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苏东坡传:全三册 > 第五章 贬到岭南做神仙

第五章 贬到岭南做神仙(1 / 2)

一擎天柱断了

元祐八年秋天,大宋王朝刚刚撑起的天穹忽然塌了半边!太皇太后得了重病……

太皇太后今年六十二岁,似乎也不太老。垂帘听政这几年,太皇太后驱逐奸佞,恢复台谏,平息党争,把国家引上了安定太平的正路。虽然眼下的朝廷还不能恢复到真宗、仁宗年间能臣满朝、君臣共治的局面,御史言官也还不能做到直言极谏、公正无私,可眼下的朝廷比神宗末年强多了。这些都是太皇太后的政绩。

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太皇太后本来应该很高兴,可这位老太太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太皇太后早就清楚地感觉到,这九年的垂帘听政已经让她和哲宗皇帝结下了仇,皇帝对这位祖母恨之入骨!

可太皇太后却想不通,自己究竟做了什么错事,竟惹来亲孙儿如此痛恨?

——皇权,万恶之源、万私之根!太皇太后千辛万苦摆正了朝局,却无法“摆正”哲宗皇帝那颗权欲薰天的野心!结果是:太皇太后灭了朝廷党争;哲宗皇帝灭了太皇太后……

就在理政繁冗和患得患失之间,太皇太后像根蜡烛一样把自己烧成了一滩烛泪。很多时候太皇太后也想过:皇帝长大了,自己也老了,该是撤帘归政的时候了。可回头一看,身旁就是哲宗的冷脸,朝廷外一帮奸佞蠢蠢欲动,太皇太后就知道了,自己在台上一天,“元祐更化”就维持一天,一旦自己下台——不管是自动撤帘,还是老病而死,只要下了这个台,大宋朝的天就会立刻翻过来,神宗朝曾经出现过的“党争倾轧”的大悲剧必将重演,所有刚刚取得的成绩都会化为乌有。

人不能与天斗,因为人是要死的。可人的本性又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即使明知不能胜,仍然斗个不休。

如今太皇太后明知道“元祐更化”早晚失败,却下定了“撑一天是一天”的决心,冒着被皇帝误会的危险,无论如何不肯撤帘归政。这么一来,底下顺理成章传出谣言:皇帝已经成年,太皇太后不肯归政,是因为老太太生出野心,要把持朝廷,找机会废了哲宗另立皇帝。

听了这个谣言,太皇太后不知快被气死了,还是快被吓死了。总之,这残忍的谣言只能让这位老太太垮得更快,死得更早。

在整个大宋王朝一万万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太皇太后更感到绝望了。这不幸的老妇人,分明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结果和国家的结局。

因为太担心自己会病倒,结果太皇太后病倒了;因为太担心自己死后的事,太皇太后一病不起,转眼功夫就要死了。

元祐八年八月,太皇太后已经感觉到大限将至,就把两位宰相吕大防、范纯仁以及御史中丞郑雍、枢密使韩忠彦、枢密副使刘奉世等重臣叫到面前,当着哲宗皇帝的面问这些人:“老身受先帝顾托,这些年勉强陪伴皇帝在御殿听政,请你们说一句话:这九年来,老身可曾私下示恩于高氏宗族吗?”

太皇太后病成这样,却不敢安心静养,反而当着皇帝的面问大臣们这样的话,可见这位老太太心病之重。

想不到一个把握乾坤的强者,谢幕前的情景这么可怜,几位大臣顿时落泪。吕大防上前跪倒,高声奏道:“自陛下御极天下以来,太皇太后一心辅政,唯见大公之心,何尝有过施恩于外戚的事!太皇太后不必多虑。”

宰相说完这话,几位大臣都转头看着皇帝,希望皇帝能在祖母面前说一句话。哲宗皇帝无奈,只得说:“太皇太后一片公心,朕都知道。”

哲宗皇帝这话并非出于真心,不但太皇太后听出来,几个大臣也都听懂了,人人觉得寒心。太皇太后只能长叹一声:“老身于外戚无恩,得过什么好处?”说到这里已经落下泪来,身边无人,自己也无力擦拭,任泪水流到枕上而已。

皇帝与太皇太后之间的矛盾朝野人人皆知,殿前这些大臣都是太皇太后提拔起来的,现在皇帝就在面前,而太皇太后却在诉苦,大臣们知道,这时候太皇太后说的每句话、大臣们回答的每句话都被皇帝记在心里,所以不敢多言。吕大防赔着笑说:“太皇太后身体好多了,请勿多虑,安心养病为上。”

太皇太后是个刚烈的人,自问对哲宗皇帝没做过亏心事,现在皇帝这样,太皇太后心里又难过又生气,听吕大防说这些哄人的话,就接过话头硬梆梆地说:“不然!老身这病怕是好不了了,今天有两句要紧话说给皇帝听。”说完抬眼看着皇帝,哲宗只得凑近前来。太皇太后冷冷说道,“老身殁后,恐怕有奸佞小人要到皇帝面前取宠,皇帝千万不要听这些小人的话!”

