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文旅局单子后的两天,许言感觉自己脑细胞阵亡了一大片。
这种感觉他很久不曾拥有了。
记得上次这么认真思考,还是在学高数的时候。
办公室的白板被他画得密密麻麻,时间线、地点、关键词……
他抽空还把南城博物馆和几个老街巷逛了一遍,美其名曰“寻找灵感”。
试图从那些老墙砖和梧桐树干里寻找的一点可以切入的点
“按时间顺序走,最稳妥,也最能体现‘底蕴’两个字。”许言咬着笔帽,盯着白板自言自语。
六朝古都的烟雨,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这些是底色。
但不能只讲古代,那不成历史纪录片了?
得串联起来,让古今对话。
他脑子里慢慢有了个雏形:
开头不用宏大气势,反而要沉静。
用一组空镜,冬日清晨薄雾里的古城墙、结着薄霜的秦淮河面、光秃秃的梧桐枝桠指向天空,配上低沉舒缓的旁白,先把“时间沉淀”的感觉做出来。
然后镜头一转,可以是博物馆里的某件文物特写,光影变幻间,切入历史重现的画面。
不是那种影楼风Cospy,而是更写意的手法,展现古代南城的繁华市井、文人墨客的雅集、甚至大胆一点,勾勒一下秦淮名妓的惊才绝艳。
比如董小宛的才情、李香君的气节,点到即止,重在神韵而非香艳。
毕竟关于南城的名妓,那故事可有不少,比如秦淮八名妓,金陵十二钗。
“得有个贯穿的意象……”许言琢磨着,“梧桐!对,就用梧桐树。”
虽然他知道梧桐树是常SK为了她妻子而种下的。
但现在人们想到南城,总会想到那条梧桐大道,这似乎成了南城一个很好的记忆点。
它可以见证有识志士在树下密会,见证文人写下传世篇章,见证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最后落到现代,春天梧桐发芽,绿荫蔽日,孩子们在树下奔跑,老人下棋,历史和现代生活在这片绿荫下和谐共处。
“结尾就拍春天的梧桐大道,阳光透过新绿的叶子洒下来,充满希望。
旁白可以点题:一座城的底蕴,在于过去,更在于在它如何走向未来。”
至于分镜脚本,他凭着【徐克导演分镜手稿能力】【拍摄构图能力提升10%】的感觉,画了不少草图。
最大的问题是时间。
现在拍,梧桐树光秃秃的,达不到最美效果。
他在方案说明里也坦诚了这一点,建议最佳拍摄期在来年三月底四月初,梧桐新绿时。
现阶段先确定创意和脚本,进行前期筹备。
忙活到七号下午,一份详尽的创意方案和分镜脚本初稿总算搞定了。
他把文件发给商务经理,附言:“这是初版,先和文旅局那边沟通,看方向是否合适,我们再调整细节。”
邮件发出去,他长长舒了口气,感觉卸下个担子。
一看时间,快四点了。
想起跟阿凯约了录歌,他赶紧收拾东西,同时给方高鹏打了个电话。
“高鹏,这段时间应该准备得差不多了吧,是时候录制你的第一首歌了。”
电话那头的方高鹏点点头:“没问题言哥,我已经又九成把握了。”
“好,你收拾一下,半小时我到你那边,我带你去录音棚。”
“感谢言哥,我马上收拾。”
半小时后,许言的车停在阿凯的录音棚楼下。
方高鹏坐在副驾,紧张得手心冒汗,时不时整理一下其实并不乱的衣领。
许言看他这样子,笑着道:“别紧张。”
方高鹏深呼吸道:“实不相瞒,我还是第一次到录音棚这个地方。”
许言熄火拔钥匙:“谁还没个第一次了?这里的录音室是咱们自己人,你就当平时在练歌房一样,放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