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一副死猪不怕开烫水的架势,太皇太后也不着急。反正神宗在位十多年留下不少问题,太皇太后有很多事要做。就趁这机会遣散了修京城的夫役,停止了御前造办,撤销了监视吏民的“詗逻之卒”,废除了实行几年效果很差的《保马法》,减免了‘市易钱’的利息。朝廷十多年急征暴敛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得到了初步整顿。
做完这些事以后,太皇太后又把司马光叫到延和殿,让他举荐一批能当大任的人才,准备用这些人取代即将落马的“三司系”官员。司马君实立刻推荐刘挚、赵彦若、傅尧俞、范纯仁、唐淑问、范祖禹六人担任御史,又推荐吕大防、王存、李常、孙觉、胡宗愈、韩宗道、梁焘、赵君锡、王岩叟、晏知止、范纯礼、苏轼、苏辙、朱光庭等人入朝为官。
单是他一人举荐能臣,司马光还觉得不够,又对太皇太后说:“文彦博、吕公著、冯京、孙固、韩维都是老臣,得先帝器重,太皇太后可以命这些人一起举荐贤才,以备朝廷考察录用。”太皇太后认为举荐得当,把这些人名字都录了下来。
很快,诏命开始分发各处,早年被罢黜的旧臣纷纷回到朝廷。眼看情况已是如此,两个宰相终于在六月二十五日重新颁布了“请众臣直言极谏”的诏书。
被神宗皇帝和一帮打手堵塞了十多年的言路终于打开了。“三司系”一手遮天的日子,到这里算是过去了。但台谏是极重要的职位,不能不争。太皇太后就以皇帝名义发诏:任命范纯仁、朱光庭、苏辙、范祖禹、唐淑问五人担任御史。
御史台是“三司系”的根本重地,真正是个“老虎屁股摸不得”。眼见司马光和太皇太后要夺御史台,“三司系”第一员大将——枢密使章惇坐不住了,立刻到延和殿来见皇帝。
章惇上殿的时候哲宗皇帝正在御案后头坐着,太皇太后坐在皇帝身边,门下侍郎司马光立在皇帝面前,不知商量什么事情。见章惇进来,司马光和太皇太后都住了嘴。小皇帝抬起头问章惇:“卿有何事要奏?”
——俗话说:“十分聪明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这话也不知有没有道理。
神宗皇帝聪明透顶,最爱弄权,把“十分聪明”全用尽了。如今神宗驾崩、哲宗继位,这位小皇帝的头脑比他父亲差得太远!虽然每天都在太皇太后面前学习处理政事,可说话办事总不在点子上。太皇太后又是英明果断之人,眼快、嘴快、脑子快,几句话就把大事办妥,大臣们在太皇太后面前不敢有丝毫怠慢,个个全神贯注,没功夫和小皇帝多说话,甚至没功夫多看哲宗皇帝一眼,有时候一件大事奏罢,大臣匆匆退去,从头到尾连一句话都不对哲宗皇帝说。
然而章惇与众不同,此人极有眼色,已经看出小皇帝被大臣冷落,就在这上头格外注意。现在哲宗问他,章惇忙把身子躬得格外低一些,好让皇帝能直视他的眼睛,笑眯眯地说:“臣今天在政事堂看到诏命,陛下要任命范纯仁、朱光庭、苏辙、范祖禹、唐淑问五人为御史官员,臣非常惊讶,想询问皇上的意思。”
难得有大臣对小皇帝这么尊敬,哲宗也就客客气气地问他:“你想问什么?”
章惇笑着说:“臣记得朝廷有个规矩,凡任命御史,必须由翰林学士以上官员向皇帝举荐,由政事堂拟就人选,这才报与陛下。现在范纯仁等人要做御史,诏命直接从宫里发出,政事堂竟不知此事,更不知这五人是何人举荐的。所以臣疑惑这五人是不是内侍向陛下引荐的?若是这样则不合规矩。”
从坐上皇位到现在,这还是第一次有个大臣认认真真地冲着小皇帝奏事。哲宗立刻来了兴趣,就问章惇:“怎么不合规矩?”