太皇太后当着大臣的面儿对哲宗说这样的话,实在很不客气。既有这话,说明老太太对身边这个不成器的皇帝已经彻底失望了。斥责了皇帝之后又转身对大臣们说:“老身死后,你们这些人赶紧递札子,或外放或退隐,留下一个朝廷,让陛下好生大展拳脚!”

听了这些话,哲宗皇帝脸色铁青,几位大臣个个吓得一头冷汗,跪在边上不敢答话。

半天,太皇太后的脾气终于缓下来,把几个大臣看了一眼,问左右:“社饭放下来了吗?”

社饭,是当年的风俗,以猪羊肉、蔬菜、瓜果等凑在一起煮成一锅丰盛的饭食,宫中也有规矩,每年春秋两季煮社饭给大臣们吃,视为恩典。

今天正是放社饭的日子,然而时辰还早,社饭尚未煮成。在旁伺候的内侍押班郝随忙上前奏道:“禀太皇太后,社饭未成,尚需稍候。”

太皇太后又把吕大防、范纯仁这几位逐个看了一遍,微微点头:“你们都吃了社饭再出宫,明年此时再吃社饭,若还没忘老身,可以在儿孙面前念叨几句。”摆摆手,大臣们急忙告退。大殿上只剩哲宗皇帝立在祖母身旁。

此时的哲宗脸色十分难看,站在旁边一声不吭。太皇太后等了一会儿,见皇帝始终没话说,睁开眼轻轻摆手:“陛下也去休息吧,老身没话和陛下说了……”

十天后,九月初二,太皇太后油尽灯枯,眼看将要不保。听到消息,吕大防、范纯仁两位宰相又请求入宫问安,哲宗皇帝也准许了。

两位宰相入宫的时候,皇帝正站在太皇太后卧榻之侧,两位宰相先给皇帝行了礼,这才立于太皇太后身旁。只见太皇太后面似黄纸,气若游丝,似已不醒人事,也不敢惊动,在旁边垂手侍立。

好半天,太皇太后睁开眼,费了好大力气才认出两位宰相,低声说:“宰相来看老身了……”吕大防忙上前道:“臣等在此。”

半晌,太皇太后低声说道:“老身如今要死了。这些年来我一心护佑皇帝,也算尽了些力吧?区区之心,只为保祖宗社稷,护万民平安,没有私心。不知皇帝知道吗?宰相和天下人知道吗?”

眼看太皇太后已行将就木,弥留之际仍然恐慌不安,还在尽力向皇帝解释,如此可怜!吕大防、范纯仁都忍不住落下泪来。吕大防凑近前刚想对太皇太后说句安慰的话,立在太皇太后身边的哲宗皇帝已经厉声喝道:“吕大防!出去!”

哲宗一声断喝把两个宰相吓得浑身一颤,抬起头,看到的是一张凶神般的脸孔,两人一句话也不敢说,急忙缩着头逃下殿去。

哲宗皇帝又把自己的祖母狠狠瞪了一眼,转身走了。

这时的太皇太后已经说不出话来,半晌,眼中悄悄落下两行泪来。

第二天,元祐八年九月初三,太皇太后薨于寿康殿。

——这是天要亡大宋!

太皇太后刚把朝局摆正,若有十年治理,朝局当可恢复。可惜才一年,这根擎天玉柱就崩了!真应了老子那句冷酷的谶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太皇太后去世了,十八岁的哲宗皇帝终于亲政,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刚刚死去的太皇太后发难,责问太皇太后“拥立昌王”之事,兼且追究她的家人。

哲宗之所以痛恨太皇太后,大约几个原因:一是满朝重臣都由太皇太后提拔上来,这些人办事的时候只知道秉承太皇太后的旨意,很少和皇帝商量,这让哲宗皇帝感觉到大权旁落。而哲宗对权力的欲望比他父亲神宗皇帝更强烈,为了夺权,他已经到了不顾一切影响、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