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人说话的这么一会儿功夫,十几台蛟龙号水下探测器已经下潜到了预定位置。按照俄罗斯方面专家,联合施工队和正信技术团队一起研究出来的方案,整个水力提升系统的组装流程从水面向下延伸。
考虑到水下环境和组装难度,俄罗斯分娩的专家,给出的第一段自控系统和浮力体组装时间预估是40分钟,第二段扬矿系统的组装时间是2个小时,第三段海底水力复合式机械采集系统的组装时间,则是2小时四十分钟。
整个组装项目,综合施工时间将达到六个小时
这,让许多人对于蛟龙号和泵芯机械臂的水下稳定性,感到深深的担忧。
“李董,你们的机械臂没问题吧这个总装计划,我们可是准备了两个多月了、”
指挥舱之内,海勘局方面的邢东亮走到了李凡愚的面前,讪讪的问到。
毕竟,之前正信撤走了所有的机械臂,用的理由是设计缺陷、也许是戏做的太足了,联合施工队的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看着一群人用和邢东亮同样的目光看着自己,李凡愚微微一笑。
“放心吧,如果有问题出现,耽误了整个组装进度,那么我敢保证,绝对不会出现在机械臂上面。”
工作母船的船身之下,水下焊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的组装着浮力固定设施。随着大量的气泡,浮力体的水下焊接工作正在展开。
而在他们的身下大约二百米的深度,十五台蛟龙号水下探测器,已经开始对自控系统进行对接组装
整个组装工作,需要以铆接和螺纹对接的方式,将一个主接口,22个固定位置全部完成。
十五台蛟龙号,此时正在两两一组,将那足有三米直径的软管,合力对接到工作母船的接口之上。从水下望去,那十五台蛟龙号,就像是一小群蚂蚁,将超过自身体型数倍的猎物,合力抬回巢穴
在超乎寻常的精准之下,两个大接口的螺纹,仅仅用了一次,便成功对接
而那22个固定螺栓,对于只有二百米工作深度的蛟龙号和机械臂来说,更是不值一提
仅仅是十五分钟之后,35d指挥舱内,就接到了水下工作组的报告;
“第一段对接工作,已完成”
正文第1382章:奇迹之日
原定四十分钟的组装计划,足足缩短了三分之二
水下的组装进度,让两位俄方的专家目瞪口呆
在此之前,海底平台基座的组装进程他们虽然没有早看到,但是已经听说了正信机械臂为水下作业带来的速度提升。
可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二百余米深度的水下施工,在这个看起来犹如巨型人手的机械臂作用下,居然如同在陆地上一样简单。
甚至说,这个进程,要比在陆地上依靠大型塔吊的速度还快
“天呐。这怎么可能”
“唔我的上帝,十几分钟的时间完成了原定四十分钟的组装计划,这个东西简直是神了啊”
听到两位俄罗斯专家的惊叹,在场的正信工程师俱是微微一笑,心里说了句土老帽。
“报告,目前蛟龙号氧气储量充足,操作人员状态良好,请求直接进行第二段组装计划”
正在这时,负责水下组装作业组指挥的组长对指挥舱报告到。
卢明和徐胜河几人听取了专家的意见之后,做出了指示。
“水下工作组请注意,准许你们的请求,注意随时报告水下情况”
“收到”
在得到指示后,水下工作组继续下潜。
这一下去,奇迹,诞生了
二阶段的组装工作,是三个提升软管,和一套辅助推进系统。
足有一千米一段的水下提升软管,组装时间仅仅16分钟;辅助推进系统的组装更为恐怖,在浮力体的辅助下,只用了不到10分钟;完成了第二段的组装作业,蛟龙号的氧气舱内,氧气容量还剩下百分之七十
前两段组装作业的顺利完成,让水下作业队所有的队员都处于一种亢奋之中。见只有五百米就已经下潜到2500米深的海底,在计算了氧气容量确定了操作员的状态之后,水下作业组的组装徐楙再一次,对指挥舱提出了下潜请求
三阶段的组装相对于之前两组要复杂的多,涉及到两组水力机械复合式采集器的并联以及和水力提升系统的连接。
同样受到了前两个阶段神进度的激励,指挥舱的一众专家,直接给出了意见搞
仅二十二分钟之后。
水下作业队队长徐楙,带着颤音,传来了消息;
“报告,15220项目第16次水下作业,全部三段施工,完成请求上浮”
这一句报告,宣誓着预计总耗时达到六个小时的水下组装工程完结。三段作业实际总耗时一小时,零八分
指挥舱之内,在一片诡异的短暂沉默之后,陷入了一片狂欢之中
人们笑着哭着拥抱着呐喊着,用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激动,也释放着整整四年来15220工程带给他们的压力。
工作帽被抛的到处都是,呐喊声甚至将整个指挥舱内的无线电声音都压了下去。
“水下工作组请注意,允许上浮辛苦了”在一片欢腾之中,负责指挥通讯的徐胜河,用颤动的双手抓起了无线电激动的下达了组装施工的最后一个命令。
随即,他便拿起了旁边一个工频无线电,对参加15220工程所有的工作船,吼了一句;
“我们,成了”
下一秒,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从四面八方传来。巨轮的汽笛声,划破了这一片平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