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6(2 / 2)

因此,粗略一看,两边通过互补,基本上还是持平。

当然,如果斤斤计较的话,总能找到可以讨要更大利益的借口;如果把边境问题当成买卖,随意进行讨价还价地进行价格战,更是有无穷的事由来逞口舌之利。

但是,吴文镕绝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一看之下,他就知道,这不是大问题对方也没有挑起争端的故意,而他自己呢,一心为了老百姓的疾苦,更不会没事找事,反而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但是作为官位最高的封疆大臣,他还是很讲究官威和程序的,这个本来属于属国的老涡或者缅甸,做出这么大动静,怎么能连个招呼都不打

所以他就气冲冲地要当地官员派人去和对方交涉,让他们过来说清楚

作为云贵总督,他能亲临边界已经难能可贵了,他的身份让他最多到此为止,不可能再往前走;如果出了界,那他就有了麻烦,而且是惹了烦

其实,他也是有点冤枉了麦轲;麦轲并不是想躲过和大清官员打交道,不经过他们的同意就独断专行,而是怕陷入他们的拖沓圈子里,一年半载也出不来,那时什么事情都晚了。

他现在的先斩后奏,等于是先把事情做完,如果满清依然办事拖拖拉拉,那也没关系,事情已经做完了,该干啥就可以干啥了,怎么拖,也不耽误事。

当然麦轲这样做,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别管对手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他都有信心有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虽然他知道,那种极端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低。

听到对方的代表说云贵总督亲临前线,让他去把事情说清楚,麦轲大喜。

让麦轲喜出望外的是来了这么大一个官,这云贵总督主导一方,实事求是地说,他的话比北经龙庭那个皇帝管事多了

而且还来得这么快还真有点“今日事今日毕”的意思,这在满清的官场绝无仅有

同时,麦轲也觉得对方的口气和态度非常平允,而不是定罪讨伐的意思,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这要比麦轲的预期好了许多。

要是按一般的常态,他完全可以要求麦轲去认罪;如果那样,麦轲还真是有点难办,难于取舍去吧,只能去认罪;不去吧,如何解决问题

麦轲立刻应邀前往,八戒与他同往,另外就是大牛带领十名卫士,那个项鼎也非去不可,麦轲琢磨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双方一见面,略事寒暄,原来都不算陌生。

麦轲知道这位总督,是根据吴仁晓的情报,知道满清大员中有这样一位有能力且廉洁的官员;而吴文镕知道麦轲,则是最近麦轲为了捍卫华汉后裔的利益,悍然出兵安南,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麦轲的这种行为,深得吴文镕的赞同甚至钦佩,他恨不得那挥师杀入敌人心脏的人就是他自己

今天一见,原来是自己敬佩的民族英雄来到面前,他的英雄心结一下子就全然解开,也不管自己一品大员的身份,马上就亲热地和麦轲称兄道弟起来

有了这个基础,那个本来就不是事的边境微小调整还是事吗当然不是,要是也是好事

结果二人根本就没提这些,麦轲主要是给这位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重的总督解答问题了。

这吴总督的问题事无巨细,涵盖面很广,有问题就问;麦轲是宏观微观都干,知识丰富,有问必答,二者越说越近乎,不知不觉间东方已经发白。

后来的天国野史上有这样一条记载:天国一八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凌晨七点,在大清和湄公河约盟边境的一座无名小山上,麦轲和吴文镕义结金兰。

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当事者二人被问到时,都是笑而不语。

但是,二人的会见尽欢而散,是不言而喻,人所共知的。

至于边界问题,从此以后,谁也没有提起;只是后来,临近那条边境干流北方一侧的一大片土地,也和南侧的一样,接通了水源、果树、交通和通信,那里的山民,再也不受贫穷的困扰。

而吴文镕本人也多次因为这个政绩获得最佳考评。rs

第518章蓄势九龙闹海

麦轲结束与云贵总督吴文镕的会见,回到大船,天光已经明亮,湄公河北部的治理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框架,具体工作就是冯云山以降的各级天国官员负责完善了。

麦轲把两位市长和野人特区特长送回他们的属地,大船转头顺流而下;这一次是一路顺风,风欢水笑,转眼之间就到了中界线,然后麦轲就处理由此往南的航道以及配套设施。

相对于北部的那四条东西河道,南方的河道建立轻而易举;时间不长,就已经全部配套建好,最后到达了下高棉海口。

这里是湄公河原来的入海口,一共有九条,故此被称为九龙江;现在这九个出海口没有增加,只是水流量增加了一倍有余

其主要原因就是,湄公河贯通了整个东南亚陆路地区的地区河流,都融汇到湄公河里面;而湄公河本身的河道畅通,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的处处弯曲险阻,也使得河水的流速增加,更快地沿着出海口倾泻入海。

由于历年河水冲刷,泥沙沉淀,这里形成了一个辽阔的三角洲,一般称为湄公河三角洲,总面积大约有四万四千多平方公里,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块平原。

依靠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本来就是一个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麦轲的任务是把它发扬光大。

麦轲一到湄公河三角洲,就把高棉市长张碔和帮助张碔熟悉工作的前代理市长虫洞找来,让二人一起参与对九龙江的规划和改造。

再一次集体视察了九条出水口以后,麦轲决定依然保留这九条龙,只是把它们进一步加工,让它们的宽度和深度都一样,保持同等的运输能力,同时,也对流水的速度进行掌控和调整,以利于水上运输和保护河道。

在加宽河道的时候。麦轲注意到了原来河道之间的距离,对原来就比较狭窄的间距,就不再向那个方向拓展。

对原来弯度比较大的河道,麦轲在加宽的同时。作必要的调整和改动,使九条新河道都保持笔直的形状。

九条南北河道理顺以后,麦轲又开始调理横向的河道;因为原来的水网就很密集,麦轲直接就放弃在它们上面修修补补,而是直接开创东西横向的河道。

有了新的横向河道以后,再去整理原有的水网,凡是不在新开河道之内的,一律填平,恢复成耕地。

对于这块平原如何使用,鉴于原来这里就盛产各种粮食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