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最有力的那些思想和作品。许多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当年都曾在do刊登过作品。
所以说,do是绝对的权威杂志,这一点就体现在不少知名的建筑师都是他们的审稿建筑师,当然了,在此之前,他们杂志则是需要剔除一些杂质,免得浪费那些大师的时间。
意大利,do杂志总部编辑部。
巴迪是do编辑部的一名审稿编辑,他的工作就是把一些抄袭、无用、很ow的投稿给ass掉,然后把自己觉得非常不错的作品推荐给审稿建筑师,来让那些审稿建筑师优中选优。
所以他们审稿编辑也是需要懂得建筑设计的,以及对于国内外的知名建筑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阅历要丰富,能够应聘上这份工作,也是因为巴迪他本身就是学设计出生的,只不过他觉得自己在建筑设计上没什么天赋,正好do在招聘对建筑、设计有一定基础的审稿编辑,所以他就去应聘了。
这天,在喝了一口咖啡后,巴迪就开始了他这一天的工作。
打开邮件,巴迪找到昨天看到的邮件位置,然后接着看了下去。
作为意大利最有名的建筑、设计杂志,它同样是欧洲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气的杂志,所以几乎每天都会受到很多邮件,其中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对于建筑师来说,没有什么比do刊登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出名更快了。
毕竟,当代这么多有影响的建筑师在年轻的时候,都在do杂志上刊登过作品。
巴迪仔仔细细的看着,对于工作,他一直是这么严谨的,毕竟他自己本身也非常喜欢建筑设计,碰到好的作品,他也会毫不吝啬的赞赏。
但是对于一个全球顶尖建筑、设计杂志do来说,它每天收到的好的建筑作品不知道多少,所以渐渐的,他的眼光也高起来了。
老实说,他们do收到的作品,都必须已经完工落地的实体建筑,任何概念建筑,他们都不会收的,但只要是实体建筑,那设计都不会太差,毕竟太差的话,人家甲方也不会答应,然后选用这样的设计方案。
这样一来,这里的竞争就更加激烈了,这里面的比例基本上是二十比一,也就说,二十个建筑之中,大约只有一个建筑才会被他们do选中。
摇了摇头,ass掉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厦后,巴迪又打开了一个邮件。
“咦”
当看到遇见中的照片,巴迪突然愣了一下。
这就如同在狼群里看到一只羊一样,有点小清新的感觉。
“这是教堂”
仔细的打量后,巴迪有些疑惑道。
在这里,他见过各种豪华、气派的教堂,仅仅只是他们意大利就有气派的米兰大教堂、宏伟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大气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比萨斜塔旁边的比萨大教堂等等一系列的教堂。
但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简单的教堂,虽然说这只是一个葡萄酒庄园主人的私人教堂,但这样的设计,真的颠覆他心中对于教堂的印象。
而且这个教堂的设计风格,很明显就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理念新颖、独特,正是他们do想要寻找的建筑。
对于他们do来说,他们并不在意哪个建筑设计的更豪华、更气派,而是在意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创新,如果只是在之前建筑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这样的方案,压根就没有资格进入他们do杂志之中。
他们do杂志要收录的就是这种有自己独特风格、理念的设计。
随即巴迪继续看了下去,看到整个建筑在各个角度各个时间点的照片,他一脸赞赏道:“真的非常不错,完全以穹顶自身作为承重点,然后用穹顶和外面的水庭形成对比,一个起伏不定,一个波澜不惊,妙啊”
说着,巴迪立即看向最后的建筑师署名,当看到苏乐青三个字的汉语拼音后,他皱了皱眉:“中国人华裔”
正文第六百八十章打破常规
之所以皱眉,并不是巴迪歧视亚裔,主要是他们do真的很少收到亚裔建筑师的投稿,就他在do编辑部待的四五年,就没有见过以亚裔建筑师投过稿。
而且,虽然他不歧视亚裔,但是do杂志本身在选稿的基础上,也会把亚裔放在第二位的。
仔细看了看苏乐青的投稿,里面的建筑的确非常吸引他,而且他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独特的教堂,沉吟片刻后,巴迪还是把苏乐青的投稿转发给了他们do的审稿建筑师,同时也附带自己的推荐理由:现代设计、观念新颖、打破常规。
发完之后,巴迪微微吐了口气,他这也算是秉公处理了,至于能不能过审稿建筑师这一关,就要看这个方案足不足够吸引审稿建筑师了。
“祝你好运,伙计”看了看苏乐青的方案,巴迪笑了笑,然后打开下一封的邮件。
此时的苏乐青自然不知道自己的投稿已经算是过了预选这一关了,在正式上课之后,苏乐青才发现自己之前懂的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上了德语的专业课之后,他明显感受到自己越来越充实,这种感觉非常之好,苏乐青更是乐在其中。
当真正懂得更多的建筑知识之后,苏乐青才发现自己之前设计的方案是多么的侥幸,好在他之前设计的建筑都不是那种高楼大厦,不至于贻笑大方。
当然了,除了上课之外,苏乐青也会偶尔参与一下杜宝山他们举行的一些聚会,他毕竟还是人,人就是群居动物,更不用说他还是中国留学生社团的社长呢。
值得一提的是,有了万万没想到在国内创造的收益,杜宝山和何文柏两人手里算是有了点钱,社团的活动也一个星期一次,再加上并不收团费,所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团的规模也瞬间就超越了伍家鸣那边的华人留学生社团。
意大利,米歇尔建筑事务所。
米歇尔德波利正在观看着由do那边推荐过来的建筑作品,他除了意大利有名的建筑师之外,同样也是do杂志的审稿建筑师。
之所以担任这个审稿建筑师,除了本身do的总编邀请之外,他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个工作,因为这样就能够看到来自全世界各地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借此来刺激自己的灵感。
毕竟就算他是意大利有名的建筑师,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设计出一个作品的,作品之所以是作品,就是因为花了心思,如果一点心思都不花,那就不能算是作品了,只能算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