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经过了陛下的首肯,明日起就要开始大量刊印。这对咱们印刷厂。还有所有的师傅们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夏鸿升对印刷厂的掌柜说道:“所有的匠人,所有的活字全部启用,集中全部的人手和资源来印发报纸。明日,会有一个大新闻”
“公子放心,为了这一天,咱们已经准备的许久了”印刷厂的掌柜十分兴奋,用力的点头保证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卖报的人手呢可曾找的足够多”
“光是长安城中,便有五十个。”印刷厂的掌柜向夏鸿升说道:“另外还有五十个,会在报纸印刷出来的第一时间,带着最先印出来的那些报纸用最好的马匹奔送到长安周边。除此之外,安排有人快马将先行印出的报纸送到洛阳,在洛阳城中,亦有五十人会收到报纸,四处售卖。”
夏鸿升虽然对这个掌柜办事的靠谱和周到也很放心,但是还是再次确认道:“卖报的时候一定要喊,将里面的大新闻的标题喊出来,简短的喊几句内容,引起人们的兴趣。酒馆、食肆、青楼,人流量大,文人多,比较上层的地方。”
印刷厂掌柜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公子就放宽心吧小的专门派了人教他们每一期的报纸如何喊,如何卖报。”
至于报纸的内容,夏鸿升造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李世民点头同意发行报纸的时候用了。
上面用不少篇幅介绍了报纸是什么东西,都有哪些板块,有什么内容。当然,也鼓励天下人通过报纸这个平台来合理的抒发己见,报刊将择优刊载,并发放稿酬。
又从先前在书屋里投稿的稿件里面选择出来了几篇见解非常独到的策论,也刊载了上去。
夏鸿升可以预见到明日报纸发行之后的盛况。那些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士子,且不说报纸上面的内容,单单是朝廷通过报纸来让百姓知道朝廷做的事情,然后在报纸上听取百姓的建议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集体了。在报纸上听取百姓的意见,可是百姓里面能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还不是他们所以这些文人自然就觉得自己得到了皇帝的重视,想来,编辑部要受到一大堆关于朝政的评论了。
不过,里面有哗众取宠又或者纸上谈兵的酸腐文人,那自然也有会深入民间调查问政的实干文人,而有编辑部在,就要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报纸真正的起到反应真实民意,提供对国家有益处的见解的功能。
当然,里面还有重要的一篇文章。其中写了突厥在边关的劫掠,又细数了突厥屡次进犯大唐所做下的惨案。
报纸一张一张的被印出来,很快就装满了许多马车,迅速的离开了印刷厂,往周边而去了。
明日一早,注定,会是大唐的一番新气象
第446章发行报纸,广开言路
天刚微凉,坊门才打开。
人们才从各自的家中出门,匆匆走上街头。忙活,亦或悠闲,街道上面,很快就人多了起来。
忽而,大街小巷里面,突然冲出来了一些岁数不大的孩童来,穿的倒是整洁周正,每个人都在肩膀上面斜背着一个挎包,里面是厚厚的整齐的一摞纸张。
这些年岁不大的孩童四散开来,分散到了几乎每一条人多的街头。
这些少年每隔一段距离就停下一个,一条街边竟然站了七八个之多,因为身上的一副都一样,且都是背着同样的,没见过的包裹,再加上里面那厚厚的纸张,每隔一段距离站上一个,立刻就引来了路人的频频瞩目。
只见那些少年从包裹中抽出一张纸张来,那纸张不小,都快要赶上他们的半截上身那么大一张了,向路人们喊道:“卖报卖报一文钱一份今日新闻,陛下广开言路,推行报纸,使天下百姓在报纸上得见朝廷每日事物,皆成监察快来看一看啊”
“卖报卖报一文钱一份陛下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快来看详尽消息”
“卖报卖报一文钱一份陛下重申五花判事,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由给事中、黄门侍郎校正,以免政事出错”
那些少年郎不断的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同时向街上的人群不停的喊着报纸上面的内容概要,何况,就将沿街的路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了。
“咦从这上面能看到朝廷的事情”路上忽而有一个人惊奇的喊了起来:“朝堂上面发生的事情,也是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能看的”
“区区一文钱,买来看看不就知道了”另外一个人笑道,然后越众而出,走到报童跟前,掏出一文铜钱来,递给了报童:“小兄弟。且给我来一张看看我问你,这上面当真能看见朝堂上的事情”
却听那个报童脆声说道:“这个公子怕是还不知道吧这东西叫做报纸,便是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报于纸上,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陛下有旨意的。日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朝廷的决策,都要刊登到报纸上面,供天下百姓看到,也好监督朝廷的作为。探讨政策的好坏,参与到朝政当中,朝廷的官员和天下的百姓一起参与朝政,确保朝廷能够顺从民心,让大唐万世永昌呢”
“原来如此”那人立刻大为惊喜,双手碰过报纸,激动万分:“让天下百姓通过报纸知晓朝堂之事,也论解朝堂之事,如此,天下百姓也参与朝政。朝廷自然能够顺从民心陛下大手笔陛下真是大手笔啊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那人当即立刻打开了报纸,就站在街头看了起来。
听了他的话,又有一些人激动的走上了前来,从报童的手中买了份报纸。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抢着买报纸去了。
如此的情形,几乎出现在了长安城中每一条人多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人不停的在喊着陛下万岁,朝廷万岁,甚至于竟然有些文人当街放声大哭,大哭后又大笑。不停的高呼陛下英明
街旁巷道里,一身便装的一个年轻公子吃惊的看着街道上的场面不停的咂舌,惊奇道:“升哥儿,果然如此你说。经过这些托儿的领头之后,竟然真的都纷纷开始买报纸了论做生意,还是你有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