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神色专注,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杨嗣昌和孙传庭面对北方部落的进攻,应对得很坚决。投石车、弓弩手的配合,还有敢死队破坏火器,都干得不错。新联合部落倒戈,这是个关键契机。”
郑和一脸欣慰地回应:“陛下明鉴,杨嗣昌在紫荆关和孙传庭在京城的指挥,让明军士气大振。只是北方部落实力仍在,火器威胁还没解除。新联合部落倒戈虽打乱他们部署,但还得看后续发展。”
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说道:“陛下,这局势瞬息万变。杨嗣昌他们若能利用好新联合部落倒戈和小部落骚扰的机会,或许能扭转战局。但北方部落必然会拼死挣扎,还需谨慎应对。”
朱棣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密切关注局势,看他们如何把握这机会,彻底解决北方部落的威胁,保卫大明疆土。”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紧张得握紧了拳头,喊道:“哇,杨嗣昌和孙传庭好勇敢,面对这么猛的进攻都不害怕!新联合部落要是倒戈成功,京城和紫荆关就有救啦!”
杨士奇笑着安慰道:“陛下,杨嗣昌和孙传庭经验丰富,肯定不会轻易让北方部落得逞。新联合部落倒戈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战斗还没结束,我们还得为他们捏把汗。”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明军将士们士气高昂,又有新联合部落倒戈相助,局势对我们有利。但北方部落不会善罢甘休,杨嗣昌他们还需小心应对,扩大战果。”
朱瞻基眉头微蹙,担忧地说:“希望他们能顺顺利利地打败北方部落,可千万别出什么意外,京城和紫荆关的百姓都盼着胜利呢。”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脸色稍微缓和了些,看着天幕哼了一声:“杨嗣昌他们这次倒是没掉链子,防御和反击都有模有样。新联合部落倒戈,要是能稳住局势,也算是他们有点本事。”
严嵩赔着笑脸,附和道:“陛下圣明,杨嗣昌和孙传庭在关键时刻应对得当。只是北方部落火器厉害,即便新联合部落倒戈,也不能小看北方部落的反扑。就看杨嗣昌他们能不能把握好局势了。”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陛下,杨嗣昌他们抓住了新联合部落倒戈这一契机,目前局势有所好转。但北方部落肯定会想尽办法挽回局面,明军需乘胜追击,同时防范北方部落的反击,争取一举击败北方部落。”
朱厚熜微微点头,冷哼一声:“哼,希望他们别得意忘形,赶紧把北方部落的麻烦彻底解决了。”
……
北方部落首领此刻焦头烂额,他深知局势危急,若不能迅速稳住局面,此次进攻必将功亏一篑。他咬咬牙,对身旁将领说道:“先抽调部分兵力,务必镇压新联合部落的叛乱,不能让他们与明军会合。告诉将士们,全力进攻紫荆关和京城,只要攻下其中一处,局势便可逆转。”
将领领命而去,匆忙带走一批精锐去对付新联合部落。而在紫荆关,杨嗣昌见北方部落阵脚大乱,心中大喜,对洪承畴说道:“洪大人,敌军后方生乱,正是我们反击的好时机。你带领一队人马,从侧门杀出,冲击敌军侧翼,我在城上指挥,以弓弩手和投石车配合你。”
洪承畴应道:“好,杨大人放心,看我杀他个片甲不留。”说罢,洪承畴点齐一千精兵,打开紫荆关侧门,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北方部落侧翼。
“杀啊!”洪承畴一马当先,手中长刀挥舞,北方部落士兵纷纷倒下。北方部落侧翼瞬间被冲散,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前后夹击。
“杨大人,敌军侧翼已乱,我们乘胜追击!”洪承畴派人向杨嗣昌汇报。
杨嗣昌看着下方混乱的敌军,思索片刻后传令:“不可追得太深,防止敌军有埋伏。以杀伤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见好就收,巩固紫荆关防御。”
与此同时,在京城,孙传庭也察觉到北方部落进攻力度有所减弱。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与新联合部落倒戈有关。孙传庭对身旁将领说道:“敌军似乎有所顾忌,进攻势头不如之前猛烈。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组织兵力,打开城门,主动出击,给敌军来个下马威。”
将领面露担忧之色:“孙大人,敌军火器威力巨大,贸然出击,恐有危险。”
孙传庭神色坚定:“此时正是敌军慌乱之时,我们若不抓住机会,等他们稳住阵脚,再想反击就难了。让士兵们准备好湿棉被等防护之物,尽量减少火器伤害。”
于是,孙传庭亲率三千明军,打开京城城门,冲向北方部落大军。北方部落没想到明军竟敢主动出击,一时阵脚大乱。
“弟兄们,为了京城,杀!”孙传庭大声呼喊,士气大振。明军士兵们顶着敌军的火器攻击,奋勇向前。
而此时,在北方部落营地,新联合部落的倒戈行动进展得并不顺利。北方部落抽调的兵力虽不多,但作战勇猛,新联合部落的士兵们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大帅,北方部落反击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新联合部落的将领焦急地汇报。
为首的首领皱着眉头:“传我命令,坚守阵地,等待明军支援。派人快马加鞭去告诉杨大人,我们这边情况危急。”
联络人快马赶到紫荆关,向杨嗣昌汇报:“杨大人,新联合部落倒戈后遭到北方部落镇压,情况危急,请求支援。”
杨嗣昌思索片刻,对洪承畴说道:“洪大人,你留下继续巩固紫荆关防御,我亲自带一队人马去支援新联合部落。若他们失败,北方部落将重新整合力量,对我们极为不利。”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小心,我会守好紫荆关。”
杨嗣昌点齐两千精兵,朝着北方部落营地赶去。一路上,杨嗣昌心中暗自思忖,此次支援务必迅速且有效,否则新联合部落一旦被镇压,局势将再次陷入被动。
当杨嗣昌赶到时,新联合部落正与北方部落的镇压部队陷入苦战。杨嗣昌大喊:“弟兄们,随我冲,解救新联合部落!”
