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1 / 2)

兰芳,和京剧艺术的发展。

后边,是他对于京剧没落,自己的反思。

同时,号召年轻人给京剧一个机会,还京剧一个明天。

演讲开始了。

众戏迷也是端正身子,瞅着电视。

“我的父亲是梅兰芳。”站在讲台前,梅葆九先生开讲了。

“在他56年的舞台实践中,成功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首创了京剧旦行表演艺术的重要流派“梅派”。

“我父亲有9个子女,5个在幼年相继夭折,留下来三男一女。”

“我大哥梅葆琛,他生性稳重,乐于思考。父亲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我大哥考上上嗨一所名牌大学理工学院的建筑系,成为了建筑师。”

“我二哥梅绍武伶俐活络,形象思维发达。我父亲在抗战时送他去米国上文学系,他回国后成为了一名翻译家。”

“我姐梅葆玥沉稳闲静、温婉端庄。我父亲鼓励她大学毕业当一名大学老师。但大家应该也知道,我姐爱唱戏,所以后来也进入了梨园。”

“再就是我,我在九个子女中,是最后,所以父亲给我取名梅葆九。”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成为了梅派艺术的传人”

“是你小时候就有京剧的天赋吗”

台底下的观众这是都说是。

梅葆九摇摇头:“我告诉您,其实,真不是的。”

“主要是,因为我父亲看我长得像他。”

噗。

戏园里的一些老前辈,可知道梅葆九先生就遗传了父亲的京剧天赋,他这么说,实际上,真是谦虚了。

梅葆九继续道:“我耳朵、眼睛都像我父亲,而且有嗓子,有条件学习,就这么,父亲给我拍了定妆照。”

“然后我演了三娘教子中的小孩,我父亲觉得演得还行,认为我有这方面的天分,这样就开始让我学梅派了。”

“我从10岁开始学习就没有断过,京剧表演艺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投入进去了,那就要每天拿出十来个小时去磨。”

“父亲给我请了老师,唱腔、昆曲、武打等等你都要学。”

“有人问了,你父亲不就是大师吗,为什么不直接跟着他学”

梅葆九笑了:“京剧表演,不能一蹴而就,十年磨一剑,可能都是快的。”

“因为京剧要先打基础,发音,咬字,唱腔,这些基本功,我父亲不会教我。”

“我的第一个老师,是王瑶卿之侄王幼卿,我当时天天跟着他学习非常规范的东西,就跟达芬奇画鸡蛋一样,不断地重复,循环。”

“那段时间,打磨出来了我的性子,我知道了京剧这门艺术,得静下心来,急不得。”

“学了基本功两年,我的昆曲教师是上嗨的朱传茗,传字辈的,然后武功教师是陶玉芝,你们不要觉得,这就够了。”

“学完这些,我又向朱琴心学习花旦,这一学又是几年。”

“我10岁的时就被父亲确认为传承人,而我真正的走上京剧舞台,真正的和父亲同台表演,却是5年之后。”

“这五年的时光,我都是在学习京剧,在10岁那一年我拜了祖师爷,以为我已经很了不起了,可5年之后,第一次跟着父亲上台表演,我才知道,我其实还是个渣。”

梅葆九老师说起他的童年。

别的小朋友可能都是快乐的,可他好像就没有童年。

在他嘴里说出的学习,其实应该是很折磨,很痛苦的。

但梅老就说的很平常,很淡然,好像遭遇这一切的不是他,另有其人。

一个艺术大师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许从他的童年就能看出去,他真的是在用心,想要扛过传承梅派京剧的大旗。

“我和父亲同台演的第一出戏是游园惊梦。”

“我父亲演杜丽娘,我演小春香,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还不错。”

“五年的学习,五年的默默无闻,我觉得我一出场,就会惊艳大家,就会成为父亲的骄傲。”

“可真到了台上,我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唱功上,勉强可以唱完。”

“但表演上,身段错,眼神错,走台错,整个在台上有时杵着像个石头,傻乎乎的,要不是父亲在配合,台下一定会有嘘声。”

“我那个时候,才知道,五年的学习之后,你还什么都不是。”

“你距离京剧表演艺术家这个称呼,还差着远呢。”

“我很失落,那天表演完了,我以为父亲会狠狠骂我,说我一顿,因为我辜负了他的厚待。”

“可吃完夜宵,他没有批评我,他只是给我重排了一遍,他告诉我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排。”

“告诉我,你要注意哪一点。”

“他根本不斥责我。”

“好吧,我更难受了。如果父亲狠狠说我几句,我的心里那时候会好受一点,可父亲什么都不说,我的心才感觉在滴血。”

“京剧啊,不是那么容易的,孩子。”

“我那个时候其实才真正体会到,父亲这一路走来,他经历了什么。”

“我好歹是有人教的,我可以跟着老师学,并且,我有父亲的照顾,老师们不会苛责我,都还蛮照顾我。”

“可我的父亲呢”

“我那一次以为我懂了。”

“但后来我又知道,我根本还远远不能懂。”

“不能懂一个京剧艺术大师,一个京剧传承者,他到底承受着什么。”

“父亲在58年的一个晚上和我的谈话我现在还记得。”

“那一年,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去世。”

“他突发心梗。”

“死去的原因医生说与心情不佳有关。”

“那段时间,程老师想要把他最钟爱、付出心血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的锁麟囊拍成彩片。”

“但由于锁麟囊受到一些评论家的围攻,那时候,主流媒体攻击了他,又被上边封锁。”

“程砚秋老师对锁麟囊实在难以割舍,3月初,程砚秋突发心肌梗塞住进医院抢救。”

“病势稍稳定后,一位与他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共事的同志去医院看他,程询问又送审的锁麟囊修改本的情况,那位没有多考虑可能的后果,就直白地摇了摇头。”

“这就让程砚秋永远地离开了京剧艺术的舞台。”

讲到这,梅葆九先生,故意停顿了一下。

他的眼睛里这时也有了模糊。

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二章、新京剧引发的海啸求订阅

“我父亲对我说,程砚秋对京剧表演这个行当,忠诚如命,他的一生都在为京剧做贡献,想要推动京剧不断向前发展。”

“因为把命放在了这上边,所以,在京剧的彩片事业受到一些外力干预时,他最爱的剧本不能过审时,他才没能挺过来。”

“父亲说着,向我背过了身子,我知道他在偷偷心痛。”

“那个时候,我才对京剧表演这个行当,有了一点点,一点点真正的了解。”

“每一位京剧人,京剧大师,都是把京剧当做他毕生最大的事业去做,去推广发扬。”

“京剧容不得你休息,必须与时俱进。”

“你必须唱出来吸引戏迷的东西,你必须演出来戏迷爱看的东西”

“不光如此,京剧也需要发展,也需要创新啊,各位。”

梅葆九先生在讲台前,是冲起了拳头。

他用力握紧,那是他在对京剧现在这个行当的担忧。

是京剧正处在一个无比尴尬,对年轻人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况。

说之前,洛一明引出京剧需要创新的概念时,台下的老戏迷们觉得,洛一明是在说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