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沸腾的声音中,李凡微笑着挤进人群走进了教室,他一怔:“咱们今年文学系招了这么多新生么”
“李老师,我是经济学系的”
“我是数学系的”
原来,大教室内外,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其他专业过来蹭课的。
李凡道:“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请举手”
哗
教室内外举起了一大片。
李凡:“保安,把举手的这些学生给我请出去我开玩笑的。
今天只是一节专业介绍课,简单地介绍一下咱们文学系的各个专业。十一黄金周回来后,咱们各个专业就正式授课了,希望大家四年的京大学习,可以有所收获,如果学业上无所收获,起码也要收获几份爱情吧”
“噗”
“李老师真逗,可能是唯一一位教授,怂恿学生即便不学习也要谈恋爱的,哈哈”
“大家注意李老师的措辞啊,几份爱情是几份,不是一份”
还有同学喊道:“李老师,我是为了你才上京大的,不然我就接受哈佛的全额奖学金了。”
“谢谢你,但你会后悔的。”
“李老师,我想成为作家,所以我考了京大文学系。”
“那我很不幸地告诉你,京大不盛产作家,文学系也不盛产作家。”
和新生们胡扯了几句后,李凡看了下时间,到了上课的时间段了。
李凡戴好麦克,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洒脱的一行字:文学系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考生考上大学后都会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就是专业本身的内容和就业问题,这些实际情况和他们心中所想并不一样。
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很多学生以为这个专业是设计公路桥梁的,毕业了都是设计师,可结果呢,却是去工地做技术员即便是名牌大学的,也基本上戴个帽子去做技术员,是个苦专业。
专业认识,是很多大学对新生的第一节普及课,无论哪个专业,很多人听过课之后都默默地准备转系了。
专业认识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着,很快,主题内容便讲完了。
有同学突然提出了一个专业问题:“李老师,我有个问题很困扰我。”
李凡点头:“你说说看。”
“都说古人的诗精妙绝伦,朗朗上口,但是我觉得很多并不押韵啊,比如说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也不押韵啊”
现场笑声顿起,很明显了,这位应该不是文学系的学生,而且,高中上课的时候一定溜号了。
学生们不客气地起哄道:
“哥们儿,那个字读xiá”
“连这么基础的都不知道,你咋考上的京大啊”
“九年义务教育你是白学了啊”
“哈哈,逗死我了,原来京大也有臭棋篓子。”
李凡暗道:在京大,没有点儿实力,不管是当学生还是教师,都混不下去啊这帮新生一个比一个冲
要是自己没真才实学的话,他们都能把自己从讲台上薅下去。
李凡道:“大家安静。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古音和现在的读音不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是”
“哥们儿怎么考上京大的”
“安静”李凡继续道:“依照诗律,这首山行,一二四句是要押韵的,第三句不压。
这里第一句的斜,在唐代,读音并不是xié,也不是xiá”
整个教室的学生一片惊讶,斜在这里不读xiá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啊
“对,唐音斜不读xiá,而是sia二声。这是唐代的读音,xiá的读音也是错误的。
我们的汉语音历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唐音宋音就有很大区别,更何况唐音和今音呢,况且,又有各地方言之分。”
众同学唏嘘,这个xiá的读音,基本上全国各地很多中学教师普遍的这么教,甚至说,有绝大部分的老师只是按照今音教的,而那些教给同学们古音的老师,一度让学生非常折服。
可是,学生们没想到的是,原来全国的老师们都错了
李凡:“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这里的儿,唐音是ni。”
“弄潮儿”又变成了“弄潮ni”
新生们此时此刻有点儿意识了,不管自己高中时多么牛逼,可能到了大学就是一个新的学习起点了,高中那点儿东西,看来只是老牛身上的一小块皮,而且这皮,还很有可能是人造革。
有同学喊道:“李老师,我们都知道您博闻强记,学识渊博,那我非常好奇,您究竟背了多少首古诗词啊”
李凡问道:“这位同学,你是想要我谦虚地回答呢,还是不谦虚地回答”
该同学:“李老师,谦虚的”
“我喜欢的都背了。”
“那不谦虚的呢”
“没有我不喜欢的古诗词。”
噗
现场笑声阵阵
新生们心道:李老师第一节课就公然装逼了,学校管不管啊
接下来,这帮又皮又冲的学生开始大规模地考上了他们的李老师。
“李老师,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请问这是谁的诗”
“元代王冕的墨梅,这首诗有两个版本”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请问前一句是什么”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的天净沙夏。”
“那白朴为什么姓白”
李凡:“”
这节课的后面10来分钟,成了新生们考察他们老师的时间段。
虽然大家知道李凡学识广博得可怕,从各个场合中都领略了李凡的风采,但是,当亲自见面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去证实一下,究竟李凡是不是电视、新闻中所渲染的那么神奇。
这一考察之下,那哪是渲染啊,只是纪实罢了。
下课了,李凡擦了擦汗准备离开教室,幸好有点儿本事,不然真应付不来这帮新生。
难道现在的学生都这么冲么敢考教授
其实吧,还是年龄段的问题,李凡和他们同龄,同龄人之间交流的时候,李凡教授的身份自动地就降低了。
李凡给所有新生带来的这种亲切感,是其他教授所不具备的。
如果此时此刻站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40岁的教授,这帮新生哪还敢这么皮这么冲不都得乖乖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