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尊金毛吼的玉石像只值一块灵石的话,这尊药鼎可价值百万”玉帝不打诳语,实事求是的回答让齐天寿的呼吸骤然加重,百万倍的差距,这药鼎定然是个好东西
就在齐天寿呼吸急促的盯着这尊药鼎的时候,耳边骤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叮处罚随机隐藏任务:获取神农鼎仿”
“我日”齐天寿一双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这尊小药鼎叫啥玩意
“神农鼎仿”系统萝莉音开口了。
“那真品呢”齐天寿脱口而出。
系统萝莉音还不犹豫的给了齐天寿一个大白眼:“我怎么知道”
“哦,不过我怎么莫名其妙的触发了这么一个任务”齐天寿无语了。
“嘻嘻,一个任务是做,两个任务是做,一起做了嘛,况且伦家又不是不给你好处。”系统萝莉音那甜甜腻腻的声音简直让人受不了。
祭台上不断的有人上去,但是大多数人却在感受了一番那精纯无比的药气之后还是无可奈何的叹息一声。
空守宝山却不能入宝山得其宝的感受真的不好受。
半天时间就这么消耗在了这尊药鼎身上,见到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个章程办法来,杨邺心中也很是无奈。
但是这么看来的话,那家伙也没有骗他,他们自己恐怕也不知道其中的玄妙,此物算是那股神秘势力暂时借给杨邺的。
如果杨邺能够借着这次赏鉴大会解开其中秘密的话,他们不介意让杨邺分一杯羹。
但是如果他做不到的话,东西还是要物归原主。
正文第591章丹鼎中的秘密第四更
杨邺的耐心基本上快要被耗光了,在场的绝大多数金仙基本上都上来试过了,长则半个时辰,短则数十息的功夫。
但是却无一人能够感受得到其中的玄妙,成功的破解禁制获得其中的传承好处。
“既然诸位没有办法解开这药鼎身上的秘密,那此物本王就先收”
“等会”
刚才齐天寿一直都在跟玉帝嘀咕着什么,远隔数百米,以玉帝神识也依旧能够清晰无比的感知到这尊丹鼎中的力量,其中的禁制对玉帝来说更是如同虚设的。
这尊丹鼎的底细从玉帝口中齐天寿已经获悉的七七八八了,甚至连玉帝都不知道这尊丹鼎叫什么,而齐天寿却已经知晓了
“嗯”这声音很熟悉,杨邺转头看去,果然是齐天寿
“寿哥儿”杨邺不易察觉的皱了皱眉头,杨邺现在真心有些后悔在现在这个时间招惹齐天寿了,这个敏感紧要的关头,齐天寿偏偏还拆他的台让他难堪。
若是说恨,杨邺对齐天寿有,可是若是说杀了齐天寿,杨邺自觉地无法做到,当然,他不是顾忌什么所谓的表兄弟情谊下不了手。
而是他已经意识到他背后那股神秘势力的威胁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相比于那股神秘势力,杨邺骤然发现,他更愿意和齐天寿接触,再怎么说他们之间还有点血亲之谊,互为表兄弟,倒是不至于随随便便的兵戎相见。
这不,此次他默许了翎姬绑架杨夫人的举动,齐天寿也对他进行了警告,但是彼此却并没有进行什么实质性的冲突。
齐天寿将翎姬提走了,做什么杨邺心知肚明,但是他却已经选择抛弃了翎姬,因为在他眼中,翎姬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合适的背黑锅人员。
熄灭齐天寿的怒火,缓和他和齐天寿之间的关系,半年间的时间,杨邺已经悄然朝着一个合格的君主蜕变了。
制衡之道已经粗通,齐天寿即便再膨胀,也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
有了这等心理之后他在面对齐天寿的时候,心态就平和的多了,齐天寿的强大对他未必就是威胁,反倒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显得安全了不是吗
身边的两个金仙境修士,先前杨邺将他们视为最大倚仗,但是现在他忽然发现,这两个人却成为了他身边最大的威胁,有这两个人在,他的生命安危一直都受着影响,只要他们俩在,杨邺就一直受制于那股神秘势力
考虑清楚这一点之后,杨邺对齐天寿的态度简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爷手中这鼎可有出售的意向”齐天寿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问题。
“额”杨邺挠破头皮都想不到,齐天寿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出售我他么做得了主吗
杨邺几乎下意识的想要开口否决,但是心中忽然闪现的急智却让他眼前一亮。
“寿哥儿,此物的价值无可估量,怎么是区区灵石等物能够衡量的”
杨邺此话一出所有有意向的修士都眼中暗淡下来,说来也是,这种好东西放在自己这,自己也不会出卖的吧
齐天寿问出的这个问题简直就是不知所谓嘛。
但是接下来巨大的转折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杨邺呵呵一笑道:“卖自然是不会买,但是此物身上的奥秘玄妙无比,在场如此多的修士都无法一解其中秘密,倘若寿哥儿能够解开其中的奥秘,本王愿意将此物奉送给寿哥儿”
话音刚落,杨邺就感受到两侧那刺人的目光直逼他,但是他目不斜视,丝毫没有受影响。
因为他笃定,现在无论怎么样,那股神秘势力绝对不可能对他动手的,因为如果他出了事,后面的剧情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所以即便他们吃了杨邺的心都有了,却只能无动于衷的看着
到底该怎么处理自有上面的人决定,他们这些执行者还是省省心吧,今天他们的任务就是给杨邺制造矛盾,但是却要保护杨邺,让杨邺的人身安全得到万全的保,他们和齐天寿一样,都需要杨邺这杆大旗,至少现在是或不可缺的
但是杨邺擅作主张的将药鼎送给齐天寿实在是让他们感到恼火的,原本杨邺的一切行为基本上都是在他们可掌控范围之内的,但是杨邺折干举动无疑是在挑衅他们了
和他们的感觉几乎一致的是杨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