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8(1 / 2)

,“你能写出诗词论”

李凡摊肩道:“怎么了”

“等一下,我有些凌乱,让我缓一缓,我有些接受不了。”

沈妍揉了揉太阳穴,天啊,还是无法置信。

前几天,老爸回到家中后,开口闭口全是诗词论,又说观点多么新颖文笔多么出众云云,一定要和这位大学者当面交流等等,沈妍听罢,翻看了一遍诗词论,基本上一瞬间就被征服了,她的心中也升起了一个疑问,就是这诗词论到底是哪位学者的作品

老爸在家亲自下厨,要招待这位神秘的贵客,而沈妍则下楼来迎接“闲鱼”来了。

李凡的学识和见地沈妍自然心中有数,但是那只能说明李凡这个人博学多才,但说到著书立说,而且还是文学评论类的,这个沈妍万万不敢想象。

她抬头看了一眼李凡,眼前这个小伙子才17岁,开学才高三,其他17岁的孩子出息点儿的在背诵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之类的文章,而这孩子,竟然写诗词论还是让诗刊总编惊呼为天才作品的诗词论,太不可思议了。

你记忆力强大,过目不忘,书读得那么多,所以你在节目中圈粉无数,这个可以理解,但诗词论这是原创啊

李凡笑眯眯地看着她,道:“缓过劲儿来了么”

“差不多了。”

“哦,那该我了,”李凡学着沈妍刚刚的语气和表情道:“我的天啊,20出头当主编我接受不了,让我缓缓”

沈妍白了他一眼,“我爸让我来的,走吧,和我回家。”

离咖啡馆不到百米,两个走进了一个小区,沈妍家便住在那里。

沈妍打开门,冲厨房喊道:“爸,妈,饭好了么”

只听厨房传来急切的脚步声,然后只见朱康快步走了出来,满面堆笑,边走边用手在围裙上擦拭了一下。

朱康见到李凡的那一刻愣住了,道:“哦,这不是我闺女经常挂在嘴边的李凡么碰巧遇到了”

沈妍摇晃着手指道:“no,no,no他不是李凡,他今天叫大学者”

“什么等一下,我有些凌乱,让我缓一缓”朱康说罢,紧紧地闭着眼睛,揉了揉太阳穴。

不愧是父女,连惊诧的反应都一样。

但为什么女儿不随父姓呢这个则是一个倒插门的故事。

打死朱康他也不愿意相信,眼前这个文化偶像会是诗词论的作者,可,这是既定事实啊。

但不管怎样,“大学者”上门,自己稍后拐弯抹角考一考他,就基本知道他的底子了,先好生招待吧。

朱康想到这儿,连忙道:“小凡,快坐。”

“诶,好的叔叔。”

李凡坐下后,只见朱康怪模怪样地看着自己,把自己弄得浑身不舒服。

朱康收回目光,给李凡倒了杯茶,道:“小凡,饭菜还得准备1个小时左右,这有上等的碧螺春,你尝尝。”

“叔叔,这紫砂茶具是正宗丁蜀镇的”

“好眼光”

李凡接过茶杯,仔细看了看,轻轻嗅了一下,道,“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的确是极品碧螺春。我想起了陈康祺一首诗。”

朱康问道:“哦哪首”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朱康兴奋地道:“看来小伙子很喜欢碧螺春啊,来尝尝。”

李凡又闻了闻,放下茶杯,道:“那个,叔叔,家里有饮料么”

第178章摄影展

客厅内,谈诗论道,博古论今。

像李凡朱总编这个级别的文化人,大家开口聊几句就知道对方的斤两了。

朱总编此时就差拉着李凡的手详聊了,他那双不大的眼睛里闪烁着遇到天才的激动光芒,“你说的这个意象过于缠绵的这个问题”

“老朱,来厨房炒菜”

“等会儿小凡啊,这个意象”

“老朱,炒菜,炒完菜再陪孩子聊天。”

“你这娘们儿”朱总编只好起身,趴在李凡耳边悄声道,“小凡啊,以后找媳妇一定要找一个会做饭的。”

话毕,朱总编快步走进了厨房,他步伐轻快,嘴里哼着流行小调。

沈妍望着父亲的背影心里好笑,她将扒好的橘子递给李凡,道:“你和我们搜娱的合作怎么还没进展”

李凡边吃边道:“整个节目的策划都没有,现在完全是动嘴阶段,这个急不来,不是一两个月能解决的。”

“嗯,也是。你要是能在高中阶段做一档节目的话,那你就是开了华国综艺节目的先河了,虽然是网络节目吧,那你也是华国第一人。”

“八字没一撇呢,再说吧。”

这天晚上,朱总编聊得非常尽兴,沈妍则在旁边陪着,偶尔插几句嘴,但到后来就默不作声了。

朱总编也从最初的话痨状态慢慢“改邪归正”了,到了后来,就只剩下诸如此类的话:

“哦”恍然大悟的样子。

“有道理”表示赞同的样子。

“那你觉得”抛出问题的样子。

朱总编是师范大学现代文学毕业生,又是诗刊的总编,水平自然很高,但是再高也高不过京大的教授啊,面对李凡这种开挂的角色,他明显有一定的差距。

时间很晚了,夜里12点,李凡第三次起身告辞,朱总编总算放行了。

望着楼下那个瘦高的背影,一家人叹气连连。

“对了,爸,你建议李凡写一本诗词理论著作,这个对于他来说是不是太早了”

“我就是给他提个建议,以我的判断,李凡的能力出本书没问题,但这种书籍不是小说,需要反复推敲研讨的,没有个五六年的时间,写不出成熟的作品。”

“你的意思是先让他有个规划。”

“对,不想浪费他的才华。”

出本诗词理论书籍,这的确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当然,这是对于其他人来说的,对于李凡,他想“就”随时能“就”。可是,李凡是个有追求的人,他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有自己的理论和思考,当然,前人的理论也是需要借鉴的。

引用前人观点,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文艺理论,这是李凡的个人追求,但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慢慢研究吧。

于是,李凡回到寝室后,电脑中又多出了一个文件夹。

周五早晨,京城上空乌云密布,雷声隐隐。到了中午,随着一声劈天裂地的响雷,整个京城大雨连绵。

下午没有课,同学们窝在寝室里,透着窗户一声声失落的叹气声。

“哎”

“这雨真他妈大”

“早不下晚不下,偏偏今天下”

咯吱

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