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2 / 2)

“再说吧”顾亚婷偷偷坏坏地一笑后,再次扫了一眼白嫩的脚丫,十根玲珑的脚趾翘了翘,问道,“李凡,我脚真大啊”

“逗你玩儿呢,铁莲”

顾亚婷最终接受了极速明星的邀请函,因为之后她接到了节目组电话。节目组说这是一档虐与被虐的节目,顾亚婷听到这儿立马答应下来。她放下电话后,活动了一下纤纤玉指,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心道:小样,让你嚣张

时间如白驹过隙,日子转瞬即逝,很快,就剩下一周的时间便到9月1号了,而博雅杯前半程的培训即将结束,新一轮的甄别考试马上到来。

寝室内,几张大桌子前,学习气氛异常浓厚,大家捧着书本,专心致志地磨着自己的那把菜刀,临阵磨刀,不快也光嘛。

李凡则非常轻松了,因为他怀中藏着青龙偃月刀,大刀一挥,死伤一堆他来博雅杯是汲取教授们身上压箱底的东西的,是那些经过岁月磨砺后的所感所悟,真知灼见,他李凡需要的是这个。

同样一句诗词或者一个论点,不同年龄层不同阅历的人的理解千差万别,李凡还没七老八十,有些东西是需要那些过来人讲述讲述的。

于是,李凡除了正常的课程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拜访之旅,每天基本都会提溜着水果出现在某位教授家里。

那些教授们面对李凡那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也在想着一个问题:眼前的这个孩子,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有时候自己都要反过来询问人家。

这段时间内,李凡的名气和热度一直在线,一直飞升

中华诗词大会半决赛收视率再破新高,达到了27的收视率,网络单期点击量经过一周的累积,达到了4000余万。

网友们明明知道了录制的最终结果,可依旧不改初衷地贡献着收视率和点击量,原因无他,看李凡看李凡是怎么虐人的。

尤其是飞花令环节,网友们纷纷调侃:李凡为人类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

李凡究竟怎么做到的呢读书读得也忒多了吧最可怕的是游刃有余

别人玩儿飞花令,大家能看到捉襟见肘、愁眉不展、冥思苦想等等神态,可李凡玩儿飞花令,就像按照次序报数字一样,轻松愉快坐等你发招,完全是欺负人的吊打环节。

至于诗词大会的总决赛,收视率成功破3网络点击量一周时间内达到了5000余万。终于,诗词大会在磕磕绊绊之中,做了一个漂亮的收尾。整档节目共11期,虽然没有去年成语大会那么从始至终一路赞誉,但也不错了。

这天早晨,袁媛打来电话,通知李凡参加栏目组举办的庆功宴,可李凡真没时间啊,咱算一算啊,这两天急速明星要录制,然后就是博雅杯的甄别考试,之后呢,最强大脑又要开录,李凡哪有时间去辽东陪你们吃饭

这也不现实嘛

袁媛:“李凡,这个庆功宴你必须出席”

李凡:“真来不了,忙”

“这庆功宴一半儿是为了感谢你和柳诗诗,你怎么能不出席”

“那只好抱歉了,媛姐,我是真没时间。”

“可这节目组和台里的一片心意就算白搭了啊。”

“心意什么心意”

“像什么节目赞助商优盛教育为小果冻提供的终身免费教育啊,节目组提供的十一黄金周全家游套餐啊”

“哦,忙是真的忙,我想想啊诶,挤一挤的话,时间还是有滴”

李凡放下袁媛的电话后,手机来了一个陌生号码,他接通后,对方道:“你好,小凡,我是曲颖”

我去,老曲头

急速明星的当家队长亲自来电话,这倒是令李凡蛮意外的,对方很亲和,主要意思就是过几天来节目的时候尽情玩儿别拘束之类的,然后说出了曲颖最终目的,问李凡能不能帮着带过来几只京城正宗的烤鸭。

聊天完毕,电话那边道:“好兄弟,谢谢你帮我带烤鸭,来,口号走一遍,weare你倒是说啊,再来一遍,weare”

李凡无奈地道:“伐木累”

第185章错误

周三上午。

京大门口。

“快点儿啊,一会儿误机了”

“急什么急皇后不急太监急”

“你们女人真是麻烦。”

“呵,你们男人要是灭绝了,我们女人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两人快步走到校门口,正在相互拌嘴中。

赶到机场的时间当然是非常充裕的,但是,京大门口不怎么好打车,而且,以京城的交通状况,早点儿走绝对没毛病。

顾亚婷收拾得干净利落,她上身套了一件米色小翻领衬衣,下身选了一条紧身铅笔裤,衬衣的下摆掖在了裤腰内,本就姿态挺拔的她更显身段苗条,紧紧裹在铅笔裤中的两条匀称的长腿非常笔直,笔直到李凡都想拿把大刻度尺去比量一下。

好不容易拦下了一辆出租车后,两个人进车落座,接下来就到了司机师傅讲故事的时间。

“拉你们这些小名人啊,我拉过很多,别看你墨镜口罩的,你一张嘴我就听出来了。”司机师傅得意地道。

“是么,师傅还拉过谁”李凡一边搭话一边将刚刚在报停买的诗刊翻了出来,准备找一找自己的那篇诗词论。

司机师傅如数家珍:“像什么ggboys啊,小龙队啊”

顾亚婷笑道:“不能吧,他们也打车”

“嘿,明星就不打车了啊别说他们,就是外国的名人,也坐过我的车。”

顾亚婷调笑道:“那您太厉害了。”

司机师傅非常自豪地道:“当然,咱大京城的司机那是见多识广咱还会英文哩,油热玩儿我科目”

“什么”

“油热玩儿我科目就是欢迎你”

司机师傅爱聊天是共性,不然整天坐在车里能憋死。

顾亚婷和司机师傅聊天,李凡则翻看着这本诗刊,把自己发表的诗词论随意地翻了几页。

这是一个诗词国学被遗忘的年代,国民大众基本上极少有人对诗词有兴趣。且不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各个学校的大学生,又有几人捧着唐诗宋词研读的如果真有,估计也会被认为是“异类”,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文科院校,只是较宽泛地谈论了一下而已。

诗词尚且如此,那么诗词理论研究之类的文章更是无人问津了。虽然诗刊最新这期刊载了李凡的诗词论,但是,用笔名发表的这篇文章是不可能在华国大众间引起爆炸性反应的。不过,却在那些热爱文艺的群体中引起了格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