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华夏真相集 > 第九集 甘露之变

第九集 甘露之变(1 / 2)

长庆元年,冬十一月。

穆宗突然下诏,要驾幸华清宫,落日归还。

此时正值西北胡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将神策军四千及八镇兵赴援,京师紧张,四面戒严。御史大夫李绛、常侍崔元略等跪在延英殿门外切谏,皆曰天子此时不宜轻出。

穆宗固执不听,遂自大明宫复道出城,率神策军左右中尉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前往华清宫而去。

直到天色很晚,才还驾大明宫。

次日升朝,谏议大夫郑覃等人一起劝谏:今边境形势多变,若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何在,如何是好?另陛下常与倡优戏子狎昵,大肆赏赐毫无节制。天子持社稷江山之重,无功岂可滥赏!

穆宗笑道:此皆乃社稷之臣也。

诏命对郑覃等大加慰劳,但对其谏言根本不理,依旧我行我素。是月下旬,穆宗在禁中与宦官内臣打马球为戏,一位内官突然坠马。

穆宗恐慌,停于大殿休息,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由此卧病不起。当时不知何病,就如今断之,应为脑溢血。

宫外群臣多日不知穆宗消息,不知天子所在,遂致乱作一团。

长庆四年,正月初一。

穆宗驾崩于寝殿,终年三十岁。共计为帝三年,其中游乐二年,卧病一载,就此撒手而去。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愈速其死,足堪讽刺。

穆宗驾崩,长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

李湛于长庆四年正月丙子日继位,改次年年号为宝历。敬宗根本无心国家大政,游乐无度,较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例行早朝也不放在心上。

谏议大夫李渤及左拾遗刘栖楚极力劝谏,敬宗不改,后至不愿上朝。

李德裕进献《丹扆箴》六首劝谏,敬宗令翰林学士草诏表扬,但愈加疯狂游乐。

镜头转换,皇宫之外,染坊之中。

时有染坊役夫张韶,与算卦先生苏玄明乃是好友,常相往来。忽这一日,二人酒酣,张韶兴起,但请苏玄明为自己起卦,占算时运。

苏玄明掷钱得卦,解其卦象道:兄注定将有大福大贵,能坐在皇宫御榻上与我喝酒。

张韶闻听,笑到打跌:你这老道,想是醉矣。你我是何人,堪登龙床御榻!

苏玄明却正色道:汉高祖刘邦何人?时运到至,神鬼难挡。我已算出,来日皇上必然出宫,白天打马球,晚上猎狐,尽日不在宫中。你我何不趁此,共图大事!

三五盅酒下肚,竟然一拍即合,仅为要体验一下皇家生活。商议已定,二人便各自寻找帮手,张韶去寻染坊同行,苏玄朋自去联络长安街头闲人。

那长安闲人之中,自有本领高强神偷,亦有武功出神入化老者,也有年轻漂亮女子,专门在京城租下高档住房,接待有钱公子。待对方钱快花完时退房走人,俗谓仙人跳。

更多是街头闲汉,多爱刺青纹身,文刺白居易诗,武刺左臂“生不怕京兆尹”,右臂南汇“死不怕阎罗王”,皆欲入皇宫一睹帝王居所,遂尽入苏玄朋部下。

京师之地藏龙卧虎,经过张韶及苏玄明一番活动,不到三两日,便招募到一百多人。

于是二人大发雄心斗志,便商议下步如何进入大明宫中。

张韶时常进宫,因在案下铺下生纸,以炭笔画图,口中演讲:大明宫东南西北四面,共有十三座宫门。每个宫门皆有监门宦官看守,即便是熟知官员进入,亦须核对门藉;若非朝中大臣,则更须凭有鱼符进入,并严加审查。

苏玄朋:若是如此,我等不如择其一门,冲杀进宫。

张韶:不必动用刀兵。我有一计,只需利用运送紫草车辆进宫,便即神鬼不觉。

苏玄朋:宫中需要紫草何为?

