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9(1 / 2)

蓝微与杨录轻轻的点点头,立刻在电脑上操作起来,蓝微对空中进行监管,而杨录则是开始进行飞机的生产。

在这之前,王浩帮助着杨录进行着飞机设计,这算是两人一起完成的心血。

终于要上天了。

杨录看着飞机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符合着风力学的设计,整台飞机如同刀锋一般,后翼较大较长,前翼就小了很多,并且整个飞机的体形非常小,也就大约长两米,机宽一米五左右。

就像是一个迷你型的喷气飞机一样,这却符合着王浩的想法,起初的测试自然不会飞太远,就是晚上的时间,在这深山之中进行飞行。

随着生产中心的启动,一件件飞机模块从生产线上,走了下来,慢慢的被工程机器人拼接起来,生产速度十分之快。

天色慢慢黯淡了下来,王浩吃完饭之后,再次来到了生产中心,此时的生产中心的空地之中,已经出现了一款飞机,飞机整体并不大,也就是一米多高,两米长,一米五宽。

王浩走进了之后,这个飞机高度也就到王浩的胸部。

“蓝微,雷达有没有问题。”王浩对着蓝微开口说道。

“浩哥,雷达监管已经完成,这附近一带已经被华国模拟雷达监控,也被我们自身的雷达监控之中。”

蓝微坐在电脑前,神情十分认真,开口说道。

“好,杨录,准备起飞的事宜。”王浩轻轻的点点头。

蓝微口中的模拟雷达,与自身雷达,可不是同一个概念,模拟雷达,纯粹是按华国的雷达信号进行反推的雷达,而自身的雷达,则是由信号发射器的隐蔽信号波改动过来的。

这种信号波隐蔽性更强,配合上王浩新研制出来的电磁穿透技术,雷达的效果十分明显。

随后王浩的话,整个浩瀚研发中心的人都动了起来,虽然浩瀚研发中心仅仅只有三个人,但是三人的目光都流露出一丝兴奋,配合着控制机器人的行动,如同十几人一样。

他们即将制造一款可以飞天的飞机,这对于他们三人来说,对浩瀚研发中心而言,这就是一个里程碑。

迷你飞机在王浩命令下达之后,慢慢的自行启动,出现到了生产中心的外面。

“夏天的月光很足啊。”

王浩同样跟着走了出来,抬对看了看天空,月色十足。

“小龙,测试一下周围的生物波动。”

王浩抬头看了一眼后,拿出手机开口说道,这样的月色,他需要对周围的生物波动进行监控。

“未发现有任何的生物波动。”

一个金属质的声音在王浩的手机中响起。

“浩哥,你这个人工智能,真的强。”蓝微目光流露出佩服的眼神说道,这个人工智能,他在一个月前,王浩告知自己后,完全惊为天人。

这个叫龙脑的人工智能,展现出来的实力与智能,实在是太强了,此时他也知道,平时的运算,都是在龙脑中完成的,正是因为有龙脑的辅助,让他的程序的编写上,有了更大的进步。

杨录对于这个声音也是见怪不怪了,在一个月前,他就知道了龙脑的存在,现在他也慢慢的习惯了。

难怪老板常说,自己的浩瀚研发中心,有四个人,起初他还以为说的是许可,可是一个月前王浩说了才知道。

老板所说的第四人,就是这个人工智能,也知道自己平时的运算与反推,都是在人工智能之上完成的。

王浩得到了龙脑的答复之后,心中也放了下来,现在是晚上,对于电磁隐身技术,他是有十足的自信,只要没有人亲眼看见,自然不会把事情闹大。

第四百四十七章直升直降

“小龙,先由你来操控,十秒之后起飞。”

王浩看了看测试的迷你飞机,在检测了别墅与浩瀚研发中心的生物波动之后,他也就放心了。

随后王浩的命令传达出来,小型的迷你飞机,整体机体开始微微的震动起来,发出了一些细微轰鸣声。

这声音听在王浩的耳中,不由的轻轻点点头,这声音听起来虽然蛮大,但是相比于其它的喷气发动机,这个却是达到了王浩的低音标准。

在接近于十秒之后,迷你飞机的喷气发动机的声音,瞬间加大了无数倍,突然在地面之上掀起了一个大的气浪,吹动着浩瀚研发中心地面上的灰尘,向四周散开。

“在周围五公里的范围内,自由飞行。”王浩看着悬浮在空中的迷你测试飞机,满意的点点头,稍微带着蓝微与杨录退开了一些。

命令下达之后,迷你飞机的尾部,突然出现了一股极强的红焰,机身从平衡的悬空,出现了微微的倾斜,尾焰瞬间加大,飞机如同脱缰之马冲了出去。

“浩哥,直升直降技术,是真的费电,现在不止是费电,还耗费着发动机的生命。”杨录有一个飞机的监控装置,看着这个监控装置的反馈,不由有些无奈的说道。

“直升直降本来就是耗费动力极大,这不奇怪,发动机的生命,则是因为材料的原因,等我们更新的材料,这个弊端就可以解决了。”

王浩看着消失在夜空之中的飞机,笑着说道,对于杨录的话并不以为意,是短板就要认清。

说完,王浩拿出电脑敲打了起来,轻轻的点点头。

“浩哥,模拟雷达发现了不了测试飞机,不过我们的雷达却是没有问题。”蓝微看了一眼雷达传出一反馈之后,开口说道。

“恩,我知道了。”王浩慢慢的放下了电脑,他在迷你飞机起飞之后,就拿出了电脑,进入了华国的雷达监测,想看看华国的雷达会不会发现迷你的测试飞机。

“升空到八千米高度。”王浩想了想,开口说道,雷达没有监测出来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飞行的高度不够。

“杨录,报一下飞机的各项数据反馈。”

王浩说完之后,立刻再次开口说道。

“目前时速05马赫,高度3000米,推重比045目前来说远没有达到发动机的极限。”杨录看了一眼电脑,这个数值虽然不错,但绝对是远远没有达到喷气发动机的极限。

而且这些数据,与国家的那些顶尖的战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就以华国的第五代战机,灭20为例,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5马赫,飞行高度更是三万米,差距很大,不过虽然差距很大,但是杨录也知道,这台发动机的极限远不止于此。

如果配合更好的材料,那绝对还是可以提升很大的,就算达到不顶尖的喷气发动机标准,可是绝对不会差这么多。

“可以了,毕竟我们才刚刚起步,从无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