章惇把身子弯得更低了些:“御史身当言路,既为天子访察天下事,又出言正天子的是非,是个最重要的职位,所以太祖太宗把谏官看得极重,专门立下‘翰林学士以上举荐御史’的规矩,就是怕御史选人不当,不能劝谏陛下,反而做些坏事。”
章惇这话倒说对了。
大宋朝的御史台和谏院本是两个了不起的衙门,百年间出了一大批勇敢的谏官。可神宗皇帝用权术打倒了台谏,靠“三司系”酷吏垄断了言路,御史台成了个专门陷害大臣的“乌台”,神宗皇帝身边却没有了劝谏之人,结果导致神宗末年连番惨败,把国家给弄坏了。
章惇今天这些话要是在神宗皇帝面前说,可算“直言极谏”。可惜神宗皇帝垄断言路的时候不见章惇劝谏,今天太皇太后下决心收拾朝廷中这班小人,章惇却在皇帝面前说这些,只能说他是“别有用心”。
然而九岁的哲宗听不懂章惇话里的意思,只看着章惇的态度又认真又诚恳,脸上笑容亲切,觉得这个老头儿不错,就说:“你这话有道理。”
皇帝虽小,毕竟是皇帝,一字千钧,非同小可!现在皇帝说章惇“有理”,太皇太后和司马光都吃了一惊!司马光忙抢过话头:“章大人觉得范纯仁等人不能担任御史,不知此话何意?”
哲宗皇帝正在兴头上,想不到司马光忽然抢了他的话题,脸上顿时不太高兴。章惇立刻瞧出来了,忙说:“大人这话太急,陛下还没问完呢。”
章惇这么说是在挑拨皇帝和大臣的关系,故意要给司马光难看。太皇太后只得亲自出面把话题引开:“范纯仁等五人都是大臣举荐,不关内侍的事。”
其实章惇知道这五人是司马光举荐的。他说“太监举荐”是一句损人的话,故意要气司马光。现在太皇太后出来澄清,章惇立刻转向太皇太后:“既然是大臣举荐,为什么不在金殿上公开举荐,却在太皇太后面前密奏?臣不知举荐者是何居心。”
司马光不在崇政殿上举荐这五位大臣,是怕掌握重权的“三司系”从中作梗。但太皇太后直接降诏任命这五人确实不合规矩。而章惇所要问的显然不止这些。
太皇太后非常精明,已经感觉到章惇有备而来,自己把话说太多,万一被章惇套住可不好,顿时不说话了。司马光忙抢上来:“此五人是我举荐的,政事堂文书也由我签发,并无不合规矩之处。”
司马光担任门下侍郎,是个副宰相,确实有权在政事堂签发文书。然而章惇要问的不在这上头,立刻冷笑道:“原来是君实举荐的人,这就明白了……”
章惇这话说得极不“明白”!司马光被他一再挑衅,也火了,厉声问:“子厚明白什么?”
章惇笑着说:“太祖太宗定下规矩,台谏官员职责重大,所以朝廷重臣不准举荐亲戚为御史。不知君实侄儿司马宏的夫人是谁家千金?”
章惇这话问得厉害。原来司马光的侄子司马宏娶得正是范纯仁的女儿。现在章惇毫不客气把这个底子抖了出来,司马光一张黄脸顿时涨得通红。章惇知道这一下打在司马光的软肋上了,立刻加上一句:“范祖禹也在你举荐之列,此人当年考中了进士却不做官,到洛阳陪君实一同著书十五年,也可算是忠心。”
范祖禹是位著名的史学家,因为兴趣原因,曾经放着官儿不做,专门到洛阳和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主修《唐史》,直到此书完成范祖禹才出来做官。现在章惇先咬范纯仁,再咬范祖禹,这两口都结结实实咬在了司马光的痛处。
司马光是诚实君子,现在被章惇当面斗败,无话可说,只得向太皇太后行了一礼:“朝廷言路至关重要,范纯仁等都是可用之人,若因为我的关系使这些人不能得到重用,臣愿意辞去门下侍郎一职。”
听司马光说要辞职,章惇心里暗暗窃喜,太皇太后却急了,忙责备道:“这是从何说起!君实把国家大事当儿戏了?”把章惇和司马光都瞪了一眼,一摆手,“天晚了,皇上也累了,你们退下吧。”司马光和章惇忙退了出来。
有章惇这一场搅闹,司马光和范纯仁、范祖禹之间必有一个要去职了。
司马光是个核心人物,他当然不能去职。太皇太后只得做出让步,命政事堂重新发出诏书:范纯仁改任天章阁待制,范祖禹改任著作佐郎。