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数减少了,所以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整个8进4的淘汰赛。
第一轮上场的就是松子,以及武国皇子浮觞饮。
“小三加油”杜子辕给她打气道。
“不准叫我小三等着看我怎么削他吧。”松子瞪了他一眼,然后信心十足地走到了舞台中央。
浮觞饮也是默默走了过去,脸上表情始终如同一座化不开的冰山。
比赛正式开始,根据抽签结果,先上的是松子。
这次两人抽到的是一本名为幽遥庄的悬疑小说。故事讲述的是9个互不相识的人被某个存在邀请到了一处名为幽遥庄的地方。结果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死,凶手却无影无踪。
离开幽遥庄的路被封死,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慌,9个人的隐私也被一一揭露。
原来这9个人都曾经和一户人家有关,而那户人家在10年前被灭门了。
幕后黑手显然是为了报仇而来,这9个人当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是导致那户人家灭门的凶手。不过具体是谁幕后黑手也不清楚,那他就干脆把9个人全都找来,反正这些人也没一个好人,死不足惜。
之所以一个一个杀,一方面可能是想知道真相,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想折磨凶手。具体如何作者也没写,这些都是书中几个角色们推理出来的。
小说一共分4卷,其中前3卷死了6个人,根据已经给出的线索来看,幕后黑手极有可能就在9人当中。最后一卷应该会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并且将前面一些没有解开的谜题一一填上。
然而,写这部小说的作者当年试图追求出版社老板的女儿,结果人家女儿没看上他。一气之下,他便转投了老东家的竞争对手,这本幽遥庄自然就没了后续。
再后来,他因为酗酒导致胃部大出血,挂了。幽遥庄便成了永远的谜团。
功德虽然有各种好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自己作死,那就算身怀百万功德也照样会挂。
那户被灭门的人家姓李,9个人分别是:大夫、书童、屠户、捕快、盗贼、歌女、酒楼老板、街头混混、隔壁老王。
大夫第一个死,他当年误断病情医死了李家的儿子,却不想赔钱,便疏通官府将去告状的老李给打断了腿。
酒楼老板第二个死,他本是李家的合作伙伴,结果趁着李家落难,吞下了整座酒楼。
街头混混第三个死,老李去告状被打出来后,混混偷走了他身上的传家宝玉。
隔壁老王第四个死,他私通李夫人,还图谋害死老李。
屠户第五个死,他觊觎李家的女儿,上门提亲却被拒绝,临走时放下了狠话。
盗贼第六个死,他入室行窃,被李家女儿发现,便闷死了她并投入井中。
剩下书童、捕快、歌女三人,他们和那户人家的关系并没有被揭露,但多多少少还是留下了一点伏笔。
比方说书童出场时是一个举人,风度翩翩。第三卷才揭露他当年因为家里没钱,便去给李家儿子当了书童。李家灭门之后,他却失踪了。
捕快便是当年打断老李腿的人,他和大夫其实是认识的,不过一开始并没有承认。另外书童也认识老王和大夫的,不过他为了隐藏身份,一开始也是假装不认识他们。
最后那个歌女据说是当年老李的相好,老李在外面专门给她租了一处院落,还藏了许多私房钱在她那儿。不过她在得知老李出事之后,立刻卷着钱跑了,完全没有顾及半点往日情分。
活下来的这三个都不像是会为李家复仇之人,如果非要说的话,书童的可能性最大。而且从一开始,作者在他身上用的笔墨就是最重的,甚至还有和歌女的感情戏,这怎么看都像是男主角。
有人猜测这个书童背后肯定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然,也有人猜测前面6个人当中或许有一个是假死,真正的凶手其实藏在这6个里面。这种手法在悬疑小说中并不少见,而且效果一般都很不错。
而最后一派的读者则是认为凶手其实并不是9人之一,幽遥庄内还存在第10人,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他营造出凶手就在9人中的氛围,就是要让他们自相残杀。
正文第263章松子的优势
续写幽遥庄能够走的路子大抵只有一条,那便是将第四卷补上。这就像是解谜一样,线索在前三卷,根据提示找到凶手,然后推断出他之后的行动以及最终的结果。
不过,相比于解谜,这其实更难。因为前三卷的线索并不一定就是全部了,也许第四卷还会增添新的线索,甚至极有可能是最关键的线索。这里就需要续写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揣摩原作者的心理了。
前面的伏笔只要错漏了一处,那么续写的推理便极有可能出现漏洞,这是最致命的。
幽遥庄出世的时间很早,小说中一些设定在当时来说还是很新鲜的,例如被围困在山庄、依次杀人并留下线索、一群陌生人相互猜忌却又不得不抱团等等。不过随着这些年跟风者越来越多,这些桥段也变得有些俗套了。
即便如此,幽遥庄依旧是一本十分精彩的悬疑小说。作者不仅文笔出彩,其埋线索的本事也是一绝。一处极其自然的环境描写、一个用词都有可能是有深意的。最后真相揭露时,读者往往都会想“原来是这样”,而不是“居然是这样”。
这也使得要完美找出所有伏笔真的很难。漏掉或者找多了都有可能,关键还没有正确答案可以对照,只能靠蒙。杜子辕十分庆幸自己没有抽到这本,不然他还真得费一番功夫,这几天就不能那么咸鱼了。
他看了一下松子给出的“答卷”,大体上和他想的差不多,不过松子准备了那么久,很多细节方面要比杜子辕这随意瞎蒙的要完善。他看完之后心中不禁生起了“这里果然如此”和“原来那里是这样”的感慨。
他想了想,如果自己给松子打分,应该能给9分甚至10分。就算是原作者来写,可能也就这点东西。
接着是浮觞饮的版本,他看了一下,顿时眼前一亮。浮觞饮的这份“答卷”可谓是和松子的完全不同,就连最后的凶手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两个有了完全不同的见解。
两个人的推理都是相当优秀,各有各的道理,无论是哪一个都没有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