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与开学式的激情浪潮尚未完全退去,海田学六年级组就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重量级公开课的筹备。这次公开课非同可,区教研室的重要领导会亲自带队来听,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学校在本年度的教学评估排名。
武修文接到的任务,是主讲一堂关于“分数应用题解题思维突破”的公开课。这个课题看似基础,实则极易讲得枯燥乏味,难以出彩。连续几个晚上,他宿舍的灯光都亮到深夜。
教案写了一遍又一遍,又被他自己推翻一次又一次。那些精巧的例题设计,在脑海里盘旋,却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无法串联成一个既能展现思维深度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机整体。他像是陷入了一个自我较劲的迷宫,越是急切,越是找不到那个关键的出口。
这天下午,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几位老教师。武修文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教案,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武老师,还在磨公开课呢?”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在身边响起。武修文抬头,竟是林方琼。她端着茶杯,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但眼神里以往那种明显的质疑和疏离感,似乎淡去了不少。“林老师。”武修文连忙站起身,“是,总觉得还差点火候,不够顺畅。”林方琼瞥了一眼他的电脑屏幕,哼了一声:“光琢磨那些花里胡哨的引入和多媒体有什么用。毕业班的孩子,核心是听懂、会用、能举一反三。你框架搭得再漂亮,学生跟不上,全是白搭。”
这话得直接,甚至有些刺耳,但武修文却敏锐地捕捉到其中并非全是贬义。他态度愈发谦逊:“林老师的是,我也在担心课堂实效。”
或许是武修文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她,林方琼沉默了几秒,忽然开口:“这种课,我年轻时候上过不知道多少遍。关键不是你讲得多精彩,是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她放下茶杯,随手拿起桌上一支笔和一张废纸:“你看啊,这种复合分数应用题,学生卡壳往往就在找不到那个‘1’,也就是单位‘1’的转换上。我有个土办法,叫‘找祖宗’。”武修文一愣:“找祖宗?”“对!”林方琼脸上露出一丝近乎狡黠的笑意,“你就告诉学生,题目里谁最开始、最完整,谁就是‘老祖宗’。后面所有变化的量,都是它的‘子孙后代’。分析题意的时候,就拿笔指着,嘴里念念有词‘你是谁生的?你占你老子的几分之几’别怕形式土,孩子就吃这一套!形象,好记!比你在黑板上画一百个线段图都管用!”她一边,一边在纸上飞快地画着关系图,嘴里还模拟着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认亲”的场景。那些生动的语言,那些她积攒了十几年、看似土气却直击要害的课堂组织窍门,像一把钥匙,猛地捅开了武修文思维中那层停滞的窗户纸。
他眼前豁然开朗!之前困扰他的那些知识点衔接问题,在这个“土办法”的串联下,瞬间变得清晰无比,甚至能衍生出许多互动性极强的课堂活动。“林老师!太感谢您了!”武修文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他深深鞠了一躬,“您这个方法,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林方琼被他这郑重的道谢弄得有些不自在,摆摆手,恢复了那副淡淡的语气:“行了行了,我也是不想看你把公开课搞砸了,丢我们六年级数学组的脸。你……好自为之吧。”完,她端起茶杯,转身走了。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武修文心里充满了感激。他明白,这位曾经质疑他最甚的老教师,此刻的不计前嫌、倾囊相授,分量有多重。这不仅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一种无声地认可和融入。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灵感如泉涌。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将林方琼的“土办法”巧妙地融入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中,赋予其更生动的血肉。
公开课的阴霾暂时散去,武修文全心投入修改教案。这天傍晚,他正在办公室完善课件,隔五年级的年轻音乐老师张薇抱着笔记本电脑,哭丧着脸走了进来。“武老师,救命啊!”张薇的声音带着哭腔,“下周区里艺术节展演,我的课件死活导入不进背景音乐了!弄了一下午,电脑都快被我砸了!明天就要彩排,这可怎么办啊!”
看到张薇急得眼圈发红,想起之前自己刚来时,对学校多媒体设备不熟悉,也是张薇热情地帮他调试过几次投影仪。他立刻站起身:“张老师别急,我帮你看看。”他接过电脑,仔细检查起来。问题有些棘手,是音频文件格式兼容性和播放软件设置冲突导致的。对于不常接触这些技术的张薇来,确实如同天书。武修文二话不,拉过椅子坐下,手指在键盘和触摸板上快速操作起来,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给张薇解释问题所在和解决步骤。
“你看,这里要勾选这个选项……这个文件需要转换一下格式,我帮你找个在线工具……”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武修文专注地调试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张薇最初焦躁的心情,在他沉稳的操作和清晰的讲解中,慢慢平复下来,看着武修文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佩服。
“好了!张老师你听!”武修文点击播放,一段悠扬的钢琴曲立刻从电脑音箱里流淌出来,完美地与课件画面同步。“天啊!成功了!武老师你太厉害了!”张薇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脸上阴霾一扫而空,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今晚就别想睡了!我请你吃饭!”
武修文笑着摆摆手:“举手之劳,别客气。之前你也帮过我。快去准备彩排吧,预祝你展演成功!”
送走千恩万谢的张薇,武修文看着窗外已然亮起的万家灯火,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种同事之间不计回报的互助,让他感受到了海田这个集体真正的温度。
然而,生活的波澜总是不期而至。第二天上午,正是武修文公开课最后一次试讲的关键时刻,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六年级办公室的平静。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家中老人突发急病住院,她必须立刻赶回去。王老师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她的班,她的课,一下子全成了问题。
消息传来,年级组长一时也调度不开。正在试讲后与武修文交流听课感受的黄诗娴,立刻站了出来。她先是温言安抚了焦急的王老师,让她放心去医院照顾家人,然后迅速转身,目光扫过办公室里的几位同事。“武老师,赵老师,郑老师,”黄诗娴的声音清晰而果断,带着一种平时不常见的干练,“王老师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她的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我们暂时分担一下,确保班级不乱,孩子们的学习不受影响。”她语速很快,安排却井井有条:“武老师,你数学课任务重,就帮忙代两节王班的数学课,教案我稍后拿给你。赵老师,你是语文教学骨干,王班的语文课主力就拜托你了,我协助你处理王班的作业。郑老师,我们俩辛苦点,把王班的班主任日常工作,比如午休、放学路队先管起来。大家看这样行吗?”
她的安排合情合理,充分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学科实际情况。武修文看着此刻沉着冷静、调度有方的黄诗娴,心头微动。他见识过她温柔体贴的一面,也感受过她女儿般的娇憨,此刻却像是第一次认识她作为教师、作为同事那可靠而富有担当的一面。
“没问题!”武修文第一个响应。“听你安排,诗娴。”赵皓星也立刻点头。郑松珍更是拍着胸脯:“放心吧!包在我们身上!”
没有推诿,没有抱怨,只有迅速凝聚起来的共识和责任感。在黄诗娴的高效组织下,一个的临时互助组立刻运转起来。武修文拿着黄诗娴迅速找来的教案,快步走向三年级二班的教室;赵皓星已经开始研究王老师的教学进度;郑松珍则跑着去教室安排午休事宜。
看着同事们忙碌却有序的背影,黄诗娴轻轻松了口气,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她转过头,正好对上武修文回头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了赞赏、支持,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他们不仅是心意相通的恋人,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