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70

分节阅读 70(2 / 2)

唐朝的御史制度与前朝不同,太宗皇帝李世民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展开贞观改革的时候。他多次派御史台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将地方官员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官吏各安本分,使得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大大下降。因故贞观时期,全国上下官员大多都清正廉明,这种风气纵观千年历史都极其罕见的。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任用酷吏来俊臣以御史台的权力迫害文武官员。因此御史台的成为了恶名昭彰的地狱,人人恐惧。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程行湛执掌御史台,对于酷吏这种行径绝不容忍,事故特别提醒。

裴旻颔首笑道:“程老放心,这个中道理,我自明白。屈打成招是最下作的手法。事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是官员渎职,自有政绩事例显现。既然执掌刑法,自是以法为先。”

程行湛满意的点了点头,又与他介绍了御史台的机构。

御史台分台院、殿院、察院三个部门。其中台院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还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是御史台最重要的部门。而殿院负责监察,监察对象主要是殿廷之内百官的活动,以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的任务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

裴旻的职位是侍御史,正是隶属于御史台权柄最重的台院。

裴旻在台院了解了一下自己以后的职责,发现侍御史的平时任务并不重,在没有不法官员违法以及刑事案件的时候,反而是个闲职。权力大还清闲,裴旻对于自己未来的好生活充满了向往。

李隆基确实有着壮志雄心,而且毫不掩饰这一点。

他将武则天的令法,推翻了一个又一个,除了留下狄仁杰、张柬之等名相贤臣提出的优秀政令,其他的直接恢复和贯彻太宗、高宗统治时的行政准则。

对于无能无用多余的官员,一裁再裁,短短的十日内便裁去了五百名京官,并且对于任职的官员例行考核,以实际成绩来判断官员是否有能力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成绩。

裴旻所在的御史台也配合李隆基的行动,将一些不称职的官员告到了御前,李隆基毫不犹豫的下了撤官的命令。

轮番的大动作,让满朝文武人人心惊,让那些想混日子不努力的官员,一个个卯足了精神做事。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也看到了前景希望,更加的卖力。

就如三个和尚的故事一样,这官员少了,反而使得整个朝廷的机构运转的更加便捷快速。

李隆基也兑现了他的承诺,不住的提高御史台的权柄,加重御史台的实力。李隆基的做法与李世民一样,重用御史台不是为了刑法惩处,而是为了震慑为了预防。

裴旻经过十日的适应,接手了台院的工作。他发现御史台的初心是好的,但是规矩有些老旧,华而不实。他翻阅了很多御史台遗留下来的案件,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在官员劣性暴露,事态严重,对百姓对朝廷照成危害以后,方才做出相应的措施。

就跟后世一样,不引起公愤,不闹的人尽皆知,得不到有效快捷的处理。

并不是因为御史台的人畏惧强权,实是因为御史台的情报来源太过死板。缺乏有效可靠的消息来源,事情不发生不闹大,御史台完全不知从哪里入手,以至于如同事后诸葛亮一样,平时清闲,等到事情发生,然后出动处理、调查、抓捕无言不信说盟主加更,所以今天三更,所以不要期待作者会切大jj了,嘿嘿谢所有订阅投票打赏的兄弟们为了方便交流,无言弄了一个qq书友群,欢迎所有书友入群,一起聊天打屁,一起商讨情节:群号:三九零四三四七一零。

正文第二十六章检举制度

有事件,处理、调查、抓捕

这总体流程并不是错的,亡羊补牢确实为时未晚,可是为什么非要等着羊丢了才去补救,在出现破洞的时候,先一步将破洞补上,岂不是更加完美

裴旻看着御史台府库里的一宗宗资料,敏感的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人都是为祸已久的惯犯,他们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从贪墨小小的一贯钱开始,一点点的养起了胆气,从而一步一步,一发不可收拾的迈向了死亡的深渊。零九小說網这类人的危害是长久的,只是因为没有伤及筋骨,没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御史台毫不知情。直到民怨一点点累积,对国家的伤害一点点增大。纸包不住火了,方才将之擒获入罪。

这将罪魁祸首擒拿,自然是好事,大快人心。但对国家的损失,对百姓的损害,是挽回不了的。但若能够早一点的发现,早一点的察觉,完全可能够将威胁危害减至最小。

裴旻本想找程行湛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建立一个情报部门,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事情不妥,自语道:“我来御史台不过十天,就察觉了弊端。程老在御史台干了十年,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点他们知道却不改革,想来是有原因的。是了,御史台的权柄本就极重,若还掌握着一支情报机构,岂不等于锦衣卫”

念及明朝的锦衣卫,裴旻登时打了一个冷颤。

明朝的锦衣卫制度有利有弊,就如一把双刃剑。锦衣卫确实为国家做了许多大事,但因权力过大,导致锦衣卫胡作非为对明朝也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有利有弊。关键在于锦衣卫的存在是因为皇家的需要,明朝的皇帝需要锦衣卫这把刀来巩固自己的权势。现在除非李隆基自己提出来要弄个类似于锦衣卫来监视朝臣,外人提出来那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除了加强御史台情报的掌控力度,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提升御史台的情报来源

裴旻闷头苦想,想着后世的制度有没有可以利用上的,突然想到了廉政公署,心中却是一动。对于廉政公署,他了解的不多,但却知道在廉政公署之前,香港贪腐盛行,而廉政公署成立后香港的风气大为改变,短短的几年取得了奇效。

御史台的地位跟廉政公署差不多,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机构,制度什么的也不能照搬,毕竟现代古代有着明显的差别。可是他们的检举立案保护检举者的方式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不用特别成立自己的情报机构,让所有百姓都成为眼线,给知情者一个举报的方式,还怕那些贪官污吏藏的太深

这世界上从不缺知情者,只是缺保护知情者的方式,令知情者不敢告发。若能弄出一套合理的检举方式,一套有效保密的方法,保护检举人的安全。御史台完全不用如现在一般被动,非要等到事情闹大,人人皆知的时候做最后的收尾。

念及如此,裴旻找出纸笔将自己心中所想记录下来,反复考虑了大半天,洋洋洒洒的写了千余字,满意后方才找上了程行湛。

“程老,晚辈写了一些东西,你看能不能成”裴旻没有直接将写的交至尚书省,而是给了自己的上司,程行湛在御史台多年,很多东西比身为新人的他更有经验。

程行湛对于裴旻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