张韶:紫草根部含有紫草素,用来染织。因紫色属贵,故此宫中多需。

苏玄朋闻而大喜,于是议定,来日进宫。

忽这一日,穆宗果然率众出宫,到清思殿打球猎狐去讫。

张韶探听明白,以为时机已至,便令苏玄朋纠集一众江湖奇侠,皆命躺在紫草车中,混入大明宫内。约定白天各觅地方躲藏,待到夜深,听令统一行动。

大明宫内殿堂林立,草木茂盛,藏上百十来人,自然毫无问题。

一切依计而行,并无差误。来日辰时,十数辆运草车内装载这些奇能异士,顺利通过左银台门,进入宫中。

运草车将至内宫禁门,守门宦官发现草车皆负重载,颇觉可疑,乃上前拦车检查。张韶见被人识破马脚,只得仓促行事,抽刀杀此宦官。

于是藏在车中众人也纷纷跳出,手持兵器,呐喊造势。

苏玄朋充任军师,命令兵分两路,一半去攻打弓箭库,另一半人则朝清思殿杀去。当然亦有神偷诸人,则趁机到处游走,到各宫踅摸宝物。

一时之间,大明宫内杀声四起。

当时唐敬宗正在清思殿打马球,听到喊杀之声,只道宫内发生兵变,急率内侍宫女,狼狈逃到左神策军避难。

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急忙接驾,因问:陛下今日因何未击球猎狐,却光降臣下营中?

敬宗喘息不止,答道:休要啰唣。说甚猎狐,我这条真龙,直差些被人猎杀矣。爱卿欲立功封侯乎?则速带兵马,到清思殿中,去擒杀弑君贼子可也。

马存亮领旨,遂唤过部下兵马使康艺全:带上一千兵马,前往清思殿中拿贼!

此时清思殿中,张韶及苏玄朋等人攻入,见无一人,只御榻上排列无数珍馐美食,真个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张韶与苏玄朋见此,二话不说,便即登上御榻,狂吃大嚼。

苏玄朋一边往嘴里塞肉,一边问道:贫道之卦,到底如何?

张韶满嘴流油,含糊答道:果然神算,分毫不爽!

一众江湖好汉闻言,一拥而上,争盘夺碗,乱成一团。

便在此时,只听一声大响,殿门飞向两边。复听院中数声惨叫,两人血人奔入殿内,嘶叫道:快走快走。神策军杀进来矣!

话未说完,已仆地身死。

张韶大惊,立起身来,口中尚有一大块鹿肉未曾咽下,差些噎死。苏玄朋跳下御榻,怀中尽是奇异鲜果,散落一地。

左神策军兵马使康艺全率兵而入,见状哭笑不得:我道是何人造反,却是一帮妄人。众军士,与我尽杀,一个不留!

众军应诺,执兵入内。只用一盏热茶时间,便将张韶等人杀死,血溅御座,尸横深宫。

来日群臣登殿,闻说造反者不是染坊役夫,便是江湖游汉,不由皆都发呆。

八月秋夜,又有妖贼马文忠与宦官季文德勾结,纠集千余人图谋不轨。

结果因事不秘,被人告发,马文忠遭受剐刑,季文德绞杀,当事人皆被缉捕杖死。

敬宗却不思改悔,此后一面敷衍大臣苦谏,一面却变本加厉玩乐,花样不断翻新。宝历元年十一月,敬宗突发奇想,要去游幸骊山。

拾遗张权舆闻此,在殿中叩头进谏:骊山大凶,不可游也。自从周幽王以来,游幸骊山帝王皆被大祸。秦始皇选葬于此,国家二世而亡;先帝玄宗在骊山修建行宫,而致安禄山叛乱;穆宗驾幸骊山,享年不长,回来后便即驾崩。骊山凶哉,陛下不可去也。

众臣听罢此谏,都被唬了一跳,暗道:此老如此直言不讳,恐要人头搬家。

不料敬宗听罢此言,反倒引发更大兴致,说道:骊山果有如此凶恶?越是如此,我越应前去,以验证贤卿之言。

众臣无不骇然,更不再谏。

于是敬宗固执前往骊山,尽兴游乐而归。即日回到宫中,并对左右侍者言道:彼张权及叩头直谏者,皆为沽名钓誉,实不可信!

宝历二年,夏六月。

敬宗命令宫中举行体育盛会,马球、摔跤、散打、搏击、杂戏等项杂呈,热闹非常。左右神策军士卒、宫人、教坊、内园,分成若干组,各骑毛驴打球,极具创意。

此日敬宗兴致极高,一直折腾到二更方罢。

敬宗除却擅长游乐,亦且残暴不仁。因此专门豢养力士,昼夜不离左右。若宦官小有过犯,轻则辱骂,重则捶挞,人皆满怀畏惧、心中怨愤。

宦官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因打夜狐不力,而被削职。

十二月初八,辛丑日。

敬宗出去打夜狐还宫,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

饮至半酣,敬宗入室更衣,大殿上灯烛忽然熄灭。

及至灯火复明,刘克明与苏佐明自内室而出,宣布皇帝突然驾崩,死因为过度劳累,又兼暴饮,以致心脏忽然停跳。

敬宗就此不明不白而死,终年仅十八岁。

刘克明等当日杀死敬宗,伪造遗旨,迎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

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及绛王李悟,改立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改元太和,谥号先帝李湛为睿武昭愍孝帝。

