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当时,邓通钱已经成了硬通货,多留在手里一段时间,它的价值就增加一节。
当时人们不知道劣币驱良币的基理,只知道盲目攒钱。
包括当时的最大富豪,最能赚钱的银行家邓通,也是不懂这个道理的。
因此。他也自己积攒自己的钱,是极为可能的。
而且。他这样做,最有条件。
麦柯根据收集起来的资料分析。邓通是铸了钱以后,直接劈出一半甚至更多,送到储藏之地保留起来。
这个推测基本靠谱,就看能不能找到那个铜山,也就是邓通的金库。
找到了,不证自明;找不到,再多证明也没有任何用处。
很快,麦柯等人就到达了邓通的老家。
邓通当时正住在眼笑府一个名叫铜街子的小镇,那里围着一圈城墙,名叫邓通城。
邓通由于深得建文帝喜欢,做了一段时间弄臣以后,就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邓通谢过皇恩便打车还乡,在老家偏僻的铜街子,就在皇上赐给他的铜山山脚,搭建帐篷,然后请人开山探矿,炼铜造钱,流通全国。
不久,邓通就成了天下最大的富翁。
他怕遭强人抢劫,又出钱万贯,大兴土木,硬是在铜街子周围修了一座十分牢固的城池,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邓通城”。
汉景帝后来就是在邓通城抓住邓通的。
邓通没有料到这是来抓他,还大办酒席迎接招待钦差呢。
结果钦差一到,立马就下令把他绑了,并且果全部没收了他的家产。
麦柯一到,看到所谓的邓通城已经是残桓断壁,只剩稀疏几户人家。
麦柯过去问询,还真是难得,这几家竟然还都是姓邓,说是邓通先辈的直系后代。
再一细问,才知道当时的汉景帝,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也许是忽略了,也许是祸首已除,放他们一马。
那个和麦柯通话的人自称为邓守,逢年过节的还到那个铜山的废墟去祭奠先祖。
正在说话,连个年轻人进来,说祭奠之物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出发了。
原来今天正是祭奠之日。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麦柯正想过去看看
既然他们大白天就去祭奠,估计那个地方是个公开场所。
于是就和邓守说了一下自己也对这位先富起来的先驱十分敬慕,很想一起去瞻仰一下,不知道能不能一起去。
邓守苦笑到:“那里不过是一片荒场,平常从来不禁止人,岁都可以随便去我们也是谨守祖训而已,我从小就和我爷爷一起去的,从来不间断。”
麦柯谢了。
这时,二个年轻人抬着一头瘦猪走了进来。
邓守一看,不禁大怒:“这个月怎么又瘦了这么多怎么搞得”
年轻人也是心情不好,沉声说:“爸,您也知道,现在收入越来越少,猪肉的价格越来越高,就是这头瘦猪,还比上个月多花了二十块呢。”
“不行回去换就是我们不吃饭,这个也不能低于上个月”
年轻人咧咧嘴,现在都没有吃的了,还到那里去省啊。
麦柯见状,掏出一张千元银票,这是最小的了,递了过去:“大叔,我们既然也去对先辈表示敬仰,这点钱意思一下,今天的贡物我们负责了。”
邓守本不想收,手头又是在窘迫,一时非常非难。
“这”
那个年轻人却十分干脆,拿过钱来,说道:“老爸山穷水尽了您还犹豫什么,过了这一关,在想办法报道就行了,我去还一头肥猪过来“
“干脆两头,我们也改善一下,另外还要招待客人”
邓守也不是古板之人,立时就有了大局观。
第1308章1邓氏铜山探幽新加
麦柯的目标是找到邓通隐藏的铜山,本着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精神,他说通了邓守,跟着他的家人,一起前去铜山。
小鼍龙和云豹早就被麦柯放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在那里一边休息一边待命。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下午的一半了。
其实他们原来打算的中午过来,也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下午来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理由,当然也就上午来了,却又是耽搁了。
原来邓守的儿子除了买了一头肥头大耳的肥猪当作献祭以外,又买了同样一条肥头大耳的肥猪自己吃。
这样就是一次两头大肥猪
那个卖猪肉的也是熟悉的朋友,看邓家史无前例地打量购买,就给他一个批发价。
结果两头肥猪省下来的钱,又可以买一头半大肥猪了。
弄回来以后,全族百十口人皆大欢喜,发出震天的呼喊声,欢迎三头肥猪。
然后就发生了一件事情,众口同声地要求先吃猪肉,再去拜祖先。
邓守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其实,他心里也是对那猪肉也已经垂涎三尺了。
也难怪,快三年不知肉味了。
接着在大家急切的盼望中,两头猪被切成三寸见方的肉块,加上油盐酱醋等佐料,放进大锅煮了起来。
虽然肉香的飘散,全村的小孩子都聚拢过来,一共有三十个左右,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紧紧地把两口锅围了起来。
不知道是谁散布的观念,吃不到肉闻闻肉的香味也能解馋。
结果大家都信了,都围了过来。一共三圈。
最里面的一圈小孩;小孩的外面是半大小子,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却站在外圈的都是那些男子汉。
最外面的一圈是大姑娘、小媳妇、中年妇女、老年妇女。
总之。凡是能走动的,全都倾巢而出。
麦柯开始还看着好玩儿。后来就心中发堵了。
一顿猪肉,竟然就让人如此趋之若鹜,不顾任何尊严。
虽然自己也饿了,麦柯却没有去领肉,尽管邓守给他留了最大的一块猪屁股肉,因为那里的肉最肥。
邓守负责分肉,大概对自己的族人心中非常有数,一会功夫。就两两只猪全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