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7(1 / 2)

d们这些魔鬼,他可是能上天堂的。”

“真棒,说的我都很想弄死自己了。”

“哈哈哈,别忘了,我们可是来自异世界的魔物,跟上帝不是一个体系的,我们可进不了天堂的。”

士兵们其实并无紧迫感,反而在互相逗趣开玩笑。他们这些日子已经熟知了究竟在麻省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什么,一个自称天命教会的组织在这些年来拼命扩张,并且洗脑了一大批根本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这种邪教根本就是披着基督的皮在胡作非为的存在,而且问题最大的是,那个名叫杰斐逊的大头目不仅不是靠着教会敛财,而是似乎真的将对抗大明作为了自己毕生心愿。

这就属于忽悠了别人也将自己忽悠进去的主。

“咱们把他放倒吗”

“别介,上面刚交代了,对付这样的人,我们军人不要出手,让安防警察来。”

他们正说话的功夫,一批身穿着黑色特警战服的家伙们就登场了,单从装备上看,他们倒是看着比正牌的大明正规军还要拉风一些。黑色的作战服和战术背心,头戴着黑色战术头盔,一手还拿着镇暴盾牌,携带着各种用于对抗反乱分子的低烈度镇暴武器。

带队的士兵对那些安防警察说道:“确定是一个天命教会的反乱分子,将其控制并拘捕吧。”

“明白,交给我们吧。”

为首的安防警察做了一个动作:“电击枪”

三四名安防警察就在同伴盾牌的保护下,举着电击枪靠近,然后朝着那个大胡子发射了电击枪。电击枪的一端击中男子,发出了电压,男子当即踌躇起来,软倒在了地上,几个警察上去就将其制服住。

而男子的妻子孩子们就在后面恐惧地看着,并不敢上前。

“目标已制服”

士兵要求翻译对这家的女人和孩子说道:“这个人已经因为参与恐怖组织和反抗大明官方而被逮捕,现在对你们采取措施,你们将会被带入临时收容营地,在对你们进行审查之后,会让你们恢复自由行动。”

可是这个士兵没有解释的是,他所说的这个临时收容营地,其实是在百慕大群岛,这里是作为一个临时的关押地,目的是将这些思想危险的天命教会信徒给看管起来,如果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不会被放回北美大陆,而是会被遣送回英国了。

英国现在在外交和国防上已经出现了严重依赖大明的倾向,所以对于这样的要求他们是来者不拒的。而且对于严酷对待本国国民这件事上,英国更是没有半点的心理障碍。

“辛苦你们了。”士兵对安防警察说道。

安防警察的队长点点头。

其实这一批被称为安防警察的部队,是刚刚被白明修从系统中召唤出来的单位。这一支作战单位就是专门用来对付非正规部队的暴乱分子的专门作战力量。白明修一口气兑换了五千名这样的部队出来,并且安上了“北美海外领特别公共安全防卫警察部队”的称号,简称安防警察。

从镇暴盾牌到电击枪,从催泪弹到简易版的声波震退喇叭,这些安防警察从配备上是没的说。更厉害的是,他们的训练极其强大,一旦形成队形,普通的暴乱者根本没有办法冲破他们的守护,他们则会很快地将这群反乱分子给冲散,并且逼退。

实际上,在麻省地区进行的清扫活动,这些天命教会的人并没有形成特别有效的组织,基本上都是士兵们上门,要求带走当事人,配合进行后续调查,而耐不住性子,觉得他们是恶魔的天命教会信徒们就开始对抗了。

除非他们拥有枪支武器,否则士兵们不会直接将其击毙。而是让身后跟随着的镇暴人员将他们击倒,然后带走。

这种清扫活动基本上是一批批地将生活在这里的普通欧裔移民带走,很多小村子几乎村子中的所有家庭都是天命教会信徒,那么明军士兵和安防警察们也不会跟他们客气,就整个村子打包带走。

类似这样完全没有道理式地,以破坏天命教会群众基础和根据地为方式的打击,也彻底震动了汉考克等人组成的“新英格兰共和国”的领导层,以及真正影响了当地人反对大明的杰莫森杰斐逊等天命教会的人士。

当大明的天罗地网逐渐收紧,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庞大的压力,他们所潜藏的地方,很快就会成为大明的打击对象,这些人也终于着急了起来。

南明日不落

南明日不落

644无处可逃

跟大明的洪武省,新并入的弗吉尼亚省和卡罗莱纳省不同,麻省这个地方其实是多山的。阿巴拉契亚山在这一地区形成了许多零散的余脉,山势起伏,除了几条大和冲积出的河谷平原,甚至到海岸线地形仍旧算是崎岖的。

也是因为这种地形条件,加上更加寒冷的气候,所以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生活下去并不容易。倒是大明占据的洪武省条件会更好一些,阿巴拉契亚山以东的平原和低矮丘陵,加上略暖的气候,能够支撑起更加大规模一点的农业。加上更强的农业生产组织能力和农业技术,所以洪武省能够实现很好的农产品自给,而新英格兰地区一直因为农业生产困难,人口增长缓慢。

多山的地形显然是不利发展的,但是却为这里的叛乱分子提供了很好的藏身之地。

麻省大片的山林是未开发的,虽然一些移民选择在相对平坦的地方建立了他们的殖民点,或者干脆驱逐印第安人,夺取他们部落的土地。不过这样的殖民点的规模比较小,往往一个村子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移民们的生活既闭塞又很简单,他们种植仅够养活自己一家的粮食,养一点牲口就足够了。这样的生活清贫而简单,对于现在的明人来说,仿佛就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尽管明人农家在三十年前也是这个样子,他们的变化只不过是从二十多年前才开始的。

此时的大明就算是比较内陆省份的农民,他们的生活也远比这个强。农业合作社上有属于集体资产的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收割机一类的东西,主要是农合集资和政府的补贴。农民不仅有了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而且还能够轻易地由农合出面买到化肥、农药之类的东西。农民们能够耕种更大面积的农田,并且几乎每一个农合都按照地方农业局的安排,选种经济作物或者养殖经济牲畜,这些大部分是因地制宜的。加上大明民众已经有了强大的消费力,以及国有农产公司统购包销的政策,所以农民们普遍不仅实现了温饱,而且进入了小康阶首发

大明农民们的生活,完全是普通的外国贫苦农民们没办法想象的。

不过同样的,外国贫苦农民们也并不知道大明的农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封闭的新英格兰很少能够接收到大明的消息,尤其是这里还有着宗教信仰的思想屏障,更使得许多清教徒移民将大明的一切视作洪水猛兽。

一间农舍之中,几位“绅士们”或坐或站,但是每一个人的脸上写明了焦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