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635

分节阅读 635(2 / 2)

得知徐叔冀阳奉阴违,必然会做最坏的打算,暗地里做好了进兵的准备。

这徐叔冀为李白所杀,此事一但为叛军所知,大军必将袭来。

只是短短的一瞬之间,张巡已经看清看穿了局势。

一切果如张巡所言,就在南阳上下备战之际,叛军的先锋骑已经冲到了南阳城下,见城外百姓慌乱入城,城楼上乱成一片,城门不住的想要合上,只是百姓拥挤在城门口又如何关得上

叛军先锋叫谢元,是原先是洛阳校尉,本来就靠的是关系才坐上这个位置的。叛军渡过黄河,击溃王晙、杜暹,兵临洛阳,兵威赫赫,谢元哪有抵挡的勇气,直接开城投降。

安禄山对于唐朝降将向来优待,委以重任,还封他为开国忠勇侯。

谢元军事水平一般,擅于见风使舵,见南阳城门为百姓拥挤着,大喜过望,呼喝着兵卒对着南阳城就冲杀了过去。

他们冲至城门附近,给拥挤在城门外的百姓吓的一哄而散。

而城门里的守兵似乎也跑了,城门让卡在吊桥上的百姓强行冲开。

谢元看着近在咫尺的南阳,几乎没有多余的考虑,一口气重进了南阳城。

然而南阳城里却是另外的光景。

城郭周边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兵卒,他们早已等候多时。

“轰隆隆”的一声。

随着火焰封门,唐军演绎了关门打狗四字的精髓。

南霁云是张巡麾下的头号悍将,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勇武过人,尤擅箭术,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

他在瓮城城楼,只是一箭就取了谢元的性命。

强劲的箭矢从谢元左边的太阳穴钻到了右脑,谢元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直接毙命马下。

南霁云眼睛也不眨,连珠箭不断射出,箭箭追命,例无虚发。

常人或是擅于左手,或是擅于右手,会有一定的死角。

但勇南八左右手一般无二,只要在他视线之内,无人能够逃得厄运。

张巡是个书生,他转战中原,杀得叛军胆寒,固然因为才略非凡,还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南霁云忠勇绝伦。

抵抗之声,越来越弱。

张巡看着已经平息的战事,下达了全新的命令:“方圆十里之内不留一个百姓,全部将他们迁入城中。若有百姓不愿,则强行驱赶。周边所有村镇一律焚烧,立刻执行。”

兵曹杜登吓了一跳,想到了一个词,坚壁清野,忙道:“如此做法,只怕会引发民怨。”

张巡瞪圆了眼睛道:“有民怨,就恨我张巡一人罢,活着,总比死了强。南阳关系我朝生死存亡,我张巡即便粉身碎骨,也不给贼人一线机会。”

洛阳。

明堂。

安禄山霍然而起,一脚踢翻了在身旁伺候的李猪儿,咆哮道:“废物,废物,一个个的,都是废物。真要靠你们,朕这天下,早玩蛋了。这一次,朕御驾亲征,我就不信,朕有二十万大军,踏不平一个小小的南阳”

这气急败坏之下,安禄山下了一连串的命令:命史思明镇守洛阳,自己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领大燕国半数将领南征。

安禄山如此大的手笔,令得天下震动。

这则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长安。

天下人都在等着裴旻的动作。

却不想裴旻依旧没有任何异动,一如既往的在关中处理着天下事物,对于西边战事是不闻不问。

张九龄素养极佳,此时此刻也忍不住问道:“南阳失陷,南方粮道,将会彻底截断。裴帅,若真如此,关中必乱。”

这些天他一直关注着关中的余粮情况,发现关中诸多粮行已经没有多少余米了。

过不了多久,关中有钱都将买不到粮食。

他们从陇右调来的粮食维持军队用粮那是绰绰有余,可是一但分给关中百万百姓,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这些天张九龄不住与城中的富商大户往来,拉下自己的脸问他们借粮要粮。

一个尚书省的二号人物天天跟一群富商大户往来,换作寻常,早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无妨,无妨”

裴旻也知道张九龄的辛苦,不是时候,就不是时候。

兵贵神速不假,但更加忌讳急于求成。

“九龄说服了不少京中大户,借来不少粮食,不是还能支持两个月用不了那么久。相信我,至多一个月,这场叛乱就要结束了。”

张九龄有些听不懂,忧心忡忡的道:“我就怕,郡王再不动,南阳会守不住。”

“不会”

裴旻咧嘴一笑,斩钉截铁的道:“南阳有张巡”

他顿了顿道:“我信他”

东方的战事,他已经不想分心,真正要收拾的是在灵武的李亨。

抵定乾坤第二十四章什么叫做绝望

武威郡王府。

“郡王,兵部侍郎苗晋卿求见”

一大早裴旻收到了苗晋卿求见的消息。

这个苗晋卿是潞州壶关人,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等职位,政绩可圈可点。自身有阿谀奉承的小毛病,能力还是很出众的。

李琰东逃,叛军攻陷潼关,庙堂大多官员都选择寻驾而去。

裴旻坐镇长安之后,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拨乱反正,重整次序,急缺人手,见苗晋卿可用,将之提拔起来。

尚书级别的官员,裴旻不好直接提拔,但是尚书以下的官吏,作为尚书令他却是有权任命的。

因局势混乱,裴旻、李亨斗法。

现在的情况就是长安有一个由裴旻掌控的小朝廷,而李亨在灵武掌握着大朝廷。

但是裴旻掌控的小朝廷较之李亨的大朝廷更据说服力,京畿要事都先送到裴旻手中。除叛军掌控的区域之外,各地的奏报也是传到长安的。经过裴旻处理以后,他再整理成册,传报灵武。

当然他传报的不是李亨,而是李琰。

李亨掌控的大朝廷,反而有名存实亡的架势。

原来的兵部尚书此刻正在灵武,苗晋卿虽非尚书,可他干的却是兵部尚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