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8(2 / 2)

沈娟想了想,道:“那就用苎麻吧”

余乐没听清,多问了一句:“什么麻”

沈娟道:“苎麻专门做帆布用的麻料。我小时候,家里除了种棉花做纺织外,也会种些麻来做衣服的。这种麻布,散湿快,很容易晾晒,所以很受干农活的农家人喜欢。”

余乐道:“噢,那可就好极了。就是这苎麻,咱们上哪找呀说句老实话,我都不认识,搁我眼前,我都认不出来谁叫苎麻。”

沈娟道:“砂土地上就很容易找到野苎麻。我记得咱们出海挖海肠时,那一片海岸里,就生长有野苎麻,这时候估计还能收割。咱们可以去砍两船回来。但要赶早了,现在已经入冬,霜冻一降,就全蔫死了。”

余乐道:“那我们现在就去”

沈娟道:“最好是现在就去,你且放一放熏竹料的活儿,带我们出去,只要把麻杆收割回来,接下来的工作,交给我们这些女人就行了。”

于是第二天,余乐便组织人手,出了趟门。

留着田秋秋、陆琳、吴芸三人在家,其他的,全部发动起来。

收割野苎麻

找到苎麻地,用刀从根部砍下,然后剥了枝叶,只要中心一根长茎,用稻秆扎成一捆一捆的。

一共干了两天,砍下来满满两大船,运回住处。

这两大船麻杆,按沈娟这行家的估计,能纺出五六百斤的麻布。

这不仅做三张大帆布足够了,还能按余乐的要求,编一根手拇指粗,一百五十多米长的大麻绳。这在以后行船时,是用得着的。

剩下的,还可以多制作几套衣服,这种布料,在天热时穿,特别舒适。

就是,当看到这种半人多高的植物时,那些女人,包括余乐、李志,都是一脸茫然的神色。

“就这个小指粗的小木茎得经过怎么样的工序,才能让它变成一块一块布来呀”

“麻布跟麻秆,这完全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嘛,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吧”

棉花还好理解,人家本来就是一团纤维,将之拉长,就成了织布用的线了。

可这一根根矮小的植物,你得怎么样,才能把人家变成纤维来

可要说不行,人家古人,几千年前,就用这种植物,来做衣服穿了。

看来古人的智慧,也真是够了得的

反正给余乐李志这种外行人,给他们琢磨十年,都未必能琢磨出把这种小草变成麻布的方法来。

问沈娟,沈娟则卖起了关子:“能的。肯定能变成麻布的,到时你们就知道了”

于是回了家,沈娟就开始指挥起来。

女人们帮忙纺完了棉,这时基本也是闲着没什么事干的,所以正好又有了新任务。

熏竹刨皮的工作,那是两个男人的事。最多偶尔叫过来帮忙抬一下竹子。

沈娟带领女人们,先是将一颗颗麻杆,把皮剥下来。

要的,就是这一层外皮。

这称作苎皮。

然后又请余乐和李志两个男人,在屋后挖了一个大池子。

池子里,蓄上水。

把剥出来的苎皮,扔下水池里去,上面用木板加石块,压住。

这是一道浸泡的工序。

这道工序很关键,称为脱胶。

原来,把苎皮给浸腐了,把脱质泡掉,剩下的,就是可做布料的纤维了

敢情这么简单呢

可若不是行家,你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这纤维是藏在苎皮里的。以及它的提取方法

得亏有沈娟这种内行人呢

本章完

第521章推算预产期

浸好了麻,接下就是漂洗,捞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然后就是绩纱,绞线。

织布之前,还有一道上浆的工序。

用稻米磨成米浆,刷上去,再晾干。

经过这样处理的纱线,织出来的布,才光滑平整。

从采麻到织布,一共算下来,得有十二道工序之多,沈娟带着女人们,在过年之前,也只能做到全部绞成纱线,剩下的工序,只能留到年后才做了。

为了织那种料厚的帆布,沈娟还将纺车重新改装了一遍,经纬用上了多股线。

这样织出来的布,够厚够坚固,也才能兜得住风。

距离明年的启程,虽然还挺远。

但大家伙一合计,都觉得时间很紧迫,也不能再耽搁了,因为需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因此每个人都被调动了起来,包括菲菲那小丫头,都差她去给沈娟打下手了,帮忙递物送工具什么的。

男人们负责造船。女人们负责织帆布。

还有个孕妇,则负责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