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收一点,还得准备耕种,不能再耽误明年的春播。”
另一位宰相则说府库里钱快用光了。
“陛下,大明宫主体已经修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可以稍放缓下进度也没关系的。”
可宰相们越这样说,李治越听不进去。
“再加把劲,一口气修完岂不更好”
“陛下,府库无钱呀。”
“钱呢”
“东征、救灾、修大明宫,处处皆要钱啊。”
李治很不喜欢听这种话,朕富有天下,怎么就没钱花了
可大臣们不管你高不高兴,要想再修宫殿,那就得有钱,可现在钱快用光了。
气的李治甩袖而去。
回到太极宫里,李治还是气呼呼的。
他想不明白,他怎么就没钱了。
武氏临盆在即,肚子越来越鼓,看皇帝不高兴,便在旁边劝说。
“缓一缓也没关系的,今年修不好,明年总能修好的,也不急于这一时。”
“朕就是不想再住在这里了,这宫里不太干净。”李治说道,你即将生产,朕想让你也早点移居新宫,让我们的孩子在新宫里降生。
“可恨的是那些相公们,再有十万贯钱就能修好新宫,可却偏偏不肯掏这十万,还非跟朕说府库空虚,朕就不相信,难道朕的国库里,就连十万贯也没有了”
武氏提醒皇帝。
“府库可是朝廷的,那里肯定还有不少钱,但用钱的地方也还多。而陛下能用的是你的内府库,而内府库里现在确实拿不出十万贯了。”
李治不说话了。
虽然他确实是皇帝,可大唐的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的,哪怕他把元老们都赶走了,可宰相们依然还是拥有很大的权力。这大唐的天下,是宰相与皇帝共治天下,并不是他一人说了算。
就好比国库,国库里的钱就不是他说了算,而是朝廷管着,是那些相公们说了算的。
他真的能用的随心所欲的,是自己的小金库,可小金库里现在十万贯都掏不出来了。
“陛下,登州那边有快奏到。”
“登州什么快奏”
“百骑司关于蓝田县子的奏报。”
李治一听蓝田县子四个字,皱眉,还以为李逍又惹什么事情了。
“是好消息。”
那位内侍小心的打量着皇帝的脸色,见皇帝不高兴的样子,忙补充了一句。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
奏报送上。
李治迅速扫过,他脸上的神情从不满逐渐转为高兴,最后甚至变成了惊喜。
“哈哈哈哈哈哈”
“陛下何事如此高兴”
“爱妃你自己看,那些相公们不肯给朕钱,但自有人给朕送钱来。”
宸妃武氏接过,扫了一扫,也不由的惊容。
“李逍在赤山港赚了十几万贯,如今派人押送十二万贯来京十万贯进献陛下,两万贯给臣妾”
“对啊,朕刚刚还苦恼十万贯都没有,气朝堂宰相们连十万贯都不肯给朕,现在李逍就送十万贯来京,真是正瞌睡就来了枕头,太及时了。”皇帝一脸欣喜,“这个瑞卿,还真是总有惊喜给朕啊”
第371章请李逍回来吧
激动的李治兴奋的跟个孩子一样。
他立即召来了百骑司统领张大师,让他详细的跟自己说说这十万贯到底怎么回事。张大师早就已经先查清楚了,面对皇帝的询问对答如流。
“这个瑞卿,还真是朕的一员福将,谁能想到他能一下子弄来十多万贯钱呢。还是用这样的方法,没贪剥百姓一文钱,却为朕弄来了十万贯。”
李治没把另外两万贯算进去,既然李逍说是献给宸妃娘娘的,他自然不会去抢宠妇的钱。
十万贯就够了,足够他把大明宫修好了。
张大师早就知道皇帝对李逍不是一般的喜欢,于是便也趁机锦上添花了几句。
“县子确实有非常之能,原本一座偏僻荒凉的海浦,却能让他点石成金卖出十几万贯,而且有了这规划之后,各家进入,不出三年,赤山浦真有可能成为北方大港,到时税收也能增加许多呢。”
“嗯,瑞卿总是如此,常常让朕惊喜啊。要是我大唐的官员都如瑞卿,朕还有何愁啊要是政事堂里的宰相们,都如瑞卿这般能干,朕更是能高枕无忧了。”
张大师心想,皇上你也太抬举李逍了,他就算能弄点钱来,也不能就跟中书门下诸位相公比吧,这话若传出去,李逍还不得被诸位相公们妒恨死,搞不好以后别想再回长安城了。
“张卿,这十万贯什么时候能到长安”
“已经到长安了。”
“什么”李治又惊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张大师不得不跟皇帝解释,“李县子的这笔钱用的是飞钱,不需要车马,不用押运,几骑快马沿驿站赶路,十分快捷,一天能跑几百里。”
“飞钱”
“对,就是武珍州长安进奏院名下钱庄里的一样新事物。”
听完详细解释,李治叹道,“果然是飞钱啊,不用押运这么麻烦,那些长安的商人把钱存入长安的钱庄,开出银票,然后带着银票到赤山交易。李逍拿到的十几万贯钱,就是这些薄薄的银票,然后他现在让几个人轻松带着这银票到长安来,凭票兑换钱帛,省去了运输之累,还真是不错。”
李治觉得这飞钱的银票倒跟之前朝廷发行的债券有些类似了,但明显比债券更加方便,更利于流通了。
“既然飞钱到了长安,那可以马上兑换吗”
“可以的,钱庄已经接到了李县子的亲笔信,钱庄随时可以兑换那些飞钱。”
“有那么多钱可兑”
“陛下,钱庄开出的银票,本就是按商家存入的钱帛数量开出的,银票本身来说,其实也不过是个存钱凭据而已,因此不愁兑付问题。只不过,这飞钱便捷,但要付些手续花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