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9(2 / 2)

必须等皇帝和宰臣率京城百司官员前来后,才能收获玉米。

北苑,在朝廷划给玉米监的那一千亩地中间,三分地的玉米试验田显得有些孤零零的,李逍戴着顶草帽,等的百无聊赖,许久才终于见到皇帝和百官浩荡的队伍。

祭拜天地,感谢社稷。

皇帝明黄色的袍服,根本就不像是来收玉米的,更像是来做秀的,不过李逍倒无所谓,这种事情古今都很常见。

“李卿,朕听说北苑这三分地的玉米,起码能收十几石玉米”

李逍被宦官带到皇帝的面前,他遵照着宦官的吩咐,一直低着头。臣子是不能大胆直视皇帝的。说来李逍到如今,也没见过皇帝几面。

每月也就初一和十五参加朔望朝会,可每次朔望朝会京师九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他一个六品官已经排的很后很后了,他站在自己的班位上只能远远的看到皇帝一个大概的样子,根本看不清楚。

他更不知道,其实皇帝就是经常来他那蹭吃蹭喝的老王。

“回陛下,这几块试验田加起来大概是三分大小,因为保肥保水,又是育秧移栽,精选良种,精心种植,因此产量较高。但玉米新鲜摘下来后,还得脱叶晾晒,最后还要去芯脱料。玉米棒晾晒要折去一成多的水份,去芯又要折去一到两成。”

“这三分地能摘一千一百余个棒子,最终大概能得到八百来斤干玉米粒。”

李治一听能得八百来斤干玉米粒,非常激动。干玉米粒啊,那就是纯粮食了。他起身走到那片玉米苗前,伸手就瓣下一个老玉米。

剥去外壳,然后从抠下一粒饱满的玉米,看着这粒黄澄澄的玉米粒,李治甚至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李卿,你是大唐的功臣,是天下的大功臣,你抬起头来。”李治看着低着头的李逍笑道。

李逍缓缓抬头,目光先是落在皇帝的靴子上,然后是他那明黄的袍子上,最后一点点上升。

当李逍目光终于和皇帝的目光相对时,他不由的惊了。

这,这不是常来蹭饭吃的老王吗

怎么可能

李治看到李逍那震惊的目光,心里极为得意。本来他还想跟李逍继续玩下去呢,但今天他忍不住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他了。李逍是个大功臣,他没必要还一直在他面前隐藏身份。

“怎么样,是不是很惊讶”

李逍心里十万只草泥马正在奔过,轰隆隆

第244章所有人都疯了

李治得意之下,还把刚抠下来的玉米粒直接扔进了嘴里当松子似的嚼了起来,惊的旁边的宦官面无人色。

这可是还没有试吃过的玉米啊,万一这玉米有毒可咋办。

皇帝对着内侍摆了摆手,“无妨,这玉米其实朕都吃了好几次了,前几天还在李卿的府上吃过一次呢。”一边说,他一边笑着着额头冒汗的李逍,还对内侍以及李绩等几位宰相介绍起玉米的吃法来。

“朕跟你们说啊,李卿可是烹饪高手,这祥瑞玉米啊,到了李卿的手里啊,可是吃法多变,十样多样还不带重复。这还没完全长老的时候,可以炖汤喝,也可以直接蒸煮着吃,朕就喜欢吃蒸的。”

“新摘下来的嫩玉米,但不要太嫩也不要太老,直接放锅里蒸,蒸胡之后就那样拿在手里,咬一口就十多粒玉米在嘴,软糯鲜甜,甚至连那玉米棒芯都可以嚼碎了吃掉。”

“也可以把这还嫩的玉米粒脱下来炒菜,香、甜,口味极佳。”

李逍看着李治得意洋洋的跟百官臣僚们吹嘘玉米的十八种吃法,说的唾沫横飞的样子,心里的那十万匹草泥马再次呼啸而过。

这个该死的老王,不,是皇帝小儿,把老子戏弄了这么久。不时来到他家混吃混喝,原来居然深藏不漏,竟然是当今天子。难怪他几次朝会时,听着上面那龙袍皇帝的声音有点耳熟呢,当时只是完全没有想到那里去。

扮猪吃虎啊。

李逍目光移向太傅李绩,心想老元帅你也不厚道啊,我家的饭菜你可没少吃,甚至我还孝敬了你我李家庄最新研究出来的香水、香皂这些,药酒送了一瓶又一瓶的,你老就这么对我啊。

李绩脸皮很厚,对李逍责问的目光,只是撇了撇嘴,露出老顽童般的笑容。

李治还在那里说着玉米粒能弄成爆米花,放热锅里炒,玉米粒最后便会膨胀爆裂开来

“陛下。”

御史大夫宇文节都有些听不下去了,你堂堂一国之君,当着百官的面老说这个好吃那个好吃,哪有点明君的样子啊。

李绩也咳嗽了两声。

这下李治终于从得意兴奋中回过神来,这里可不仅只有李三呢。

“嗯嗯,朕是要告诉诸位臣工,玉米此物,朕和李逍早就试吃过许多次了。”李治伸手让李逍走到他面前去,“李卿,你跟大家谈谈玉米储藏的问题。”

李逍无奈走过去,结果比他也没大几岁的皇帝却非要拉着他的臂膀,还一手抚着他的背,简直跟长辈对小辈一样。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回陛下,玉米种胚大,易发热,吸湿性较强。因此在贮藏时稳定性要差点,易发热发霉,这方面不如粟、黍。不过比起麦、稻来,却也不差。”

“那要如何贮藏呢”李绩望着李逍问。

玉米的产量大家已经都亲眼看到了,而皇帝也说经过他试吃,证明玉米不但可食用,而且还很好吃,不比麦稻差。现在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是否易贮藏,要知道在唐人的主食之中,可不久是麦稻粟黍这些,还有大豆、高粱以及芋头。

芋头也是一种主食,而且产量还不低,在江南道岭南道可就有许多俚越人主种芋头,并以芋头为主食,但芋头有一个缺点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不易贮藏。

如果玉米也跟芋头一样,那虽有许多不比麦稻差的优点,但不能很好贮藏就将大大限制这种作物的推广种植。

“玉米贮藏主要以穗藏法和粒藏法,所谓穗藏法自然就是不用脱粒,把整穗贮藏存放。”

说起这个,李逍自然是专家,哪怕他其实也只是个二把刀,但这里再没有比他更专业的人了。

好歹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到大东北去旅游,那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农民家里存放的玉米棒子。

“穗藏法又以堆藏法为主,玉米采下来后去掉苞叶,然后放入能够通风的仓库里,这样风干一年去除水份后,等第二年时再脱粒,甚至等到要吃的时候再脱也可以。”

“还有一种挂藏法,先把玉米的苞叶撕开,然后编织成辫状,用绳子连接悬挂起来,只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被雨淋到就行。”

“就这么简单”李绩忍不住问,他家以前可是河南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家有良田千顷,僮仆数千。虽然他年纪轻轻就混社会,但对农事还是熟悉一些的。按李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