明军如神兵天降,从后方冲向北方部落镇压部队。北方部落士兵没想到明军会突然出现,顿时大乱。
“大帅,明军援军到了,怎么办?”北方部落将领惊慌失措。
首领咬牙切齿地说:“继续抵抗,不能让他们得逞。”但此时北方部落士兵们已无心恋战,在明军和新联合部落的前后夹击下,渐渐败退。
“大帅,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将领焦急地劝道。
北方部落首领无奈,只好下令撤退。杨嗣昌看着败退的北方部落镇压部队,并未追击。他深知,北方部落主力仍在攻打京城和紫荆关,不可贸然深入。
“多谢杨大人及时支援,否则我等今日就危险了。”新联合部落首领感激地说道。
杨嗣昌说道:“首领客气了,我们如今是盟友,理当相互支援。只是北方部落不会善罢甘休,你们要做好准备,加强防御。”
新联合部落首领点头:“杨大人放心,我们会尽快整顿部队,配合明军作战。”
杨嗣昌安排好新联合部落的防御事宜后,立刻赶回紫荆关。此时,紫荆关和京城的战斗仍在继续。北方部落虽在后方遭遇变故,但仍凭借着火器优势,对两座城池展开猛烈攻击。
“杨大人,北方部落火器威力太大,我们的伤亡在不断增加,这可如何是好?”洪承畴看着城墙上受伤的士兵,满脸忧虑。
杨嗣昌看着城外的北方部落大军,心中也十分焦急。他知道,若不能尽快想出应对火器的良策,即便有新联合部落倒戈和小部落骚扰相助,京城和紫荆关也难以坚守。
“洪大人,继续加强防御,尽可能利用好现有的防御设施。我已派人去收集北方部落火器的更多情报,看看能否找到破解之法。”杨嗣昌说道。
而在京城,孙传庭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北方部落的火器不断轰炸,城墙多处受损,士兵们的士气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孙大人,敌军火器太厉害,城墙快支撑不住了。”一名将领焦急地汇报。
孙传庭看着摇摇欲坠的城墙,大声说道:“传我命令,立刻组织百姓和士兵抢修城墙。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坚守住,就有胜利的希望。”
孙传庭一边指挥士兵抵抗,一边思考应对火器的办法。突然,他灵光一闪,对身旁将领说道:“我们可以制造一些简易的土炮,与敌军的火器对抗。虽然威力可能不如他们,但或许能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
将领疑惑道:“孙大人,制造土炮谈何容易,且时间紧迫,材料也不好找。”
孙传庭说道:“发动城中百姓,收集各种金属器具,铁匠铺全力打造。我们没有时间犹豫,必须试一试。”
于是,京城内开始了紧张的土炮制造工作。百姓们纷纷响应,拿出家中的金属器具。铁匠们日夜赶工,制造土炮。
与此同时,在小部落区域,支援的明军精锐和小部落战士们继续对北方部落镇压部队展开骚扰。他们发现北方部落因为前方战事紧张,对后方的镇压力度有所减弱。
“兄弟们,北方部落顾不上我们了,加大骚扰力度,烧毁他们的粮草和军备。”明军带队将领说道。
小部落战士们士气高昂,纷纷响应。他们趁着夜色,不断袭击北方部落的后方营地,烧毁粮草和军备,让北方部落首尾不能相顾。
“大帅,后方粮草又被烧毁了,军备也损失不少。”负责镇压小部落的将领向北方部落首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