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炮”是战争武器,此处指代的是对抗外敌的力量;“饭”指代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存保障,在通俗的文学语义中常见;把文学作品比喻为“人类改造丸”,是指文艺承载着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作用。作者用通俗的意象来描写文艺、战争和生存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别人的批评呢?批评是有益处的。我爱批评,它多少给我点益处;即使完全不对,不是还让我笑一笑吗?自己写的时候仿佛是蒸馒头呢,热气腾腾,莫名其妙。及至冷眼人一看,一定看出许多错儿来。我感谢这种指摘。说的不对呢,那是他的错儿,不干我的事。我永不驳辩,这似乎是胆儿小;可是也许是我的宽宏大量。我不便往自己脸上贴金。一件事总得由两面瞧,是不是?
对于我自己的作品,我不拿她们当作宝贝。是呀,当写作的时候,我是卖了力气,我想往好了写。可是一个人的天才与经验是有限的,谁也不敢保了老写的好,连荷马也有打盹的时候。有的人呢,每一拿笔便想到自己是但丁,是莎士比亚。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天才须有自信的心。我可不敢这样,我的悲观使我看轻自己。我常想客观的估量估量自己的才力;这不易做到,我究竟不能像别人看我看得那样清楚;好吧,既不能十分看清楚了自己,也就不用装蒜,谦虚是必要的,可是装蒜也大可以不必。6
6议论明志
作者认为“天才须自信”,但自己不是个天才,所以应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但同时也不必妄自菲薄,重点是努力认识自己,尽量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方可保持进步。作者通过这番小小的议论表达了“凡人须有自知之明”的观点和对自己写作事业的态度。
对做人,我也是这样。我不希望自己是个完人,也不故意的招人家的骂。该求朋友的呢,就求;该给朋友做的呢,就做。做的好不好,咱们大家凭良心。所以我很和气,见着谁都能扯一套。可是,初次见面的人,我可是不大爱说话;特别是见着女人,我简直张不开口,我怕说错了话。在家里,我倒不十分怕太太,可是对别的女人老觉着恐慌,我不大明白妇女的心理;要是信口开河的说,我不定说出什么来呢,而妇女又爱挑眼。男人也有许多爱挑眼的,所以初次见面,我不大愿开口。我最不喜辩论,因为红着脖子粗着筋的太不幽默。我最不喜欢好吹腾的人,可并不拒绝与这样的人谈话;我不爱这样的人,但喜欢听他的吹。最好是听着他吹,吹着吹着连他自己也忘了吹到什么地方去,那才有趣。
可喜的是有好几位生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多岁了。敢情阁下并不老。”是的,虽然将奔四十的人,我倒还不老。因为对事轻淡,我心中不大藏着计划,做事也无须耍手段,所以我能笑,爱笑;天真的笑多少显着年轻一些。我悲观,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哀而不伤。7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等等老气横秋的字眼们。我爱小孩,花草,小猫,小狗,小鱼;这些都不“虎事”。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我能难受半天,特别是那种所谓聪明的孩子,让我难过。比如说,一群小孩都在那儿看变戏法儿,我也在那儿,单会有那么一两个七八岁的小老头说:“这都是假的!”这叫我立刻走开,心里堵上一大块。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愿意大家傻一点,特别是小孩。假若小猫刚生下来就会捕鼠,我就不再养猫,虽然它也许是个神猫。8
7点明中心
作者对前文叙述的各种态度和感想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点明了自己确实爱笑,自己的性情也确实悲观,但这二者之间并不冲突。笑有很多种意义,悲观也有很多角度和形式。作者的悲观使其深刻自省,悲天悯人,他的笑亦是这些品格的外在体现。
8举例说明
作者想表达失去赤子之心、变得圆滑世故是如何的可悲可厌,但没有直接单调地阐述,而是用通俗常见的生活例子、口语化的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在这样深刻的话题上依然保持了一贯的风格。
我不大爱说自己,这多少近乎“吹”。人是不容易看清楚自己的。不过,刚过完了年,心中还慌着,叫我写“人生于世”,实在写不出,所以就近的拿自己当材料。万一将来我不得已而做了皇上呢,这篇东西也许成为史料,等着瞧吧。
阅读赏析
本文与前书中的其他篇目很不一样,甚至和老舍先生在本书中的前几篇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篇深刻真诚的自我剖白。它依然有些许幽默逗乐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与读者严肃而坦诚的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强调了自己性格中的悲观因素,以此来解释他在生活与工作中的种种表现。这份悲观使得作者对人对事谦逊、宽容,却也不卑不亢,对自己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他了解自身的局限性,但也不否认自己的价值和努力;认真做事,诚心待人,纵使总有不如意的地方,也不愿假装完美;面对批评和赞扬,他都保持着平常心;他不喜欢圆滑世故,而崇尚孩童般的纯真,具有理想主义者的情怀。
通过这番剖白,作者不仅展示了自己不为读者所了解的一面,也借此表达了一点对“幽默的本质”“文学存在的意义”“文艺创作者如何自处”等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佐证了人们常常讨论的那个观点: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们夸赞一位“大师”的“大”,不是名气大,而是视野、格局大。只有对人生经过这般宏观的、严肃的思考,才能使幽默变得有分量。
阅读延伸
1.作者说自己是“无大志的人”,你认为他所说的这个“大志”指的是什么?
2.作者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家身份?
3.人们常常否定悲观、敏感等性格特征,而只提倡积极向上,读完本文后,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