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贼 > 分节阅读 116

分节阅读 116(2 / 2)

何进本来就没有胆气和整个宦官阶层为敌,听了太后的答复反而放下心,打算诛杀几个最为嚣张跋扈的中常侍封住士人、党人的嘴。

袁绍不吃他那套,他说中官亲近至尊,百官奏章,皇帝诏书皆经其等之手,如果不尽快除去,悔之晚矣。何进咬咬牙,欲和妹妹再行商议,哪知太后根本不想和他谈。原来太后母舞阳君、弟何苗皆收了宦官财货,连连为宦官说情,这更加坚定了太后的想法。说到底她和母舞阳君、弟何苗才是一家人,大将军何进这个异母兄只能算外人。

看着何进又犹豫了,袁绍摇摇头,心道:“权有余而智不足,沐猴冠冕之徒。”沐猴冠冕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就是说猴戴帽子,充人样,虚有其表。何进出于荆州南阳郡,正属于楚人,袁绍却不想连大兄何顒、好友许攸一块骂进去了。

大将军府通火灯明,数十名士之流席地而坐,鸦雀无声。

袁绍酒杯轻轻撞击食案,引得众人关切,言道:“将军既然认为京兵、部曲不足恃,那就募兵及召唤外将吧。”

何进心思一动,问道:“外将,谁”

“并州牧董仲颍”

“不可”卢植率先开口,他攻打张角时曾与董卓相处一段时间,深知其为人,兼且年来所作所为,实乃野心勃勃之辈,劝道:“董卓凶悍难制,恐生祸端。”

大将军府主薄陈琳谏道:“今将军集皇威,握大权,龙行虎步,随心所为,对付区区几个阉人,招外兵好比用炉火去烧毛”

侍御史郑泰亦道:“董卓强忍寡义,贪得无厌,若用之,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将军依托皇权,权势厚重,秉意独断,诛除有罪,何必以董卓之徒为援”

而后又有几人反对,袁绍神情淡然,不为所动。

何进也认为召董卓不妥,说道:“本初,你看”

袁绍不紧不慢道:“董仲颖凶悍妄为,才使阉人感到惧怕。至于难制,实属笑话,将军手握数万雄兵,麾下英才无数,难道还怕个董仲颖不成如忧其反复,可命其带兵不许过三千,同时召原并州刺史丁建阳南下,东郡太守桥元伟屯成皋”

陈琳还要再言:“可是”

“陈主薄无须多言,我意已定。”何进挥手道。他宁愿假借董卓之手除害,也不愿自己与宦官火并。遣散诸人,邀袁绍等数名心腹去密室详谈,直到傍晚,最终定下骑都尉鲍信返回家乡募泰山兵;都尉毌丘毅到扬州招募丹阳兵;大将军府掾王匡到徐州募强弩士;原并州刺史丁原从事,假司马张辽、假司马张杨回并州募骑兵。加上董卓、丁原、桥瑁

“有此八路兵马,既可制衡董卓,又能灭除阉人”何进信心十足的想道。

袁绍同何顒、许攸等人离开大将军府,登上马车,路上何顒眉头始终紧皱,看了看袁绍,忍不住道:“本初,此举是不是太险了”

“何进,庸辈耳。非下猛药不可。”袁绍神情淡淡地说道:“那几个舌燥之人话语,大兄不用往心里去,他们无一党人出身,岂能了解我等所受之苦”

“”何顒神情复杂难明。

许攸笑着说道:“大兄多心了,董卓,袁公故吏,世祖中兴汉室以来,国朝素重门生故吏,百余年来从无一例以下犯上者。哼,咬本初一下我看看借他八个胆子”

何顒道:“董卓,边鄙之人,未必吃这套。”

袁绍平静地道:“诏书命董仲颖只带三千,敢有违背,立即下诏盖子英、皇甫将军南北围之,杀其人,夺其军。我相信董仲颖是聪明人,知道该如何选择。区区三千人,投入这偌大雒阳城,恐怕都溅不出一朵水花来”

“诚如本初所言。”何顒很想让自己安下心来,可惜不能,他也不知为何。

“主人,到家了。”车厢外马夫提醒道。

袁绍出得马车,见叔父袁隗府中家奴候立一旁,问道:“叔父找我”

“是。”家奴恭敬地答道。

袁绍点点头,和何顒、许攸说一声,随奴仆上了另一辆马车,向反方向而去。

抵达袁府,袁绍步履从容的来到一间静室,不仅叔父袁隗在,从兄袁基、从弟袁术,袁懿达、袁仁达也在,前二人是袁绍生父袁逢之子,后两人乃袁隗之子。

袁隗一身精美袍服,满头鹤,白胡挂颔,面色红润,高大的身躯笔直跪坐地席,炯炯双目带着一丝愤怒与不解,低喝道:“听说你建议大将军召董卓进京”

“是。”

“糊涂”袁隗说道:“董卓野心勃勃,此举乃养虎于门,你到底想干什么”

袁绍平静地道:“自然是诛阉人”

“你是想连何进一块杀了吧。”袁术一边说一边为自己斟酒,从下午的时候袁隗就匆匆忙忙将他叫来,坐了大半天,总算等到正主。

对于袁术的指控,袁绍并不否认。

袁隗怒道:“你想破我家吗”

袁绍微讶道:“大人何出此言”

袁隗叹了一口气,说道:“本初,莫要玩火自残。”

“谨记大人之语。”袁绍长揖,与诸兄弟行礼,转身离开富丽堂皇的客厅。步行在满天星辰下,玉砌雕阑间,袁绍回灯火通明处,摇摇头,太傅参录尚书事就满足了吗叔父大人

看着袁隗唉声叹气不止,兄弟无言,袁术仰头干杯,心道:“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叔父占一、三,深得老子精髓啊”

缑氏山,又称抚父堆,由雒阳至嵩山,必经此地。此山高约百余丈,不甚高,少草木,多金玉泉水,山顶有一池,碧绿如翡翠,常有仙鹤饮水,故曰饮鹤池。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传闻此山有仙,乃是周灵王的太子晋。他好吹笙,有一次在伊洛间漫游,偶遇仙人浮丘公,随上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