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4(2 / 2)

但他这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春城市收入过5000的就是高收入人群了,很多部门经理月收入也就五六千,收入过万的就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这里毕竟不是发达城市,收入水平就这么低。

市区450万人口,所有人奋斗的话,是人人都能成为部门经理么就算是部门经理,五六千的工资就能买房了

面对着高房价,说一句你应该更努力,有点儿站着说话不腰疼。

在大概率上来说,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啃老倒是有点希望“啃老”在这里不是个贬义词,因为,买房已经不是个人问题了,而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和子女一起努力的,没办法。

李凡摇了摇头,“不说了不说了,换下个话题,堵得慌”

蒋姐瞄了他一眼,“你堵什么和你又没什么关系西湖旁的别墅都过亿了你照买,名下六七栋房产了你也不嫌多,你堵什么”

李凡叹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嘛。”

蒋姐:“后面那句呢”

“后面那句我做不到。”

李凡工作室位于旺角大厦,上下跃层200来平,不是特别大,但是够用。

以前租给的是一家小的广告公司,破产了,地方就腾了出来。

今天是工作室准备挂牌的第一天,负责人没到,老板没在,所有人无所事事地凑在一起笑谈。

他们都是蒋姐亲手招进来的,都是这个行业业绩出众的人才。有负责宣传的、有外联对接的、也有化妆师、专业的摄影师和摄像师等等,总计17名员工。

虽然工作室今天才算正式成立,但是在前几天的时间内,蒋姐便和员工们详细地探讨了接下来一个月时间内的工作方向了。

大家此时开始探讨起来了蒋姐口中所说的两档节目,脱口秀和社会观察室。

“我觉得,脱口秀更加娱乐化一些,社会观察室有些过于严肃了,收视率可能不如前者。”

“但是,老板的身份是教授,社会观察室这档节目更符合老板的气质。”

“那你说是要气质呢,还是要收视率呢”

“当然都要”门外传来了女高音。

众人连忙望向门口,原来是蒋姐和李凡来了。

蒋姐给李凡介绍:“这是刘娜,以前一直跟着我做艺人管理,很棒的经纪人。”

“李老师您好。”

“你好。”

“这位是张鹏张导,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做过晚会导演,也拍过电影。”

张鹏自嘲道:“电影就别提了,上映5天就下架了,狂揽票房300万,网友们都说看了我的电影后觉得,真应该在电影点评网引入负分系统。”

李凡笑道:“不是你的片子烂,是世人不懂你。捉拿我看过,还不错,能打7分。”

张鹏喜道:“谢谢李老师。”

蒋姐:“我也觉得还可以,不然也不会请张导来啊。这位是刚刚展露头角的化妆师ann”

众人介绍了一遍,李凡问道:“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都有个清晰的认识了吧”

“对啊,之前虽然没正式上班,但是我们通过邮件、视频等途径,已经和蒋姐深入交流过了。”

“为李老师工作,我们一定会提前做好功课的嘛”

李凡道:“不是为我工作,是为你们自己大家放心,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很大,时间很紧,但你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当然了,我们是个大家庭,我希望每个成员都是幸福快乐的,自始至终。”

众人掌声后,李凡道:“好,开会”

众人连忙落座,李凡直接道:“我们接下来有两到三个节目要依次录制,在飞机上已经和蒋姐谈过了,我们二人更偏向于先做脱口秀节目,先向电视界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后再做内容深刻一些的节目。

大家有什么意见么”

“没有”

“我也是这么想的。”

李凡道:“大家有意见建议什么的,畅所欲言,咱们是一个集体,请大家各抒己见。”

大家依旧摇头,其实几档备选节目都不错,但是明显,脱口秀做好了更容易获得关注和收视率。

可关键是,脱口秀不好做啊,很难做得精彩,而且期期精彩更是难上加难。最关键的是,团队里没有这方面的编辑啊。

脱口秀的稿子就是节目生存的唯一关键,这个是最难的,不好办。

有员工起身提出了自己对此的担忧,李凡一笑而已,道:“没关系,稿子我自己写。”

众员工闻言就不知声了,心道这不是学术研究啊亲,这是写段子编稿子啊

他们明显忘了,李凡曾经如何凶猛地吐槽过雾霾。

“那李老师,第一期节目的内容,咱们做什么呢”

李凡道:“这两天回家的时候我便想好了,第一期的节目是,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可是你有家啊

李凡:“说一些老百姓想要说的话,我想观众可能会喜欢吧。”

第454章他可是曾经的第一段子手

会议室内:

李凡:“录制所需的摄影、布景、灯光等技术人员,我们如何解决”

张鹏导演道:“我有门路,可以找电影学院的学生帮忙,节目录制要比拍影视剧简单得多,电影学院的学生能应付得来,咱们还给他们创造了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

李凡点头,“好,几天能搞定”

“两天时间足够了。”

李凡又问:“录影地点谁负责一下,咱们的要求不高,厅不用大,但音响系统之类的要达到播出标准。”

刘娜道:“这个交给我,我在以前的工作中,和京城会展中心有过几次交流。”

“几天能敲定”

“呃他们估计得腾时间,毕竟会展中心话剧歌舞剧安排的比较多,我去看看他们近期的时间安排。”

“录制的前期准备,小范围宣传等,几天能完成”

“五天够了。”

会议开得极快,是李凡一向的风格,简化而又直接。

从开会之始,连什么豪情壮志预祝工作室一帆风顺的话都没说,也没长篇大论分析电视市场的利弊和未来的走向之类的,李凡一坐下便直接聊起了工作,那些没什么实际内容的空谈李凡一句也没有。

职场上的人开过的大小会议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了,尤其是一些领导,永远改不掉啰里啰嗦的臭毛病,几十分钟过去了一句重点都没有,他们也不嫌累。

他们不嫌累并乐此不疲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在享受权利带来的满足感。

李凡开会快的原因则很简单,只是因为他太忙了,一大堆事儿等着他呢,他哪有心思扯没用的啊

会议很快就要结束了,有员工建议道:“李老师,我认为咱们还是得去其他团队挖几名资深编辑过来,毕竟,制作脱口秀的难度,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