李昂本名李涵,为唐穆宗李恒次子、敬宗李湛之弟,母为贞献皇后萧氏。

文宗李昂在位,朝臣分为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众多清廉有志之士,便成党派之争牺牲。当时朝野官员调动频繁,以至于皇帝生死废立,皆操纵在宦官手中。

太和五年,李昂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但被王守澄及其门客探知,反诬告宋申锡谋立漳王李凑。结果李昂中计,宋申锡被贬死。

文宗其后得知真相,由是大怒,一心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

由是下诏,将王守澄赐死,命饮毒酒自尽。复提拔郑注为御史大夫、李训为宰相,并纳郑注等人建议,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禁军。

政变初战告捷,文宗由是大喜,遂命郑注为风翔节度使,密令其挑选数百亲兵,欲趁王守澄下葬时,将宫中宦官斩尽杀绝。

未料宰相李训为了抢功,决意先下手杀尽宦官,再逐走郑注。

于是便乘郑注去风翔搬兵之时,入宫来见文宗,商定改变原有计划。

文宗便问:卿能铲除宦官,固然是好,但兵从何来?

李训答道:外兵入京,易为诸宦得知,弄巧反拙。臣有一计,陛下可命户部尚书王璠为太原节度使,大理卿郭行余为宁节度使,命二人在赴镇之前,先在京城召募兵卒。如此易于掩人耳目,则不动外镇之兵,即可全部铲除宦官也。

文宗以为妙计,当即从之,诏命即行。

又以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府事,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刑部郎中兼御史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使其三人罗致吏卒,与王、郭二人联手,谋诛宦官。

西元八三五年,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升朝于紫宸殿,命文武众臣奏事。

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今当仲冬时节,甘露凝于庭树,是谓天降祥瑞,臣故上奏。

宰相李训:恭喜陛下。既然天降祥瑞,又近在宫禁,臣谓陛下宜率群臣亲往一观。

文宗喜而从之,乃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书、门下省官先往观看。

官员们回来,奏称疑非甘露,倒似人为。李昂复命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带领宦官前去察看,查实回报。

仇士良奉皇帝旨意,引众宦官来至左金吾仗院时,忽见韩约惊慌失措,神色有异。于是立刻引起警惕,再细看时,又发现幕后似有士兵埋伏,便慌忙退出。

李训等本来欲以观看甘露为名,将宦官诱至金吾仗院,一举歼灭,至此计划失败。

仇士良立时明白,此必是李训居中捣鬼,遂率宦官退到含元殿,迫使天子李昂下殿,乘坐软舆,进入内宫。

李训因见事急,一面召唤金吾卫士上殿保驾,一面攀舆高呼:陛下不可入宫!

金吾卫士闻听宰相呼唤,即与京兆府吏卒五百人登殿奋击,当场杀死宦官数十人。仇士良命宦官将李训打倒,强抬李昂进入宣政门,朝臣一时惊散,不敢追击。

李训见事不济,便单骑出宫,走入终南山佛寺中躲避。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却不明真相,退到中书省,等候文宗召见。

仇士良挟持李昂退入内殿,立即调遣神策军五百余人,各持刀枪,冲出东上阁门,逢人即杀。金吾卫士及吏卒不敌神策军之勇,死者六七百人。

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再将李训、王涯、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照单全收,先后捕杀,皆遭族诛。

此番朝臣与宦官之争,史称甘露之变。

当甘露事发之时,郑注正率亲兵五百人赶赴长安。

中途闻知事败,不敢进京,返还凤翔,却也被宦官监军杀死。

文武群臣及其家属,因此事变而被牵连致死者数千人众,朝堂几乎为之一空。此后文宗李昂被宦官软禁,国家政事皆由宦官专权,朝中宰相只行文书之职而已。

自此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朝廷上下全无体统。

文宗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愁,对当值学士周墀慨叹:朕遇竟不如周赧王、汉献帝耶!

周墀闻此,惟伏地流涕而已,并无一策可献。

忽一日,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说起汉文帝节俭,便举起自己衣袖说道:某身为帝王,此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矣。

众学士闻言,皆都纷纷颂扬文宗节俭品德。当时柳公权亦在帝侧,却是闭口不言。

文宗大奇,待朝散时便专门留下柳公权,问道:适才之事,卿因何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